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英文
不時聽領導朋友說這事交給秘書辦好了,心里便有些羨慕。可是又一想,這作文寫字是個手藝活兒,一切必須親自來,要秘書無用;況且也雇不起秘書。高爾基郭沫若之輩,確有秘書,只是那種高端玩法,指標極少,豎子不可幻想。市場經濟后,女秘書成為熱詞——據說那是大老板納妾的別稱。當然聯想不可過度,否則冤枉了正派人。
圣人是述而不作的。吾輩俗人,經常自戀,以為自己隨口冒出的東西,不記載下來,便有負于人類文化之積累,雖然你寫與不寫、說與不說、記與不記,黎民百姓照樣勞動吃喝睡覺做愛。沒有秘書,沒有貼身書記員,怎么辦?好辦,手勤點,自己史官自己,省事。
這一通閑話,源自今天讀了某君談枕邊書的文章,忽然就此得出一聯來,以為有必要“史官入典”。聯語如下:
廊下置琴,不彈依舊腐朽木;
枕邊壓卷,未讀如同他人妻。
聯語是漢語言的一種特別修辭,廟堂與坊間皆有用場。新世紀以來,灑家嗜好毛筆寫作,蒙騙得讀者以為我是書法家,不時登門求字。寫什么呢?寫“海納百川”“真水無香”?那也太丟人了。不如自創內容。好比刷墻,刷子是自己的,所刷石灰也是自己的,刷起來就得心應手哦。
書法作品一般不用標點符號,因此最好抄寫舊體詩。聯語,或者說對聯呢,斷句只在明顯處,書法出來誤讀概率小。莎士比亞劇本臺詞,魯迅雜文,就不大適合書法表現。
互聯網時代,玩微信者七八億。吃貨比重大,常曬美食圖。食色本是一體事,皆是大欲存焉。然曬食無礙,曬色犯忌。實則過于香艷的美食,照樣暗寓色引誘。
就吃而言,史上最好莫過當下吧!“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寫開元盛世的句子,如同當下。只是如今的城市化,徹底摧毀了鄉村與鄉愁,好光景配套了精神上的失魂落魄。于是我寫了一聯,安己慰人:
常吃即好飯,
久住是家鄉。
聯語是最精煉的詩,要求格律平仄,依照前人規范的平水韻。掌握這個也不難,死記便是。但我懶得下此功夫,只以現代漢語四聲為基準,前二聲為平,后二聲為仄。因此我的聯語,在舊體詩行家眼里,難免違律與出韻。顧不了那多,保留瑕疵供人挑剔,亦格局大丈夫也。
某次漢江邊一矮山上,落日煙霞,奔麗流芳,即興一聯:
霞飛神女過,
云落古賢來。
說到風景題聯逸聞,追補一則。漢江之南的山,叫巴山,歸類廣義的楚山。游覽秦楚分界處,見一在建牌坊,氣勢宏闊。陪同者除了縣里官員,余皆文士。有人起哄說,這題聯的事正是等候方老呀!我笑笑,不置可否。一人說,方老看潤筆咋開呢。于是紛紛猜測我的字價,我依然笑而未答。
這樣吧方老,縣長發話了,兩萬如何?領導一錘定音,陪者撫掌歡呼。我說恭敬不如從命,樂意獻拙;請容我返回西安后,慢慢想出內容,認真寫了快遞來。大家說好。
回來就想內容,想了好幾天才冒出來:
朝云猶掛秦地月,
暮雨輕飛楚山風。
朝秦暮楚,地理古今,貼切是吧?自鳴得意了大半夜。接著書寫。不著急,務必保證產品質量,絕不辜負兩萬元。今天寫一張,次日再寫一張,兩張對比,差的空白處,臨帖練字。再次日早起,仍如是操作。一禮拜后,終于寫成,滿意了,當即通報地方文友,速速告我詳細地址。
三天后文友才回短信,說那縣長升遷外縣當書記了,新任縣長另請書協主席寫了,內容是……不引錄了吧,總歸里面有“大美”,此二字中國到處能見到。
白忙活一場,兩萬元呀哥哥,要買多少籠雞蛋啊!
人一過四十,“死亡”二字就時常閃出腦際,當然有點沮喪。想的次數多了,也就麻痹了,無所謂了,同時嘲笑那些以死亡為課題的專家教授,實在是吃撐了沒事干!死亡是個定數,是命。研究與不研究,死亡是永不更改的。視死如歸,最是通脫,該吃吃,該睡睡。于是又得一聯:
睡去即作古,
醒來又重生。
有位哥們兒忽然來了官癮,僅憑著傳聞就開始跑官。跑官的低級手段,無非是約請相關領導吃飯,讓領導酒桌上當面考察,驗貨。約領導吃飯事,雖不比登云上天難,卻也必經一番曲徑通幽之探尋。你首先要摸清領導朋友圈,接著攻關其中一二位。成了熟絡朋友后,人家才樂意接洽領導,預設飯局。敲定了包間只是起風了,雨是否來,得看運氣。領導日理萬機,常常等到茅臺酒快要結冰時,人家一個電話說遇見要緊事來不了啦。
這哥們兒經濟不給力,飯局總是暗邀一位老板買單。老板自有考量,攀上領導,人家隨便給個工程,啥錢都賺回來了。
我那哥們兒設了很多飯局,欠了很多人情,自愧,內疚,汗顏。于是他想出一個還情妙法:飯局甲買單時,他邀乙到場吃;丙做東時,他帶丁來喝……終了官沒跑成,卻養成一個習慣,但凡朋友邀他飯局,他必定帶人,少則一二,多則三五。想想看,朋友是爛熟的,座位是既定的,平添幾張陌生面孔,大家食欲銳減,皆感別扭。于是再發信邀他時,必綴四個炸彈字:不準帶人!
有感于斯文掃地,頃有一聯:
無水帆何用,
有佛山自尊。
聯語這一文學形式,實為東方陰陽哲學,內涵乾坤日月。簡言之,任一漢字,任一語句,皆存在對稱對應的一面。有些所謂孤聯,即只有上聯或者只有下聯,始終無人應對另一半。無人應對并非不存在,而是尚未遇見更聰明的人。
聯語既有高雅玄奧的一面,又有低俗大眾的一面。如果你想對,一切皆可對,放飛想象只管對。比如老百姓有這么一句話,一句俗語吧:富貴險中求。“求”字,平聲,若作聯語,只能作下聯。那么上聯在哪呢?上聯又是什么呢?這么講吧,上聯有無數,如同一家養女百家問,種種結果都可能。
我想出一句上聯,合成為:
平安田里種,
富貴險中求。
天天寫毛筆字,原創了不少聯語。至于優劣,無法自估。此文引用如上六聯(最后一聯與人民合作,不算),旨在史官自我,以證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