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高峰
摘要:為了提升建筑工程的效果,確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需要重視施工細節,保證每一個步驟的施工效果。形成混凝土裂縫的因素諸多,施工中要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從材料、環境、技術等多個因素進行分析,確保施工中每一個環節都符合規范要求。施工中要及時找出和剖析問題,并提出科學的處理措施,才可以持續提高建筑施工水準,保證施工效果。文中針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縫問題進行討論。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縫;施工處理技術
在現代建筑施工工程中,鋼筋混凝土作為極為常見的建筑材料,被廣泛應用在各種建筑施工領域,對各種施工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據不完全統計,許多建筑工程施工出現質量問題,大多是混凝土裂縫所致。為此,要想提高建筑施工質量,就要對建筑施工中產生混凝土裂縫的原因進行分析,在施工過程中采用科學合理的預防措施,防止施工的建筑物出現裂縫,并對已產生的裂縫及時進行修補處理。
1混凝土裂縫的成因
1.1施工材料導致的裂縫
在諸多建筑項目中,主要建筑材料是混凝土。混凝土作為一種較為復雜的材料,在其澆筑、構件加工、運輸、拼裝、拆模、吊裝等過程中,極有可能影響施工質量。施工流程不合理、施工技術不科學均有可能使得混凝土構件產生諸如表面的、橫向的、縱向的、深層的、斜向的縫隙。混凝土主要由砂、水泥、拌和水、骨料與外加劑構成,若這些基礎材料的質量不達標或者配制不科學均可能造成構架縫隙。
1.2外界因素影響
外界環境溫度是誘發混凝土出現裂縫的一個重要因素,外部溫度高,導致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差大,就會引起混凝土開裂。具體來看,混凝土建筑結構內部的溫度主要包括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由于水泥等材料所釋放出來的絕熱溫度以及其他混凝土拌合物所發散的絕熱熱量等。對于建筑施工的混凝土澆筑環節,在每個不同的階段溫度都會出現變化,同時混凝土也不具備良好的散熱能力,內部的水化熱反應導致內部溫度持續升高,逐漸與外部形成較大的溫差,內部結構出現改變,應力不均衡,從而引發裂縫問題。
1.3施工技術使用不當
在開展建筑施工時,施工人員需要根據設計圖紙、方案、現場的施工情況等,選擇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進而保障混凝土的強度。如果施工人員未掌握好混凝土的生產技術或者沒有按照圖紙進行嚴格施工,都會對混凝土本身產生影響,如造成混凝土凹凸不平、出現裂縫等現象。
2混凝土結構裂縫預防及管理措施
2.1嚴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質量
混凝土原材料是質量的基礎,在進行原材料選擇時,必須盡可能地選擇質量高的材料,科學合理地配置原材料,減少水化熱作用、收縮反應及堿性反應等因素引發的混凝土裂縫。一般來說,水泥材料應選擇水化熱低的水泥,建立并嚴格執行檢驗制度,保證入場的原材料質量,投入工程使用前還需進行復查,不合格的嚴禁使用。應嚴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盡可能減少水泥用量。應在確保原材料質量前提下,嚴格按照“三低二摻一高”原則控制,即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含砂量,盡可能減少坍落度和降低水膠比,還可以摻入適量減水劑和引氣劑,常規混凝土應盡可能采用普通減水劑或中效減水劑,而高性能混凝土應當盡可能選用高效性減水劑。還應嚴格按照材料比例,盡量加大高鈣粉煤灰摻量,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抗拉強度、抗拉伸能力,從而防止混凝土產生裂縫。
2.2合理確定配合比
結構施工質量的穩定性很大程度上受到混凝土配合比的影響。合理確定混凝土配合比需要從原料管理出發,依據混凝土強度和流動性指標,對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進行確定,切實降低水泥水化反應時熱量的集中釋放。要求管理人員深入施工現場檢驗澆筑工藝和施工現場結構截面,對混凝土的坍落度進行合理設計,根據原材料質量合理調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選擇正規水泥廠家,骨料選擇則應偏向于自然連續級配石料,若是骨料粒徑較大則需要通過控制水泥漿用量的方式控制好混凝土的干縮率。值得注意的是,在混凝土中摻入適量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也能夠減少水化熱,達到減少裂縫產生的目的。
2.3解決溫差問題
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很有可能會導致工程結構出現裂縫,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需要根據工程狀態以及外界環境溫度選擇合適的技術手段。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盡量選擇熱值較低的混凝土,防止內外部出現過大的溫度差異。如果是在夏季施工,外部的溫度較高,水分的流失速度很快,還需要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冷卻處理,來改變內外的溫度差異。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還應該控制好混凝土的澆筑溫度,如果是在全年高溫的環境下進行建筑工程的建設,在攪拌過程中可以添加冰水使混凝土的溫度下降,從而降低溫度差異,防止裂縫的出現。
2.4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澆搗作業
在開展混凝土澆筑作業的過程中,施工人員一定要對混凝土壓實。如果澆筑的是大體積混凝土,還需要在澆筑作業中注意泌水問題,同時,還要采取相關的措施預防混凝土開裂,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在澆筑柱的環節中,如果有垂直震動的情況出現,對需要施工人員根據現場混凝土的坍落度對振搗時間科學合理地調整,以免在振搗過程中出現漏振或者過振的情況,切實把握好振搗環節的作業質量。此外,還要在施工過程中做好混凝土清潔工作,以免散落的混凝土影響后期建筑施工。
2.5嚴格控制混凝土的養護工作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做好保溫工作。保溫工作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大體積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減小自身的內外溫差。在落實保溫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降低模具溫度來減小內外溫差。也可以采取相關的絕緣保護措施來達到保溫的目的。一般混凝土冷卻的速度越慢,其混凝土成型的質量越好,強度越高,產生裂縫的概率越低。因此,在開展混凝土養護工作的過程中,要保持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濕度,以減少混凝土的收縮,改善混凝土的強度。
2.6混凝土裂縫補救方法
1)表面處理法。有表面涂裝和表面貼補兩種方法。表面涂層的應用范圍為比較難倒入土漿的薄而淺的裂縫、未達到鋼筋表面深度的薄裂紋、不滲漏的裂紋、不拉伸的裂紋和不再擴增的裂紋;表面貼補適合用在滲水嚴重的防滲阻隔。2)灌漿法。適合用于多種裂縫的補救,補救效果比較明顯。3)填充法。直接用修補材料填補紋路,通常用于修整較大的裂紋,操作簡易,成本低。在寬度小于0.3mm、比較淺或者裂縫里有其他廢棄物時不適合運用灌漿法,可選擇開V型槽清理后再填充。裂紋較小時也可用同樣的方式處理。4)結構補強法。超載引起的裂縫、長久沒有經過修整的裂紋能導致混凝土耐用性降低,火災引起的裂紋等可能影響結構的抗力,此時優先選用結構補強法,其包括截面加固法、錨固補強法、預壓法等,通過修補材料試驗、鉆芯取樣試驗、水壓試驗、氣壓試驗等來核驗修整結果。
3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項目施工過程中,會遇到各類因素的影響,致使建筑項目發生不同種類的裂縫。想要提升建筑構架的整體強度,保證建筑的耐久性與延長其使用壽命,務必要加強對各類縫隙構成因素的深入剖析,仔細地檢查已經形成的縫隙,對于較為較大的縫隙,依據具體狀況及時進行修補,從而保證建筑工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蘇麗新.探討房建施工中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原因與對策[J].四川水泥,2019,41(5):288
[2]張欣.混凝土結構施工中裂縫的成因及應對措施[J].江西建材,2017,37(24):62-63.
[3]楊兆鵬,劉振棟,劉坤,祝永生,孫開科.土木工程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防治措施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2020,47(22):147-148.
[4]林志平.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治理[J].散裝水泥,2020(05):80-81.
[5]楊中偉.土木施工中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成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J].四川水泥,2020(01):270.
305350190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