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玲
縮寫是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不變的前提下,保留故事主要情節,把長文章縮成短文章的一種寫作形式,形象地說就是給故事“瘦身減肥”。
同學們一定讀過《西游記》吧,《西游記》有很多版本,比較一下,會發現作品的原著和青少版差別挺大——青少版字數比原著少得多,內容也比原著精練不少,其實這就是經過縮寫后的結果。縮寫就是長話短說,能將一個復雜的故事內容變得短一些、簡單一些、明了一些,讓讀者更快速、更高效地了解故事的內容。這是一件很好玩、很有意思的事情,也是一項寫作真功夫。
大家可能覺得“縮寫故事”和“概括主要內容”“摘錄”差不多,其實三者有本質的區別。“概括主要內容”要求盡量做到簡潔、精練,只有對內容的概括,沒有具體的故事情節。“摘錄”是精選好詞佳句,選擇需要的部分記下來,對于情節沒有任何要求。“縮寫故事”則要保留主要情節,雖然對原文進行壓縮,篇幅縮小,但是忠實于原文的中心意思,忠實于原文的體裁、結構。
如何正確地進行縮寫?這里有三把“鑰匙”,希望能夠幫助你們打開縮寫之門。
如果把一個詳細、曲折的長篇故事比作一棵大樹,你要鋸掉什么,留下什么?是的,當然是削枝剪葉留主干了。縮寫,就和修剪大樹一樣,可以削去枝葉,但根和主干要保留,也就是留下主要或關鍵信息,去掉次要信息以及修飾性的內容,讓文章簡潔、精練又完整。
要達到“削枝剪葉留主干”的目標,首先我們得把故事通讀幾遍,在充分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和內容主次,把相關內容排排隊,進行取舍。這個過程可以讓我們“鳥瞰”故事,成竹在胸,從而在縮寫時做到故事完整、情節連貫、重點突出和主題鮮明。比如,要縮寫《獵人海力布》,我們就要先梳理故事中的關鍵情節:海力布熱心助人→救白蛇得寶石→得知寶石的禁忌→得知災難即將降臨→勸鄉親搬家→為救鄉親變成石頭,提取出這些關鍵信息,也就找到了縮寫時務必保留的內容。再看《牛郎織女(一)》,主要情節是牛郎和老牛相處得很親密,在老牛的指點下見到織女,兩個人成為了夫妻,這是文章的重點內容,縮寫時要多保留一點。文章還介紹了牛郎被哥嫂趕出家門,這是略寫內容,縮寫時保留的內容就要少一些。把握住重點情節,縮寫時才能不蔓不枝,主次分明。
“削枝剪葉”刪什么?與故事情節沒有密切關系的語句或段落,有它沒它都不會影響故事情節完整性的內容,與主要內容無關或關系不大的人物、對話等信息,一律刪除。“保干存根”留什么?留下事件的主要內容和發展過程,留下人物的主要表現和重要語言。可以把整個自然段刪減,例如《獵人海力布》第一節中,“在我國的一些地區,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民間故事”一句屬于常見的套話,縮寫故事時可以刪去,直奔故事核心內容;可以刪減段落中的部分語句,只保留中心句和關鍵句,比如縮寫《獵人海力布》第三節時,可以刪去一些非關鍵性的細節,只保留救小白蛇的重要語句。
在刪和留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參考原文每個情節的字數,確定縮寫字數,保留好故事的要素,不要因為刪減而讓故事不完整,甚至改變了故事的主題,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濃縮就是精華”。
有時,我們發現在“削枝剪葉留主干”后,故事內容依然較多。因為有一些必要而又不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是故事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維持著故事的完整性,讓情節更順暢、合理。對這類內容,我們不能一刪了之,也不能完全保留,需要通過概括、改寫等方式進行重組、壓縮,巧縮善裁,凝練語言,讓故事更加簡潔、清晰。
《獵人海力布》第三節中海力布救小白蛇的詳細過程,到了“習作例文”中就成了簡短的兩句話,因為這一節前兩句表達了同一個意思——老鷹抓小白蛇,后兩句表達了同一個意思——海力布救小白蛇。所以,縮寫時,原文的前兩句被概括成了“有一天,海力布打獵時看見一只老鷹抓住一條小白蛇”,后兩句被概括成了“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像這樣,提取原文中的主要信息來概括故事的內容,把意思相同的部分合并,長句變短句,多句合一句,讓語言更凝練的方法,叫“概括”。概括方法應用得當,一段話甚至幾段話都可以變成一句話,盡顯凝練之美。
故事性的文章中,常常有很多人物對話。這些對話,有的是作者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點而設置的,我們可以直接刪減或用一兩句話簡單概括;有的交代了關鍵信息或重要線索,在縮寫中往往不可或缺,可采用改寫的方式,把說話內容串聯起來,概括出主要意思。例如,《獵人海力布》第四節主要是小白蛇和海力布的對話描寫,縮寫時把這些直述句改寫為轉述句,把不重要的話去掉,語言就簡化了很多;《牛郎織女(二)》中,老牛臨死前對牛郎說的話也可以改寫成一句話:“老牛對牛郎說它不行了,讓牛郎留下它的皮,在緊急時披上牛皮……”這樣,既縮短了內容,又保留了重要情節。
縮寫不只是寫得短,還要寫得好。長文縮短文,不是段意相加,也不是提煉中心,而是縮成一篇語意明白、情節完整、層次貫通的文章。因此,我們在經歷了削枝存干和巧縮善裁的過程后,還得進行巧妙過渡,讓句與句、段與段之間銜接自如,就像古人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讓竹簡不會散落。
以習作例文中《獵人海力布》第四小節的縮寫為例,我們能發現,句與句之間增加了一些銜接語言,就起到了“潤滑”作用,比如小白蛇與海力布的對話,縮寫為“為了感謝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說她家有許多珍寶可以送給海力布。小白蛇還告訴他,龍王嘴里含著一顆寶石,誰含著那顆寶石,就能聽懂各種動物說的話。不過動物說的話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對別人說了,他就會變成一塊石頭。”“為了”“還”“不過”這些關聯詞起到了起承轉合的作用,為縮寫后的故事串起了“牛皮繩”。
段與段之間我們也要注意銜接,達到首尾貫通的效果。這樣做其實并不難,首先在縮寫時要注意保留原文的行文脈絡與結構,原文如果是“總—分—總”結構,縮寫也應按此結構布局謀篇;原文按照事件的發展順序來行文,縮寫時也應按此順序,關注并使用相關的時間詞或過渡句;原文按照空間順序寫作,縮寫時,應注意方位詞的使用。把這些注意點都做到位了,段落之間就能做到清晰、暢達了。
因此,同學們縮寫后不能就這么放下,得從頭到尾看一遍,問一問自己:是否改變了故事原意?故事是否完整、清晰?是否保留了重要情節?句子是否簡潔、連貫?是否按照順序進行了段落合并?銜接是否自然通暢?這樣,縮寫而成的文章既是原文的縮微呈現,又自成一文,是一篇獨立的文章。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縮寫故事并不需要標新立異,無外乎是把主要的保留,次要的縮減,沒用的刪除,瑣碎的合并。掌握“削枝存干”“巧縮善裁”“銜接過渡”這三把鑰匙,就能輕松打開縮寫之門。不過,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實際的縮寫過程中,各種方法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有時甚至很難分辨出運用了哪一種縮寫方法。因此,我們需要靈活地、綜合地運用縮寫方法,縮寫出簡潔而精彩的故事。正所謂:削枝剪葉留主干,巧縮善裁會簡化,銜接過渡加合并,縮寫故事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