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村鎮得到蓬勃性的進步,在村鎮規劃設計中,需要逐漸的擺脫以往粗放式設計理念,落實精細化和生態化的工作原則,精心的布置村鎮的規劃設計模式,和當前新農村建設要求進行相互的匹配,不斷的改革以往的村鎮規劃設計思路,從而使村鎮規劃設計效果能夠得到全面提高。基于此本文論述的生態觀影響下村鎮規劃設計方法。
關鍵詞:生態觀;村鎮規劃;規劃設計
一、村鎮規劃的概述
為了使生態觀能夠在村鎮規劃設計中發揮應有的價值和效果,在實際工作中,設計人員需要深入的分析村鎮規劃的相關要求以及標準,逐漸優化當前的工作方案,從而使村鎮規劃設計效果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村鎮規劃是指導村鎮建設的重要內容,村鎮規劃包含了原有村鎮改造以及擴建的項目規劃設計,主要是為了落實可持續發展觀念而實施的相關規劃項目。在規劃設計工作中需要根據鄉村的發展現狀進行科學的布局以及安排,并且實現村鎮現代化建設目標,有計劃的滿足村鎮居民在時間推移下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落實動態化的工作思路,逐漸的提高村鎮規劃的效果以及水平。同時將生態觀融入其中,還有助于保護我國周邊的環境,滿足新農村建設中的要求,以此來為人們營造更加舒適而優雅的生活環境。在村鎮規劃設計工作中,需要保證村鎮人們的正常生活,通過科學安排及和諧的調度,為各個項目建設提供重要的發展空間,逐漸的優化當前的建設模式。此外,還是要充分的發揮村鎮的發展潛力,例如要保護耕地以及林地等等,堅持可持續的發展選擇,除此之外還需要科學劃分好山區和農田的規劃建設范圍,將經濟和自然因素進行相互的協調,為人們的生活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既要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還需要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此來提高整體的建設效果。
二、以往村鎮規劃設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以往村鎮規劃設計工作中相關設計人員提出了一些規劃策略,但是從實際實施效果來看,還無法滿足相關的標準以及要求,在當前規劃工作中存在問題具有復雜性的特征,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相關設計人員分析以往設計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根據當前村鎮規劃設計的要求,逐漸的改善當前的工作方案,從而使村鎮規劃設計效果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耕地被占用情況較為嚴重
在實際村鎮規劃設計工作中存在的耕地被占用情況越來越多的問題。在近年來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和村鎮經濟的快速發展,村鎮建設用地的面積在持續增加,為了滿足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降低安置成本,開發部門經常會選擇農用耕地,這些農用耕地一般是土壤情況較為良好的土地,這給農民后續的耕地帶來較大的壓力,導致耕地數量在持續的減少。同時在規劃設計中所謂的開發區只是為了占用耕地,并沒有將當地生態環境進行相互的協調,也無法發揮本來的價值到至土地浪費問題非常嚴重,無法達到村鎮良好規劃的要求以及標準。
(二)環境污染問題較為嚴重
在村鎮規劃工作中還存在著環境污染非常嚴重的問題,例如在實際規劃設計工作中,并沒有考慮和周邊環境之間的關系,存在著急功近利的問題,并且一些開發商也急于引進一些項目,忽視了對村鎮生態化的管理力度。并且一些村鎮企業屬于高耗能的項目,在具體生產的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問題非常的嚴重,這些原因均會增加后續村鎮規劃設計的難度,無法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以及標準。在這一背景下,在規劃設計中也沒有考慮和周邊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在創造利益的同時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使得村鎮規劃設計效果在不斷的降低。
(三)不重視生態環境保護
在村鎮規劃設計中還會受到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大多數村落在應用發展中實施了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并沒有考慮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生活環境存在質量較差的問題。例如村鎮路面質量較差,公共設施存在著不健全的問題,私人住宅以及公共區域并沒有進行統一的規劃和設計,導致整體布局太過混亂,增加了后續規劃設計的難度。另外一部分村鎮中沒有任何的公共綠地面積,廢棄物隨意堆放,整體的衛生條件較差。一部分村鎮也缺乏一定的基礎設施,例如垃圾處理設施和保險設施存在建設不到位等問題,種種原因均會導致后續村鎮規劃設計效果在不斷的降低。在后續規劃設計中,如果在某個環節出現偏差,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導致實際規劃設計效果無法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生態設計觀的內涵
生態設計理念主要是利用現代生態科學的方法完善整體的設計思維,關注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通過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搭建更加科學的規劃設計模式,并且維持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良好關系。生態設計的本質內容在于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促進兩者之間的相互發展。在村鎮規劃設計工作中融入生態設計觀念要落實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并且還需要將村鎮以及生態環境進行相互的融合,科學的完善當前的規劃設計方案,逐漸的提高整體的建設模式。例如,在村鎮系統規劃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在關鍵環節融入生態設計觀念,積極的指導后續文化設計工作的順利進行,落實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從而使村鎮規劃設計效果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凸顯現代化的生態景觀設計效果。
四、生態觀影響下村鎮規劃設計的思路
(一)土地的科學利用
在生態觀影響下的村鎮規劃設計工作中,需要加強對生態觀內涵的深入性分類,逐漸優化當前的工作方案,從而使整體設計效果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實現土地統一的科學利用,考慮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要求,逐漸優化當前的工作模式,從而使土地資源的最大化價值能夠得到全面的凸顯。在選擇規劃土地時,要盡可能地考慮當地的農業生產現狀,不要占用或者盡可能的少占用耕地,使農業經濟能夠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同時還需要實現土地資源的科學利用,適當的規劃好建設的分區,避免對永久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逐漸的優化當前的工作方案。在規劃設計方案中需要考慮人們的生產需求,并且還需要充分的把握工農業和土地生產之間的關系,遠離工廠等區域,避免對人們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城鎮居民生活質量能夠得到全面提高,也有助于通過資源的科學利用帶動村鎮地區經濟的穩定發展。協調城鄉之間的關系,防止出現相互干擾的問題,從而在村鎮內部建立更加適宜的居住環境。
其次在土地資源利用方面還要完善村鎮綠化的建設模式,綠化景觀能夠改善村鎮的周邊氣候,并且保護村鎮原有的環境,美化村鎮,維持生態系統基本的平衡,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結合村鎮的基本自然環境,劃分好不同性質的綠地,轉變以往綠地塊中粗放式的工作模式,形成更加完整的綠地系統。同時還需要根據當地的綠化資源特點,整合不同的綠化資源,構建更加豐富的景觀,滿足人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提供多樣化的綠地,符合人們娛樂的需要。并且還要根據村鎮的特點落實環境保護的工作原則,規劃好重點水土保持地區,適當的增加村鎮綠化帶的面積,從而滿足當前的規劃建設要求。為了遵循環境保護的原則,提高綠色設計效益,在實際工作中還是要充分發揮綠色空間在村鎮中的重要價值,科學的規劃和不同的建設模式,同時還需要增加交通綠地和公共建筑等基礎設施,適當的提高綠地的覆蓋率,將人們休息空間融入其中,以此來符合人們在新時期下的生活需要。在綠化中要盡可能的選擇本土的鄉土物種,使物種生長率能夠得到充分的保證,同時還需要根據村鎮的生態環境和綠地性質,選擇不同的樹種來用于綠化的建設。在有限土地資源內實現資源的科學利用,從而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二)完善基礎設施
在生態觀引導下的村鎮規劃設計中,要完善鄉村本身的基礎設施,在不破壞自然資源基礎上逐漸淘汰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嚴重的基礎設施,并調整當前的生態結構,從而使村鎮規劃設計效果能夠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實際設計的過程需要落實生態化的設計原則保護現有的資源,例如要融入水凈化設備和水資源保護設備等等,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之后根據當地的特點合理利用當地的自然環境,例如融入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等等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的問題,同時也要提倡使用風能和地熱能等相關的清潔能源使用,逐漸的改善基礎設施的建設模式。在一些村鎮中還存在著垃圾管理不到位的問題,因此在實施工作中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對技術和設備的投入力度,科學的規劃好垃圾的處理區域,并且遵循回收利用的工作原則,做好全面的管理。通過回收廢物將其轉變為肥料,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在垃圾處理區域規劃時,要遠離居民區,同時還需要建立通暢的運輸通道,為后續垃圾處理工作順利實施提供重要的基礎。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提高村鎮規劃設計的效果,滿足人們基本的生活需求。
(三)發展生態建筑
生態建筑已經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問題,在實際建設時,需要通過現代化建筑的指導思路,將生態理念融到不同的建設環境中,在內部搭建良性循環的系統,以此來滿足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以及標準,從而為人們建立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例如,在人們生活區中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以及風能來優化當前的能源結構,開發新型技術方案,融入到生態建筑設計中。此外,還要融入新型的材料,例如復合保溫材料等等,減少材料在冬季和夏季中的能源損耗,加強生態化建筑的建設力度,做到科學的規劃,逐漸的轉變村鎮建筑中的能源消耗模式,遵循能源節約和環保的工作原則,適當的提高整體的建設效果,從而使整體規劃設計水平能夠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實際生態化建筑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融入現代化的裝置,突出建筑本身的環保優勢,同時也可以滿足建筑在運行時對能源的需求,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相關設計人員,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完善與之對應的基礎設施,融入新型的節能結構和技術,就地取材,減少資金的投入力度,從而為人們搭建更高品質的生活環境,逐漸的優化村鎮規劃設計的模式。此外,在生態建筑規劃方面需要進行資源的科學調配,劃分好不同的區域,并且和周邊綠化景觀進行相互的匹配,逐漸的創新當前的生態建筑建設模式,并且還需要考慮當地土地資源的利用現狀,轉變以往粗放式的設計思路,以提高村鎮規劃設計效果為主有序的組織當地的自然環境,從而使資源能夠得到集約利用的效果。與此同時,還需要設計人員學習新型的設計模式,共同的完善建筑的設計方式,并且不要對村鎮原有的建筑造成一定的破壞,逐漸的改善當前的建設方案,做好資源的科學調配,共同的優化生態建筑的建設模式,從而解決在以往鄉鎮規劃工作中的粗放式不足。科學的調配好不同類型的資源,實現資源的集約性利用,從而為鄉鎮的穩定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
結束語:
在生態觀引導下的村鎮規劃設計工作中,相關設計人員需要加強對生態規劃設計本質內涵的深入性解讀,根據村鎮的規劃設計要求大力發展生態化的建設模式,利用新型的材料來減少在村鎮規劃設計中的能源消耗問題,落實可持續發展原則。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本質性設計要求,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推動村鎮經濟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姚鍵. 基于生態觀的村鎮規劃設計研究[J]. 安徽建筑, 2018, 24(5):2.
[2]粟應黔. 基于生態觀的村鎮規劃設計研究[J]. 建材與裝飾:中旬, 2012(6):2.
[3]洪青, 謝清艷, 庾斌. 生態設計觀在村鎮規劃設計中的應用[J]. 四川水泥, 2019(9):1.
[4]喬保華. 關于生態設計觀的村鎮規劃設計探討[J]. 自然科學:全文版, 2016(10):00302-00302.
1733501186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