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本·文獻·文化:古典小說研究的基本維度及方法論意義

2021-03-08 02:29:41李亦輝
求是學刊 2021年1期

李亦輝

摘要: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的藝術呈現與文化意蘊都具有高度復雜的特征,單純的文本、文獻或文化研究難以揭示研究對象的復雜性,達成對研究對象的整體觀照,只有多種研究方法綜合運用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張錦池先生的《中國四大古典名著考論》是一部不拘守一端而以“文本、文獻、文化”綜合研究見長的著作。在研究方法上,張先生既不守舊,也不趨新,而是根據古典小說名著自身的特點,以文本細讀為研究基礎與核心環節,自覺于關鍵細節、主要人物和結構布局諸方面著力;在文獻考辨方面,既注重純文獻問題的細致梳理和縝密考索,更長于亦考亦論、考論結合,體現出考據與義理相結合的特色;在治學理念上,“求實為主,求新為輔”,將相對抽象的思想、文化問題與具體的文本、文獻相結合,從而對研究對象做出既切合實際又鞭辟入里的文化解讀,并在古典小說研究中得到鮮明體現。

關鍵詞:張錦池;《中國四大古典名著考論》;古典小說;文學經典;文本細讀

DOI編碼:10.19667/j.cnki.cn23-1070/c.2021.01.004

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的關系,有點像鑰匙與鎖的關系——簡單的鎖,一把鑰匙就可以打開;復雜的鎖,則可能需要多把鑰匙并用。中國古典小說名著堪稱是高度復雜的密碼鎖,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需要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才能真正讀解。自二十世紀初葉至今,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已經走過百余年的發展歷程,其間關于研究方法、學科范式的探討與爭論伴其始終。經過多年的爭論與反思,一些研究者逐漸認識到,單純的文本、文獻或文化研究皆有其弊端,無法達成對研究對象的整體觀照,也無力揭示研究對象的復雜性,理想的研究路徑應該是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仡櫖F代以來中國古典小說的研究實績,其中不乏以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融通見長的著作,張錦池先生的《中國四大古典名著考論》(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下文簡稱《考論》)便是此類著作中的典范。

張錦池先生長期致力于古典小說名著研究,逐漸形成了自覺的方法論意識及獨特的研究理路。李希凡先生曾盛贊他的有關“考論”,肯定其“文獻、文本、文化”“整合一體的研究路子”。張先生本人十分認同,并有意識地進行過總結:“從宏觀著眼,從微觀人手,以還原批評為基礎,以接受美學作主導,亦考亦論,考論結合,嘗試著將文本、文獻、文化作點整合一體的研究,而以求實為主,求新為輔,成了我慣用的方法與追求?!钡拇_,“文本、文獻、文化”整合一體的研究貫穿于張先生的古典小說名著研究中,是他取得杰出學術成績的關鍵。本文即以張先生所著之《考論》為考察對象,參以先達時賢的序跋評論,對張錦池先生的治學理念與方法略做探討,以生發有關小說名著研究的一些思考,助力于中國古代小說研究。

一、文本細讀:古典小說研究的文學維度

“細讀”(close reading)是二十世紀英美新批評派提出的一種具體的文學批評方法,其要義一般有二:一是視文本為獨立自足的存在,割斷文本與外部世界的聯系;二是注重文本的文學性研究,對文本進行細致的分析解讀。本文所言“文本細讀”,主要取其第二方面的含義。實踐證明,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研究成果,無不是以深入細致的文本分析為基礎。僅就明清兩代的小說評點而言,葉晝、金圣嘆、張竹坡、毛宗崗等人對《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等作品的評點,均堪稱文本細讀的典范。韋勒克在《文學理論》中指出:“文學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發點是解釋和分析作品本身?!痹凇杜u的諸種概念》中進一步申言,“文學研究不同于歷史研究的地方就在于它需要處理的不是文獻,而是不朽的作品”,“他必須讀懂作品,對作品進行解釋、評價;一句話,他必須先是一個批評家,才能成為一個史家”。的確,無論研究者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都要以讀懂作品為前提,中心和落腳點都應是文本,不能脫離文本空發議論。然而,新中國成立初期庸俗社會學的流行與后來興起的文化研究熱,加之急功近利的浮躁學風,使一些研究者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對文本自身的分析解讀,其結果往往是理論先行,牽強附會,導致文學研究中文學維度的缺失。

張先生《考論》中的文章,完成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各個時期,其中的一些學術觀點不免經歷各種思潮的濡染,理論先行、以論帶史的弊端卻從未出現,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始終以文本細讀作為整個研究的起點與核心,一切結論都建立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再參以文獻、文化相發明驗證。關于這一點,張先生經常談及就讀北京大學時吳組緗先生的指導與影響。其學年論文《論薛寶釵的性格及其時代烙印》就是在吳先生的指導下完成的。張先生曾回憶說:“吳先生在指導我寫作的過程中,不僅好考問式的問我《紅樓夢》里的具體細節描寫及其審美意義問題,而且好考問式的問我某某問題當前存在著哪些不同的觀點,并要我談談自己的看法。隨著吳先生對我的‘考問越來越深細,指導越來越具體,要求越來越嚴格,我對《紅樓夢》的情節也越來越熟悉,思路也越來越開闊,興趣也越來越濃烈。”張先生自此形成了以熟悉作品、細讀文本為前提的治學路徑。他研究任何一部古典小說,都是不讀五遍以上,不對書中的情節、人物了然于胸絕不動筆;在日常教學或是對學生論文指導方面,也都一再強調熟悉作品、立足文本的重要性。張先生的著作素以文本解讀精細著稱,關鍵細節、主要人物和結構布局則是最為著力之處,也是其文學審美研究的重點所在。

古人所謂“細微之處見精神”,佛教所謂“納須彌于芥子”,西諺所謂“細節里面有神明”,皆非單就文學文本而言,但對文學文本卻更加適用,因為文學作品中最曲折幽微的含義往往是通過細節來呈現的,而對關鍵細節的捕捉則是研究者的識見與慧心共同發生作用的結果。吳組緗先生研究和講授古典小說特別注重文本細讀,李厚基先生回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后期吳先生講授《紅樓夢》專題課時說,“先生從不曾講空洞、抽象的話,他都是從書中描寫的精細處勾稽出例子,進行極細致、極精到的剖析”,“吳先生引導我們注視著一個個細節,看來很小,但大都與全書的思想、藝術上的大問題關連著”。張錦池先生秉承于此,特別強調“從宏觀著眼,從微觀人手”,落實到文本解讀上,主張從人們習焉不察的細節人手,真正體味出作者之用心,揭示隱藏于細節之中的深意與底蘊。如在《借神道說人道——說(水滸傳)的藝術特征和價值取向》一文中,剖析《水滸傳》開篇“洪太尉誤走妖魔”中的細節,認為這是用“神道設教”的法子暗示梁山好漢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的轉化。道教所說的“天罡地煞”,既指“驅魔神煞”,是善的,又指“月內兇神”,是惡的,一身而二具焉。程朱理學所說的天命之性是善的,氣質之性是善惡相混的。施耐庵則以“黑氣”喻指“天罡地煞”的“魔性”,并進而喻指人的“氣質之性”,以“金光”喻指“天罡地煞”的神性,并進而喻指人的“天命之性”,從而寫出了二者的消長過程;并以一股“黑氣”化作百十道“金光”作結,它象征著一百零八將由于能“替天行道”于梁山,所以他們身上的“天命之性”日周,“氣質之性”日泯,皆成為忠于君、仁于民、孝于親、悌于兄、義于友的志士仁人。這一小中見大的精細解讀,對我們理解《水滸傳》的文化意蘊和藝術構思都大有裨益。

古典小說名著大多卷帙浩繁,細節不可勝數,又有文人獨創與世代累積的差異,特別是那些世代累積型小說,未必所有的細節都隱含“微言大義”。所以,張先生特別提出了正筆、閑筆的問題。他認為有一些細節、有一些話是閑筆,或插科打諢,或信手一寫,并無深意,讀者自不必深究;而有一些細節、有一些話則是作者精心結撰的點睛之筆,是反映作者思想與作品內涵的關鍵所在。這樣的地方非但不能輕易放過,且要“以意逆志”,不斷地咀嚼涵詠,才能真正體味出作者之用心,領悟作品的思想精蘊與藝術精神?!丁慈龂就ㄋ籽萘x〉的儒法觀念——從“失空斬”中諸葛亮的形象說起》《略論〈紅樓夢〉形象體系內部構成的特點及其代表人物》等篇什,都是將關鍵細節與整個作品相結合,揭示其思想意蘊、形象體系、人物塑造等重大問題。馮其庸先生稱贊張先生“讀書精細,目光四射,燭照無遺。所以往往能見人之所不能見,于別人不經意處發現問題,提出新的見解,新的思路”,主要是就張先生別具慧眼的文本細讀而言?!坝趧e人不經意處發現問題”,是一種功夫,將發現之細節與整體聯系起來,不做脫離整體的片面解讀與過度詮釋,更是張先生取得學術成績的關鍵所在。他對古典小說名著的創作本旨、文化意蘊、人物體系、結構布局等大問題所作的大判斷,都是基于對文本中的關鍵性細節的精細解讀。

人物形象是敘事文學的核心要素,在深受史傳文學影響的中國古典小說中,其居于作品藝術構思的首要地位尤其明顯,而作品的主要人物更是關聯融會其他敘事元素并形成血脈貫通的藝術整體的核心。凡是作者以較大篇幅予以濃墨重彩描寫的人物,多與全書的創作本旨、思想意蘊、結構布局關系緊密,乃至本身就是全書的靈魂。吳組緗先生特別強調人物形象之于小說的重要性:“什么是寫小說的中心?我個人以為就是描寫人物?!彼J為,“作品中寫的場面、情節和無論什么事物與瑣細節目,離開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就失去了意義”。張先生認同這一認知,對小說中重要人物形象的品鑒細讀是其開解學術樞紐的關鍵所在。其第一篇學術論文《論薛寶釵的性格及其時代烙印》、第一本學術著作《紅樓十二論》中的六論,都是人物專論。《考論》一書中,討論諸葛亮、宋江、“取經四眾”、賈寶玉、巧姐等人物形象的篇章,更是頗具學術創見、廣為學界稱譽的論文。如《論豬八戒的形象的演化》一文,全面考察了豬八戒形象演化的文化基因與原型,認為豬八戒的文化原型是來自我國豬文化傳說中的“黑豬精”,所以是“國產豬”;進而從豬八戒長喙大耳、貪吃貪睡、色膽如天這三大胎記展開分析,最后總結說,“既狡黠而又憨厚,既懶惰而又勤謹,既好色而又情真,既畏難而又堅定,既自私貪小而又不忘大義,其狡黠是農民的小黠而大憨,其貪吃貪睡是累極了的長工放下擔子后的口壯身慵,其好色是曠夫的寡人之疾,其畏難是太過務實的求止,其自私貪小是小生產者的惜財活口心理,其人生目標是勤謹一生而忍饑挨餓的山野村夫的人生目標”,“缺點是其顯性性格因素,優點是其隱性性格因素,或者說,他外在的種種缺點掩映著他內在的種種優點”,“其缺點既反映了蕓蕓眾生的弱點,其優點也是蕓蕓眾生雖非人皆有之而卻可以企及的”,“堪謂迨《西游記》出,中國小說史上始有真正的喜劇作品”。《西游記》作者以對豬八戒思想性格刻畫的成功而使這一形象成為阿Q的遠祖。這些基于文本細讀而得出的宏通之論,將豬八戒的形象特質與文化蘊含揭示得淋漓盡致。齊裕煜、王子寬兩位先生所著《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以近兩千字篇幅介紹該文,足見張先生在豬八戒形象研究方面的卓識與學術影響。

吳組緗先生認為,“作品的思想主題,社會和歷史的特征內容,也總是從人物形象表現和反映出來”,因而正如論者所言,“通過人物的分析,把握人物所處的時代與社會,把握作品的思想傾向與藝術特點,才是吳先生人物研究的目的所在”。在吳先生的影響下,張先生的人物論亦注重將研究對象置放于人物形象體系中加以考察,意在揭示其與全書結構布局、思想旨趣的關系,從而達到“通過一個人物拎起一本書”的效果。如《論〈西游記〉的創作本旨及其對傳統思想的打破》一文,通過對孫悟空與觀音菩薩兩個人物形象及其關系的考察,認為《西游記》提出的核心問題是人才觀問題,觀音和孫悟空實際都是作者幻想中的自我,當其呼喚“千里馬”則幻想中出現了孫悟空,當其呼喚“伯樂”則幻想中出現了觀音,二者相輔相成,從而集中表現了作品的創作本旨,亦即期望孫悟空式的大賢能逢觀音式的大慧而一盡其器能,掃蕩社會邪惡勢力以造福生靈、造福社稷。該文與書中其他一些重要人物論一樣,都體現出張先生小中見大、觸類旁通的學術思維。

如果說關鍵細節、主要人物分別屬于微觀與中觀層面問題的話,結構布局就應被置于一部作品的宏觀層面進行思考和研究。研究者非但要入乎其內,仔細體察書中的起承轉合、關節局段,且要能出乎其外,在對文本了然于胸后跳出文本,反觀文本,超越文本,進而對相關問題有準確的把握。作為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吳組緗先生曾從自己的創作經驗出發討論這一問題,指出:“作品的結構與對事物內在聯系的認識是相互依存的表里兩面。就小說來說,人物活動的天地,形成他自己的環境。人物與其環境的安排,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及矛盾發展的過程,表現在形式上就是結構?!钡拇_,任何一部文學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皆非截然二分的核桃模式,而應理解為雖有層次卻整體混成的洋蔥模式;就古典小說而言,其內容是形式化了的內容,其形式是內容化了的形式,形式本身已然蘊含著作者所要傳達的文化信息。張錦池先生同樣重視小說的結構布局,始終將其與思想內容聯系起來加以考察,并從打破內容與形式二分壁壘的思路出發,深入探究古典小說的結構問題,所得結論多為扎實而新穎的學術創見。如《論〈西游記〉的藝術構思及其對傳統寫法的打破》一文,認為世德堂本《西游記》將“大鬧天宮”提到全書的開端,是要突出孫悟空在形象體系中的地位,讓作品成為他的英雄傳奇,“西天取經”也是他的英雄傳奇,橫在二者之間的“取經緣起”則是一種獨具匠心的藝術結構形式,不僅交代了取經目的,且將保唐僧西行取回真經的希望寄托在孫悟空身上?!叭〗浘壠稹睂嶋H上在無字處寫出了世本《西游記》的人才觀,以此上承“大鬧天宮”而下啟“西天取經”?!段饔斡洝匪囆g結構的另一獨創性,是三大板塊聯結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四十一個小故事屬于“金線貫珠”型的藝術結構,“珠”就是相對獨立的眾多短篇,“金線”就是孫悟空以及唐僧等取經人的形象。《西游記》在中國長篇小說發展史上首次突破了《三國演義》《水滸傳》忠奸對立的二維模式,其形象體系的內部構成是三維的:一維是以孫悟空為代表的中下層人民的進步勢力,一維是以神祗為代表的封建正統派的保守勢力,一維是以妖魔為代表的貪官劣紳等的反動勢力。在諸多討論《西游記》結構問題的文章中,該文既具總結性,又具創新性,是將小說的結構形態與文化意蘊結合起來予以深入考察的范例,切實揭示出該書在藝術結構方面的獨到之處。其他如《“群山萬壑赴荊門”——〈水滸傳〉結構形態考略》《論〈紅樓夢〉主線與明清小說傳奇結構形態》《論〈紅樓夢〉的結構學》等文,無不是結合全書的藝術構思、思想主旨、主要人物,對作品的結構布局予以抽絲剝繭、鞭辟入里的精到解析。

張先生對文本的深刻體察與精到解讀,緣于其敏銳的藝術感受力,也來自其豐富的生活知識與深刻的人生感悟。他一生多艱,早年以孤伶之身浪跡上海灘頭,后因個性耿介和家庭原因而在歷史洪流中備受打壓,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體會頗深。北大的學習生活開啟了他以吳組緗先生為楷模的學術生涯,改革開放的東風西雨為他從對《紅樓夢》的自喻性解讀轉型為學理性思考提供了機緣。如是,張先生對古典小說包括《紅樓夢》的解讀,不僅融入了自己對社會人生的獨到體察與無限感慨,更將這一切上升為生活哲學,再從生活哲學進入到藝術哲學,他是《紅樓夢》及其他古典小說名著的真正“解味”者。

二、文獻考辨:古典小說研究的史學維度

文本細讀的目的在于盡可能對文本做出客觀公允、合情合理的分析。如果同時借力于文獻考辨、文化闡釋,并將三者有機結合,闡釋效果方可能達到最佳。古典小說名著在成書與傳播過程中,累積了堪稱海量的各類文獻,研究者竭澤而漁地搜羅、整理固然不易,準確辨析、合理解讀這些文獻更是研究成敗、評價高下的關鍵。《考論》并不以新資料的發現見稱,然憑借張先生“眼明如炬,心細如發”“讀書精細,目光四射”的銳敏,反而表現出對習見資料的“新見”及相關問題的創見,考辨方法中亦體現出諸多可借鑒之處。

《考論》中不乏純粹考據性的文章,此類篇什多具“思路新穎而論斷精辟”的特色。如《〈水滸傳〉原本無征遼故事考——兼說〈水滸傳〉原本的回數》一文,認為《水滸傳》中的征遼故事是偽墨,乃后人所加,并從薊州的歸屬、魯智深的兩個偈語、宋江何以參禪五臺山、梁山泊與蓼兒洼的位置、征遼后一百單八將何以一個未多一個未少,以及若將征遼、征田虎、征王慶故事拿掉不僅不影響全書的邏輯性反而使全書的邏輯性更嚴密等問題上加以考證,以獨到的眼光與嚴密的推理,僅從文本內部取證而不依賴于任何外部新見材料,就使這一問題成為定案。再如《〈紅樓夢〉作者考》《曹雪芹生年考》《〈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成書年代考論》《〈西游記〉版本源流考論》等文,亦以獨特的觀照角度、審慎的文獻考辨,從常見的文獻資料中發現和解決一些被忽略的重要問題。《曹雪芹生年考》一文,首先指出曹雪芹生年問題眾說紛呈、難成定論的原因,“一研討曹雪芹的生年問題,便先推斷其卒年,再推度其享年,然后推算之,已成為專家們的思維定勢,致失之交臂而已”;繼而根據《紅樓夢》研究者反復引證的三條脂批,推斷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這一考證成果如今已為多數研究者所認可,馮其庸先生曾指出:“從相關的文獻資料來看,是比較接近實際的。而這一以脂批記載的年份互證而細加分析的方法,也深見錦池同志的思辨和考證的功力?!弊饔诙兰o八十年代末的《〈紅樓夢〉作者考》,撰寫于《紅樓夢》作者問題論爭的高潮時期,所針對者是戴不凡先生否定曹雪芹著作權的觀點,也以習見材料的新發現取勝。張先生在古典小說研究中對考據方法的運用,繼而形成亦考亦論的特色,正是以此文為開端。

張先生對胡適、俞平伯等前輩學人的小說考據研究體會頗深,在借鑒其精義與方法時,則既重視文本的內證,又有意識地將外證與內證相結合,使其相互發明印證,進而得出客觀公允又新穎獨到的結論。如關于《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成書年代問題,歷來說法不一。張先生《〈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成書年代考論》一文遍舉魯迅、王國維、胡士瑩等學者及各種文學史著作的觀點,對勢成鼎足的宋元說、南宋說、晚唐五代說等予以反思,從對以往研究者所依據的材料及論證邏輯人手辨新糾謬,又以文本內證與外證相結合的方式考察其成書的上下限,據《取經詩話》中三藏人大梵天王天宮時接受是否“會講《法華經》”的考驗一節,參以《五代宋元明佛教事略》中試經度僧制度的文獻,以“惟北宋所試經,率為《法華經》”為據,確定《取經詩話》成書年代的上限不會早于北宋前期;據《取經詩話》中“取經煩猴行者”這一重要變化,參以榆林窟唐僧取經壁畫等“取經煩猴行者”的其他各類文獻,確定其成書年代的下限不會晚于南宋初年。該文通過文本內證與外證相結合判斷《取經詩話》成書的確切時段,“雖然并不能考定它的絕對年代,但是根據目前所見的資料,可以說是比較周密圓滿的說法了”。張先生在文獻考辨方面的特色,學界同人有非常中肯的評論:“《考論》所‘考,重點不在發掘新材料,而在舊材料的梳理與辨析。作者的梳理工作相當細致,前輩及今人的成果多在視野之內,從而為辨析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而其辨析工作則思路清晰,充分顯示出邏輯的力量,使舊曲翻出了新調?!薄鞍l現新材料,從而發現新問題,得出新見解,更多地靠的是運氣;而在舊材料中發現新問題,得出新見解,則更多依靠的是眼光?!边@些可謂深得作者之慧心的評論,雖主要是就《西游記考論》《紅樓夢考論》而發,但無疑也適用于張先生對其他幾部古典小說的研究。

在古典小說研究領域,純粹的文獻考證足以自成一學,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但史學研究畢竟不能等同于文學研究,若能將文獻考證與文學研究相結合,既避免文獻研究“繁碎繳繞,而語不可了”的弊端,又能賦予相對空靈的文學研究以扎實細密的學術品格,無疑是更理想的研究路徑。程千帆先生早就主張“將考證和批評密切地結合起來”,批評說:“有些人對作家生平的探索、作品字句的解釋是曾經引經據典,以全力來莧集史料,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的,但卻沒有能夠根據這些已經取得的成績,更進一步,走進作家們精神活動的領域,揭露他們隱藏在作品中的靈魂?!眳墙M緗先生和吳小如先生也持相近的看法。齊裕焜先生說:

錦池和我都是吳門弟子,我們都師從大吳(組緗)先生和小吳(小如)先生。小如先生要我們“‘義理、‘考據、‘辭章三者必兼而有之”;組緗先生則進一步認為單純的考據是必要的,但更提倡要把考據和研究作家作品的思想、藝術結合起來。錦池的“考論”就是走大吳先生和小吳先生所指引的路子。

張先生的古典小說研究專著皆以“考論”命名,“亦考亦論,考論結合”正是其一貫的學術追求與主張。

張先生對考論結合研究方法的自覺運用,亦與他對世代累積型小說文體特征的體認不無關系。在談及《西游記》研究論文之所以采取考論結合寫法的原因時,他表示:“這是由于《西游記》是部集宋元取經故事之大成的文學巨著,它的創作是有所依傍的,而我則又旨在將宋元以來的取經故事和《西游記》作為一個家族予以通盤研究?!钡拇_,研究文人獨創型的小說,即使跨過題材演變的過程而直接切入到小說文本,也不至于造成太多的困惑,而對世代累積型小說的研究,首先必須面對題材史的紛繁復雜,經過一番追本溯源、辨析流衍的梳理后,才可能真正進入到文本研究,因而對于包括《西游記》在內的世代累積型小說,考論結合的研究方法無疑是更適合其文體特性的。如宋江形象,乃《水滸傳》“一書之綱紀也”,對考察全書的藝術構思與思想意蘊至關重要,歷來為學者所重視。張先生《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鳥總關愁——論宋江藝術形象的演化》一文,認為宋江形象演化的過程就是其忠義思想不斷發展和深化的過程:其反映于宋江何以會“落草為寇”,則由《宣和遺事》中的“直奔梁山”投那晁蓋哥哥,到元人雜劇中的為晁蓋哥哥“救上梁山”,再到《水滸傳》中的“逼上梁山”;其反映于宋江何以會“把寨為頭”,則由《宣和遺事》中的“有意為之”,到元人雜劇中的“自然晉職”,再到《水滸傳》中的眾頭領“三次相請”;其反映于宋江何以會“接受招安”,則由《宣和遺事》中的為張叔夜所勸,到元人水滸故事中的主動謀求,再到《水滸傳》中的一意招安,專圖報國;其反映于宋江接受招安的結局,則由《宣和遺事》中的平方臘有功被封為節度使,到《水滸傳》中的懷抱“統豺虎,御邊幅”之志而遇害。全文以宋江形象的三次嬗變為線索,以《宣和遺事》、元雜劇與《水滸傳》三個發展階段為節點,以觀察樹木年輪的橫斷面的方法層層深入地揭示出宋江“忠義之烈”的形象特征和全書“亂世忠義的悲歌”的思想性質,無論是具體觀點還是行文方式,都足資借鑒。

《考論》中的多數篇章都采取考論結合的寫法,有大量針對古典小說名著的考證性內容,卻“全然沒有煩瑣地堆砌資料而不能把研究提升到審美高度之嫌。因為其‘考是為‘論提供科學依據,而‘論又為‘考指明觀照點和價值判斷。于是在考論全過程中,翔實的材料,敏銳的觀察力,深厚的理論功底,嚴密的思維邏輯,使他常常能提出振聾發聵的見解,為學人所稱引”。馮其庸先生也認為,“錦池同志本來是長于理論思辯,再加論必有考,這就無異是把清人的義理考據結合了起來”。在古代文學研究界,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曾發生“以論帶史”與“論從史出”的爭論,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又有“思想家”與“學問家”的爭論,其旨歸實際上都和“考”與“論”孰輕孰重、孰先孰后的問題有關,而從多數學者的話語傾向分析,考論結合無疑是最為理想的,也終于獲得了學界的普遍認同。張先生無疑是先行實踐者,其《考論》以文獻考辨與文本解析、文化闡釋的有機結合,具有了彰顯古典小說名著研究成績與特色的學術史意義。

三、文化闡釋:古典小說研究的思想史維度

思想文化研究是文學研究的應有之義,從這一視角觀照和闡釋文學文本,可以拓寬文學研究的學術視野,提升文學研究的理論品次,賦予傳統的社會歷史研究以新的生機和活力。古典小說名著富含豐沛的歷史性,又承載著駁雜的現實文化元素,將其置放在社會史、思想史、宗教史、文化史的大背景下,不僅是出于方法論的考量,更是學術研究的實踐性和現實人文關懷之必須。以往的庸俗化社會歷史批評乃至文化研究熱自有其歷史必然性,然簡單化、極端化、去文學化導致的諸多弊端亦十分明顯,“主題先行”“以論帶史”“過度闡釋”等讓文學文本成為某種預設立場的工具、政治與文化的簡單注腳、其他學科的低級傭工。作為親歷者與過來人,張先生早有感觸,指出:“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們研究工作失誤,不是失誤在對名家名著研究過細,而是失誤在將名家名著當作面團隨意納入某種理論框架?!彼辉俑嬲]學生,要堅持從具體文本、具體歷史語境出發,要進行獨立思考與判斷。的確,立足于文本和文獻才可能獲得一種具有還原指向的文化闡釋,才是一種有血肉有根的文化闡釋,因為它是從文學與歷史的土壤中“長出來的”,而非隨意附會、憑空臆造地“想出來的”。

正是基于“還原”的批評理念,張先生對《紅樓夢》等文人獨創型小說的研究,注意從作者的生平、個性與當時的思想文化狀況人手進行釋讀,尤其關切當時文化思潮經由作者精神化合后之于作品思想意蘊的影響。如《論〈紅樓夢〉與啟蒙主義人性思潮》《略論〈紅樓夢〉形象體系內部構成的特點及其代表人物》《李贄的“童心”說和曹雪芹的〈紅樓夢〉》等文,認為曹雪芹繼承并發展了李贄的“童心”說,將“童心”看作天賦予人的美德,而實之以自由觀念和平等觀念,如是而將具有“童心”的“真人”、“童心”雖障而未全失的人物、失去“童心”的“假人”作為其筆下形象體系構成的三大要素,以“父與子”的矛盾亦即失去“童心”的“假人”和具有“童心”的“真人”的矛盾作為作品的基本矛盾。這使他的人性論進入近代人性論的范疇,他筆下的主人公也就成了新世紀的傳令官,作為其載體的文本進而具有了啟蒙主義晨曲的特質。這些論斷將《紅樓夢》的思想性質與代表明清時期人文主義思潮高峰的“童心說”相綰結,由以往的階級分析走向思想文化分析,得出的結論就更為切合文本與歷史的實際。其中《李贄的“童心”說和曹雪芹的〈紅樓夢〉》一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早以“童心”說并結合作品形象體系的內部構成去論說《紅樓夢》的人性論和作品思想性質的文章,從而也為“市民”說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劉勇強先生評價張先生治學特色說:“張先生既擁有他那一輩學者的平實穩健,同時又始終保持著新銳的理論思考。這種新銳的理論思考不在于使用了什么生澀的新名詞、新術語,而在于堅持從小說的實際出發,發現具有普遍意義或理論深度的現象并加以新的概括?!闭\哉斯言,張先生對《紅樓夢》文化意蘊的闡發也具有這樣的學術品格。

對于世代累積型小說,因有成書過程、題材演變及作者編創策略等諸多繁雜因素的各種方式的滲入,問題更為復雜。顧頡剛在《孟姜女故事研究》中說:“我們可以知道一件故事雖是微小,但一樣地隨順了文化中心而遷流,承受了各時各地的時勢和風俗而改變,憑藉了民眾的情感和想像而發展?!睆埾壬腔谶@樣一種理解與同情,在文本細讀、文獻考辨的基礎上,對世代累積型小說進行思想文化層面的理論闡釋。如關于孫悟空形象的原型問題,主要有“國產”“進口”“混血”三種說法。張先生《論孫悟空形象的演化》一文指出,這三種觀點有一個共同的缺失:“盡管也談孫悟空形象的演化,可實際上卻不是沿著孫悟空形象的自身軌跡,用比較文學的研究方法,致力于去作縱向的探索,并從而注意其與橫向的聯系;而是遠離孫悟空形象演化的自身軌跡,無意中把孫悟空的整體形象變成拆碎了的八寶樓臺,用經學式的考證方法,致力于去考察其某處與某形象的異同點,以致在橫向的探索中流連忘返?!边M而指出,要解決孫悟空的血統問題,必須研究孫悟空的形象孕育于什么思潮,發展于什么思潮,定型于什么思潮。由此出發,對相關文本、文獻予以梳理、分析、考辨,得出如下結論:孫悟空這一形象孕育于道教猿猴故事的積累,其文化原型是來自道教猿猴故事的“修煉猿”,而非來自佛教猿猴故事的“聽經猿”,所以是“國產猴”;孫悟空形象發展于釋道二教思想的爭雄,孫悟空形象演化的思想軌跡是由道入釋,佛教思想對民眾的影響非道教所能比,孫悟空血管里注入了中國民間佛教思潮的血,也滲入了我國儒家思想的血;孫悟空形象定型于個性解放思潮的崛起,隨著取經故事越來越壯觀,孫悟空的血型就成為三教混一而以佛教思想為其主要色彩的血型。因為這些結論皆以文本細讀與文獻考辨為基礎,加之富于理論色彩與辯證精神的精彩論證,所以已經為多數研究者所認同和接受。齊裕煜先生主編的《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中關于孫悟空形象演化的論述,特別注明“主要參考張錦池同志的《論孫悟空的血統問題》一文”;張燕瑾、呂薇芬兩位先生主編的《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明代文學研究》中則作為孫悟空形象“國產說”中最重要的一家予以述評。其他如討論《三國演義》的擁劉反曹傾向、《水滸傳》的忠義思想、《西游記》的人才觀念等問題的文章,都體現出張先生對世代累積型小說的文化意蘊的獨到闡發;尤其是對《水滸傳》的“忠義”說不斷倡而言之,使這一觀點廣為學界所接受,成為《水滸傳》思想性質諸說中最有力的一說。魯德才先生在談及張先生對《水滸傳》等書的文化意蘊的闡發時指出:“回歸傳統,尊重傳統,即重視研究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思想同小說的關系,則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他的求實存真精神。因為中國古人寫的是中國小說,不能不呈現中國人的傳統思想?!边@是非常中肯的評價,道出了張先生在古典小說文化闡釋方面的學術旨趣所在。

吳組緗先生研究和講授古典小說,“主要也著重在一部一部地深入剖析,同時又不忘從整體上總結和把握中國古代小說的歷史發展及其規律”,“他總是將研究對象置于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加以考察,即便在有的論文中可能沒有直接的歷史敘述,其中的判斷仍然體現著對小說史、文學史的宏觀視野”。張先生也以此為自己一貫的學術追求,表面上是對古典小說名著做跡近“白首窮經”式的個案研究,實際上其思考從未局限于某一孤立的作品,“縱然是只見樹木式的研究,也終究是在為研究森林提供著基礎”,所體現的是鮮明的小說史思維。其后期對古典小說名著“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比較研究,更具有這樣的指向。如《論中國四大古典小說的人倫觀念——以〈水滸傳〉為中心比較談》一文,認為《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這三部經典著作,其文化成因是各具特色的,并從婦道觀的角度予以闡明:《三國演義》的婦道觀念,是從士大夫的審美心理角度寫出的,所以旨歸封建正統文化的風范,反映為書中有節烈之婦,而無殺夫之妻;《水滸傳》的婦道觀念是從綠林豪杰的審美心理角度寫出的,所以蘊含江湖文化的元素,反映為書中多害夫之婦,而寡節烈之妻;《紅樓夢》的婦道觀念是從封建叛逆者的審美心理角度寫出的,所以在書中可以聞到“一支王道曲,千紅無孑遺”的聲聲吶喊。其他如對中國古典小說中“神道設教”的現象、對《三國演義》與《水滸傳》中“忠義”觀念的異同、對《西游記》與《紅樓夢》中“童心說”在孫悟空和賈寶玉身上的異同等問題的討論,皆立足于扎實細密的作家作品研究,在個案考察基礎上進一步比較、辨析,才能對某些共性與規律性現象有如此深切而令人信服的體認,揭示出古典小說發展史中那些不易為后人觸摸或感知的東西,小說研究才不至淪為宏偉而空洞、只有喧囂熱鬧于其中的空中樓閣。

四、“文本、文獻、文化”整合一體的研究理念

回顧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的發展歷程,民國時期主要以歷史實證研究為主,輔以文學審美研究、社會歷史批評;新中國成立三十年主要以社會歷史批評為主,輔以歷史實證研究;改革開放以來,呈現出百家爭鳴、眾聲喧嘩的態勢——社會歷史批評依然居主流地位,與此同時新理論、新方法層出不窮,廣義的文化研究一度炙手可熱,回歸文學本位的呼聲亦不絕于耳。經過多年的爭論與反思,獲得普遍共識的觀點和結論有很多,關于研究方法則主要是:單純的文本、文獻或文化研究皆有其弊端,理想的研究路徑應該是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如是,才能真正揭示研究對象的復雜性,進而達成一種整體性學術觀照。

檢視古典小說以往的研究實績,在不拘守一端而以綜合研究見長的著述中,張錦池先生的《考論》無疑屬于典范性存在。讀其中文章,總有一種“舊者不過時,新者不趨時,均經得起人們反復品味”的認同感,充分尊重前人已取得的有價值的學術成果,又注入強烈的問題意識與敏銳的前提批判思維,“于不疑處有疑”,同時秉持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當是獲得這一評價的主要原因。石昌渝先生曾有如是表達:“我欽佩他在學術上獨立思考、求真務實的態度和精神。他從不隨波逐流,一切論點皆出自本心;從不刻意求新,一切論點皆出自大量材料和深思熟慮之上。”的確,一切立足于文本與文獻,有幾分材料說幾分話,不故作標新立異、嘩眾取寵之論,這得益于張先生一貫倡導的“求實為主,求新為輔”的研究態度?;诖藨B度下的文本、文獻、文化整合研究的理念,是張先生在古典小說研究方面取得卓異成就的關鍵。

無論在教學還是科研中,張先生都特別強調兩點:一是熟悉作品,細讀文本;二是文本、文獻、文化相結合,以文本細讀為根基,其他兩個方面又與之緊密相連、不可分割。他對文本分析抱有特別的偏愛,主張講求“平常心平常理”,不能違背生活與歷史常識,不要故作嘩眾取寵之論,對一些罔顧事實的刻意求新之論往往一笑置之。當然,所謂的“平常心平常理”,并不是盲目地排斥新理論、新方法,而是努力將理論內化為自己的體驗與思維后的“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無疑是一種更加成熟圓融的思維境界。論者謂張先生“所考所論,不獵奇,亦不故作博大精深,而只是立足于文本,平實地講來,乍看去仿佛誰人都能說得出,細品卻又確是一家之言”,正是這一治學理念的反映。

立足于文本的闡釋一方面來自于文獻考辨之求實,另一方面則來自思想研究之求新,求實與求新兼顧,在求實中求新,形成對文本的還原批評,這是一個很高的學術研究標準。就闡釋主體而言,因為“視野”與“前見”的拘囿,文學闡釋總會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有時甚至形成對文本的“創造性誤讀”或“過度詮釋”。對這種因闡釋主體因素所導致的主觀性乃至局限性,張先生一貫秉有深刻的自覺,乃至曾以“心解”命名自己的古典小說研究論集。今人或者可以用西方的闡釋學、接受美學、新歷史主義等理論,乃至古人的“詩無達詁”,“作者用一致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等說法,為這種“誤讀”找到合理的解釋并為之辯護,但文學批評“唯一正確的,是讓這個評價來得盡可能地客觀和公正”,研究者應盡可能剔除主觀先見,最大限度地達成客觀公允的闡釋。面對文學闡釋的悖論與困境,張先生主張“以還原批評為基礎,以接受美學作主導”,實即采取還原批評與接受批評并重的策略。一方面,盡可能地還原文本生成的歷史文化語境,揭示作者的創作意圖與文本真義;另一方面,必要時不妨以現代意識燭照古代文本,闡發其超越作者意圖和當時語境的現代意義,豐富與拓展作品的文化內涵?!耙磺姓鏆v史都是當代史”,重在價值判斷的文學研究尤其如此,因之立足于當代學術史的文學研究從來都是不能避免的,而學術的品格和人文關懷都應盡顯于這一鏡像之下。

實際上,在文本、文獻、文化三者的順序上,張先生與包括李希凡先生在內的其他研究者有一個細微而又重要的差別。在反復提及這一問題時,張先生總是按照“文本、文獻、文化”的順序排列,其他學者則通常按“文獻、文本、文化”的順序理解相關問題,這體現出思維路徑之不同,當然也來自學術理念和方法上的差異性思考。張先生并不選擇搜集、考證基本文獻資料,進而研讀作品并予以文化闡釋的一般路徑,認為文本細讀才是研究基礎與核心環節,在此基礎上進行文獻考辨,進而結合作者、社會、思想文化等要素做整合一體的研究,才是他最為心儀的研究思路。換句話說,張先生認為文學的內部研究才是基礎與前提,基于此所進行的與文獻、文化等外部因素相結合的學術路徑,才是最具效力的。如是,讓張先生的古典小說研究呈現出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具有“文心前置”的特點,能時時以“文心”觀照和激活相關“文獻”,使“舊文獻可以新用,新文獻易于智用,常文獻能夠奇用,并與文心輝映生光”,“文獻研究無法還原的那一部分歷史,也可以借助‘文心的照耀獲得邏輯復原,呈現‘全部、‘完整的面貌”;二是視研究對象為內容與形式水乳交融的有機整體,既不孤立地討論作家、社會、思想文化等所謂文學研究的外部問題,也不孤立地討論語言、技巧、結構等所謂文學研究的內部問題,而是將二者作為一個聲氣相通、充滿了互文意義的整體給予觀照,有效避免了文學研究中容易出現的歷史主義與形式主義的極端傾向,并使古典小說名著呈現為一種生態性的文學存在;三是總是以強烈的問題意識貫穿始終,具有問題導向的特點,雖然研究方法層出不窮,日新月異,但最基本的方法無非是提出問題并分析、論證、解決問題,因而當以解決問題為研究目標時,必然根據所要解決的問題而采取相應的乃至綜合的研究方法。這一整合一體研究的路徑,基本克服了社會歷史批評可能產生的弊端,也使這一傳統的批評方法煥發出新的活力。

結語

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有時需要“懸置名著”,更多的時候,名著的經典性價值與時代互為表里,始終需要在不斷還原中深入挖掘。在歷經數代學人的開拓耕耘之后繼續深耕于此,非學殖深厚、識見高遠、有大智大勇者難以勝任,張錦池先生就是這樣一群學者中的一位。他畢生致力于古典小說名著研究,一方面彰顯了他富于弘毅與創新的學術品格與精神,另一方面也再次證明了經典文學著作的價值與魅力所在,即其不僅包孕著深厚的宇宙哲學、人生智慧,擁有挖掘不盡的日常理趣、學術新見,更重要的還在于借助一種獨具個性的審視,發現其中凝聚的生存智慧、人生價值以及負載其中的情感體驗方式、理解世界的角度乃至學術研究的思維。尤其是,對于一位已將學術內化為生活方式、生命追求的學者,張錦池先生借之表達了他對生命的理解、對理想的堅持,灌注其中的則是一位自強不息者的勇猛精進、不斷超越自我的精神品格。劉勇強先生說:“對于永遠也說不盡的經典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提供一種顛撲不破的解釋或定論,而是提供一種思考的角度、方法甚至激情?!币源藖碓u價張先生及凝聚其畢生心血的《考論》,堪稱知言,甚為合契;《考論》所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小說史意義的學術創見,確實為古典小說研究及其方法的反思、范式的建構等提供了“思考的角度、方法甚至激情”。

[責任編輯 馬麗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精品久久|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另类综合视频| 久操中文在线| 99精品影院| 五月天久久婷婷| 亚洲手机在线| 色妺妺在线视频喷水|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日本色综合网|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不卡| 99久久精彩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日韩精品资源|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免费激情网站|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久久成人18免费|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国产农村1级毛片|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婷婷色婷婷|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色偷偷综合网| 丁香六月综合网|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97在线公开视频|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成人在线欧美|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911亚洲精品|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精品久久777| 国产青青草视频|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国内精品免费| 爱做久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亚洲一区第一页| 免费在线色|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伊人蕉久影院|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国产91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