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來人類要在火星建立城市,就需要很多人去火星蓋房子、修路、種糧食種菜。那問題來了:這么多人怎么去火星呢?
世界上首次發射回收火箭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CEO馬斯克說,未來,他將建造1000艘星際飛船,每年發射1000次飛往星際的航班,每天3次,每次100名乘客。用9年的時間,運送100萬人到火星。
那生活在火星上的人想上網怎么辦?不用擔心!到時候,星鏈衛星將成為地球與火星之間的“互聯網橋梁”。

熙熙攘攘的上海街道上,慢慢駛過來一輛馬路清潔車,將旁邊路過的小朋友嚇了一跳!嗯?怎么車里沒有人?原來是一輛無人駕駛清潔車呀!
別擔心這個家伙不會干活,你瞧,它很快就將地面上的碎紙片、枯樹葉等垃圾收拾得干干凈凈。真是一個稱職的清潔工呀!

說起廢舊塑料,你是不是馬上想到被我們扔掉的礦泉水瓶子、可樂瓶子?它們臟兮兮地躺在廢品收購站里,等待著接下來的命運。
不過,廢舊塑料的命運不都是那么慘,要是它們生活在巴勒斯坦的話,就有可能變成一輛水上單車啦!富有創造性的巴勒斯坦青年突發奇想,將廢舊塑料變成了可以在水上沖浪的單車,在海浪中縱橫馳騁,好不瀟灑!

一望無際的茫茫大草原,忽然出現了一座座巖石洞窟。草原里怎么會有石窟?難道是草原英雄成吉思汗的藏寶之地?
讓我們走進去看看:哇!一座座雕像,一面面精美的壁畫,一個個宏偉璀璨的摩崖石刻造像……簡直就是一座新的“敦煌”啊!
這座正在修復的阿爾寨石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是我國迄今發現的草原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筑群。石窟的壁畫繪有蒙古包、騎射、狩獵和喪葬習俗等場景,阿爾寨石窟也因此被譽為“草原敦煌”。
太空中有無數小行星在黑暗中飛行,有的繞著行星,有的繞著太陽,還有的在太空中流浪。
這些小行星從哪里來?它們是什么時候誕生的?我們真想知道。科學家更想知道。這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的小行星探測器,就從45億年高齡的“本努”小行星表面成功抓取到了一些塵埃和巖石。
“本努”小行星只有一座高樓那么大,外表好似坑坑洼洼的大核桃。那幫助殘疾人走路的外骨骼機器人小行星探測器是如何抓取樣本的呢?原來,它的機械臂觸及大核桃一樣的“本努”表面時,會噴射所攜帶的氮氣,從而攪動小行星表面的礫石和灰塵,然后用一個收集裝置將其捕獲。

你見過外骨骼機器人嗎?普通戰士要是穿戴上了可以助跑的外骨骼機器人,立馬可以健步如飛,還可以背很多東西呢!
除了戰場,外骨骼機器人還有一個大顯身手的地方:幫助殘疾人行走。比如最近西安交通大學就研發出了一款可穿戴外骨骼機器人,能夠幫助下肢殘疾者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