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鯨類是地球上體型最大的一類生物,尤其是抹香鯨和多種須鯨。它們的身體儲存了大量的碳,其本身在海洋中的存在就塑造了它們周圍的生態系統。在海洋中,這些生物也顯著影響著地球的溫度。最近的一項研究向我們揭示了這其中的過程。
幾個世紀以來,人類一直在捕殺鯨類,它們的身體為我們提供了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鯨脂和鯨肉,鯨須和鯨骨也被制成了各種用品。鯨魚死亡之后會沉到海底,儲存在它們龐大軀體中的所有碳也都從表層海水轉移到深海,并在那里保存幾個世紀甚至更久。
科學家發現,在工業捕鯨興起之前,每年隨鯨類(不含抹香鯨)沉入海底的碳達到19萬到190萬噸,相當于每年全世界公路上減少4萬至41萬輛汽車。然而,如果鯨的尸體無法沉入海底,而是被殺死并加以利用,那它們身體里的碳就會被釋放到大氣中。
鯨類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死亡的時候。令人驚訝的一個發現是,這些哺乳動物產生的糞便也會影響氣候。許多鯨類經常在海洋較深處覓食,不時回到水面呼吸和排便。它們的糞便中富含鐵元素,可以為浮游植物創造完美的生長條件。浮游植物雖然微小,但在整體尺度上,它們對地球大氣有著巨大的影響。據估計,全球每年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中,有40%被浮游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相當于亞馬遜雨林吸收量的4倍。
非營利組織鯨豚保護協會的政策經理維姬·詹姆斯說:“我們需要認識到,捕鯨是一場悲劇,它將一個巨大的有機碳泵從海洋中消除,并加倍影響了浮游植物生產力和減少了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鯨類在海洋中的消失也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隨著須鯨數量的減少,以往捕食它們的虎鯨會轉向更小的海洋哺乳動物,比如海獺;而隨著海獺數量的減少,海膽可能會大量繁殖,進而導致北大西洋周圍的海藻林被大量吞食。而保護鯨群,有利于減排二氧化碳。
(據新浪網1.22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