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彈指一揮間,我和老公已經結婚12年了。要不是看到鄰居小夫妻為結婚一周年而慶祝,我差點忘了這天也是我們的結婚紀念日。當然,老公更不記得了,我不斷提示“今天很特別”,他才恍然大悟道:“噢,今天是‘雙11預熱日?”嗯,他一向如此胸懷天下。
我和老公是相親認識的,就是那種由介紹人牽線,兩個人正襟危坐,心里尷尬得要死,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介紹人起身說“我先出去一下”,臨走丟下一個心照不宣的笑,然后留下我倆談人生、談理想。
直到現在,朋友們提起這個仍會拿我們取笑:“都什么年代了,竟然還用這么老土的認識方式。”我們也沒辦法呀!誰讓他木訥老實,而我又盛氣凌人呢?他是有理都說不出口,我是沒理也要爭三分,這大概也是我們遲遲找不到對象的原因。所以,我們在一起后,朋友憂心忡忡地說:“我看你倆有點懸。”后來從他口中得知,他的朋友更是毫不客氣:“你倆遲早要散伙。”不過讓朋友們意外的是,一年后,我們結婚了。
結婚第1年,可以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來形容。我性子急得像高鐵,他慢吞吞像蝸牛;我口若懸河一分鐘能說50句話,他聽半天只一句“嗯”……于是家里常常傳出我的大呼小叫,他倒也見怪不怪,如滅火器般,有著超乎尋常的冷靜和沉穩。
結婚第3年,我們有了孩子,那一年簡直是雞飛狗跳。孩子的哭鬧聲,我的嚷嚷聲,不絕于耳。這邊我忙著炒菜,那邊孩子在他懷里鬧騰,我責怪他不會帶孩子,他埋怨我速度太慢。我說他不懂女人,不會給女人浪漫和甜蜜;他說我不懂男人,不知道什么叫自由和尊重。
結婚第5年,我們仍時有爭吵,只是不會再為一件事爭執到底。不知道誰說過,夫妻之間學會做朋友更重要。確實,像朋友一樣,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結婚第7年,我們開誠布公地談了話,不過生活依然沒有多大改變,我們之間也已經默認形成了某種固定的模式……
結婚第12年,我感覺自己并沒有太大改變,老公似乎也沒有改變多少。只是,我懂得了讓步和關心,會在控制不住發脾氣之后,再開幾句玩笑緩和一下氣氛;也會在他深夜加班時,用心地為他煲一碗營養湯。他也懂得了理解和體貼,會主動讓我歇著,他鉆進廚房給一家人做一頓簡單的飯,也會偶爾買一些東西給我,說“在街上看到的,覺得很適合你”。
我們之間仍會有矛盾、有爭吵,但基本都是點到為止——有吵架的力氣還不如坐下歇會兒呢。再說也沒什么好生氣的,生完氣日子還得繼續呀!分開?別逗了,兩個人從相識相知,再到相愛相守,中間得浪費多少時間和精力,想想就覺得累。家里還有倆孩子等著爸爸媽媽周末帶著出去郊游呢!
所以,現在我們還未散伙,并且打算一直這樣過下去。這樣一想,突然感覺很踏實很溫暖,好像對未來還挺期待的。挺好!
(摘自《家庭與生活報》)(責編 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