厲映
摘要:現階段,我國建筑行業快速發展,綠色設計理念是目前建筑業的主要發展趨勢。現代建筑不僅要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生產的功能需求,同時還要達到綠色、環保、節能的效果。為此,必須要將綠色理念深入地融入和應用到現代建筑設計中來,全面提高建筑設計品質。本文簡單分析了將綠色理念應用于現代建筑設計的必要性,就如何在現代建筑設計中有效地融入和應用綠色理念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希望能夠為相關的工作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建筑設計;具體應用
引言
在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在建筑設計中,人們不再拘泥于居住需求,對建筑美觀性、安全性、節能性提出了新要求。尤其在資源損耗日益強烈的情況下,人們對建筑節能性的要求不斷提高,研究綠色建筑設計過程的相關要點可以提高建筑設計內容節能性,有利于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設計內容的生態效益。
1將綠色理念應用于現代建筑設計的必要性
1.1滿足人們基本的生活需求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人們開始對于再生自然能源進行高度的關注,包括地熱能、風能、太陽能。在利用這三種能源時,能夠有效地體現綠色建筑設計理念。以人為本,作為最基本的出發點。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中不斷地強調:無論什么工作,都需要確定人的主體地位,而以人為本這一概念,也是綠色建筑所發展的基本出發點,同時也是其中的落腳點。我們需要對綠色建筑進行強調,不應與人們的安全與舒適相互抵觸,比如我們應當對于建筑節能情況進行高度的關注,但是在節能的同時,不能直接去除掉使用人員在其中獲得的舒適度,也不能降低使用者工作效率,因此在保證綠色建筑設計的同時,不應當將犧牲人的利益作為其中的代價。在確保安全與舒適的前提之下,保證能源利用效率得以提高,并且也可以直接對于能源利用方式進行轉變,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節能目的。
1.2提高綜合效益
使用綠色建筑設計可以有效提高設計內容帶來的綜合效益。綠色建筑設計的材料回收率較高,在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會使用許多可循環材料,如鋼材料、復合保溫板等。以鋼材料為例,在實際應用中,此類材料的回收率可達70%,提高材料本身的應用價值。
在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使用的材料應具備一定的耐久性,帶來的綜合效益持續時間較長,有效提高綠色建筑設計內容的合理性。
1.3確保綠色建筑得到全方位的涵蓋
綠色建筑概念的本質作為一種全新的設計思維,綠色建筑能夠包含所有的建筑,包括商業建筑、辦公建筑、住宅建筑、農業建筑、工程建筑。在對于一些遷建、擴建等項目中,綠色建筑設計也可以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實施時,筆者發現,綠色建筑概念的出現,不再局限于建筑物,同時也包括公路、隧道、橋梁、鐵路、工程等方面,綠色建筑概念得到了廣泛的推廣。隨著時間不斷發展,綠色建筑開始從原本的狹義方向,朝著廣義方向發展,并且在各個工程中都能保證其精髓得以展現。
2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2.1規劃設計要因地制宜
在城市的規劃設計中,首先要以當地的自然地形地貌作為規劃設計的依據,保證建筑與當地自然環境的協調統一,準確評估自然環境和社會因素對建設項目的影響。
因地制宜可以將生態資源和環境綜合利用效益最大化。因地制宜在規劃設計中的體現,除了自然地形地貌之外,還包括當地的自然氣候和降雨強度。比如,甘肅等西北地區的太陽能資源豐富。在該地區的大型綠色建筑設計中,應積極使用太陽能作為主要能源,提高太陽能的綜合利用面積,對使用者而言,既環保又省錢。
2.2爭取自然通風
自然通風對民用住宅來說十分重要,設計師在對其進行規劃時,要根據人類在不同季節的不同要求為基礎,合理規劃自然風的使用。此外,在具體的建筑設計中,還要考慮到室外風速對人行區域風環境舒適程度的影響。通常采用PHOENICS2012對室外風環境進行分析。例如,在某項目中檢測到的建筑周邊風速基本在0m/s-3.75m/s之間,小于規定的5m/s,就比較符合行人對舒適度的要求。只需將建筑前后壓差控制到2pa以上,就能維持夏季室內的良好自然通風。具體表現在,盡量降低空調的使用頻率,保證建筑在冬季時少受冬季風的影響,利用自然通風來帶動室內空氣流動,減少空氣病菌污染。目前,許多高層建筑在設計陽臺時會采用挑出式設計,這種設計方式有效降低了室內的能源消耗率,使建筑內部達到了生態平衡。同時,要注意節能窗的安裝以及雨水利用狀況,設置相應的雨水系統,合理利用水資源,對其進行回收以減少浪費,回收的水資源可用于消防、路面噴灑以及沖洗廁所等。
2.3做好資源優化配置
在具體工作過程中,需要做好資源優化配置工作,滿足地區發展需求。我國土地資源總量較少,人口密度較大,在建筑物建設中追求建筑內容的多元化。在建筑形態設計中,將內容和節能設計融合在一起,在確保內容美觀性的基礎上,提高綠色設計結果的可靠性。例如進行建筑設計時,會優先應用高層建筑,對建筑工程的整體體積進行合理規劃,按要求降低建筑結構密度,對地下空間進行充分應用,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在設計過程中,還需要充分改善區域綠化環境,將自然環境與建筑工程充分融合,做好建筑通風、采光等問題處理,提升該區域資源配置工作,提高分析結果的使用價值。
2.4對建筑圍護結構的設計
在整體的建筑結構當中,圍護結構也對建筑的能耗有著巨大的影響,在綠色理念下,應當通過對圍護結構的設計優化,來幫助進一步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建筑外墻保溫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外墻外保溫,另一類是外墻內保溫。其各自具有自身的應用和性能特點,就外墻內保溫來說,其特點和優勢是施工技術較為簡單,施工過程方便,同時對隔熱材料也沒有過高的強度要求,所以在造價成本上有更大的控制空間。不過其缺點是容易擠占室內空間,且墻面容易發霉,容易產生熱橋,如果需要進行二次裝修的話,難度就較高。就外墻外保溫技術來說的話,與前者相比較,其減少了對室內空間的擠占,而且沒有熱橋的產生及其帶來的影響,墻體不易潮濕、結露、生霉,還能對外墻起到一定的保護與美化作用,不論是在新建建筑,還是在老舊建筑的改造中,其都具有更高的適用性。但是其缺點是施工技術難度較高,要求保溫材料具有較高的強度,整體成本也較高。所以在實際的設計過程當中,應當根據設計需求和現實情況進行保溫技術選擇。關于外窗的設計,同樣需要引起重視,因為其本身的所占面積就較大,而且還承擔著通風、采光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所以對建筑能耗影響相當大。為此,對于外窗的基本設計要求,是應當提高外窗的氣密性,采用新式的節能窗。玻璃、窗框,是現代建筑外窗的兩大主要構件,窗框的材質目前主要有鋁合金、塑鋼等。至于玻璃的選擇,現目前則主要推薦低輻射膜玻璃、鍍膜玻璃、中空雙層玻璃等,其分別具有各自的隔熱、隔音性能,可根據實際的客觀條件進行選擇。至于屋頂設計方面,重點是需要對材料的導熱系數等進行分析,如瀝青珍珠巖板在目前的建筑市場當中,就是一種具有較強隔熱能力、保溫能力的材料,能夠提高建筑屋頂的隔熱、保溫性。
結語
綠色建筑設計與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建設之間關系密切。綠色建筑理念是推動我國現階段城市低碳環保發展的重要途徑與措施。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技術,引進數字手段,豐富綠色建筑設計內容,不斷助力環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設,實現我國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菲.試論節能設計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有效應用探析[J].建材發展導向,2020(24):41-2.
[2]闞張飛,王丹.建筑信息化視角下高職《建筑構造》課程教學改革探析——以揚州中瑞酒店職業學院為例[J].才智,2021(4):71-73.
[3]張秩浩.防火門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有效運用[J].消防界(電子版),2021(2):70~71.
103150118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