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力》認為,并不是任何形式的玩耍都對身體健康或學習有益。只有“深度玩耍”才更有助于身心發展。深度玩耍包括五大要素:自我指導、內在動機、想象力的運用、過程導向和積極的情緒。
自我指導:兒童自發與他人互動
深度玩耍中,孩子對游戲過程發生的事情采取主動和負責任的態度,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玩耍。自我指導是兒童在玩耍中應該不斷發展的一個重要能力,包括了自我調節、反思和執行控制,這都是高階學習的基本要素。
內在動機:因為喜歡而玩耍
內在動機才能夠推動孩子對學習真正有興趣,而且會激發出好奇心。內在動機有助于讓孩子進行高層次的學習,找到自己的才華和激情。所以深度的玩耍是允許孩子自己發起玩耍,并且在沒有父母和老師干預的情況下,做出他們如何玩耍的所有的重大決定。
想象力:玩耍點燃好奇心
玩耍中點燃激情,激發冒險精神、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創造出未來的另一種可能。正如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們通過玩耍發現世界,展示他們的創造能力。沒有玩耍,完全的智力發展是不可能的。玩耍是一扇敞開的巨大窗口,富有生命力的概念和思想由此注入孩子們的精神世界。玩耍是火花,是點燃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火焰。”
過程導向:享受活動本身
不要過分指導孩子,不要根據結果來判斷玩耍的價值。在與游戲伙伴的互動中尋求自我的存在,同時也豐富和完善了兒童的自我意義。讓孩子自己充分享受玩耍的過程,獲得一種沉浸的樂趣。有希望和愛的流動的感覺,會發展出積極的情感發展。
積極的情緒:體驗不一樣的喜悅
孩子沉浸在其中的時候,他會感到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會挑戰,調整游戲的難度。這種真實的經歷最終轉化為知識和能力,通過自己真實的接觸,來調整對世界萬物以及人和人關系的認知。
簡而言之,現實生活中的游戲,對孩子有非常廣泛的益處。游樂場,才是一所充滿了歡樂、友誼和協作的終身學校。
(摘自《科普時報》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