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豐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心靈的家園,也是推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最深厚的力量。新時代如何實現慈善與文藝的深度融合,文藝的作用更加無可替代,只能不斷加強,不能絲毫削弱。
近年來,鹽城市大豐區廣大文藝工作者傳承歷史文脈、緊貼現實脈動,滿腔激情地為人民抒懷、為時代禮贊、為發展謳歌,創作出了一批精品力作。2019年9月5日,大豐區慈善總會與區文旅局聯辦“慈行鹿鄉·善美大豐”文藝晚會;陳曙文創作的油畫《火速馳援》在2020年3月8日《人民日報》“美術”副刊刊出,并于8月9日至10月11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中展出;2020年9月1日,以唱響慈善歌曲為主題的文藝演出在鹽城市首家慈善文化園開園儀式上演,獻給全國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的原創歌曲《許鵬你在哪里》一舉唱紅,先后被省“學習強國”平臺和市、區廣播電視臺推出。但是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以慈善促藝術、以藝術助慈善等方面,還大有潛力可挖,還有不少工作要做。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進一步明確了文藝事業發展的方針原則、目標任務和時代要求,也給慈善文藝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要求:“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生產,不斷推出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文藝精品。”作為慈善文藝工作者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建議》要求,搭乘時代東風,肩負莊嚴使命,奮力攀登新的藝術高峰,攜手開創慈善與文藝協同發展、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一、追求德藝“雙修”
就是要崇尚追求立業先立德、為藝先為人,爭做德藝雙馨的慈善文藝工作者。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針對我國經濟社會加速轉型轉軌,社會文化思潮更加多元多變,出現了一些庸俗、低俗、媚俗之風,我們務必明辨方向、站穩腳跟,自覺高揚起先進文化的旗幟,牢牢守住“中國精神”這個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以生動的藝術形象弘揚共同理想、禮贊高尚情操、傳播主流價值,創造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文藝是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慈善文藝工作者自身的思想水平、業務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一部作品要有內在之魂,創作者必先自我塑魂。慈善文藝工作者要立業先立德、為藝先為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爭做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做到“修身與創作共進,人品與藝品齊升”,為自身作品打上獨具魅力、流傳久遠的人格烙印。
二、堅持立足“雙為”
就是要永遠為人民、為生活而抒懷、高歌,堅持為人民畫像,為時代放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不斷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人民是歷史舞臺的真正主角,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基層生活有最鮮活的實踐成果、有最震撼的發展變化、有最淳樸的民風民情、有最生動的社會場景、有接最地氣的語言和最動人的故事,有最樸素的真理和最豐沛的情感。只有保持同人民和生活的血肉聯系,文藝才能擁有健康發展的“生命臍帶”。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耕生活沃土、提煉生活真味,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更好地發揮文藝凝魂聚氣、提神鼓勁的獨特作用。
三、聚焦創作“雙高”
就是要努力實現慈善文藝創作從“高原”攀上“高峰”,或者說立足高起點、攀登新高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對每一位文藝工作者而言,創作是中心任務,作品是立身之本。慈善文藝工作者要在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中堅守理想、不忘初心,把慈善文藝創作作為主業和天職,全部心思向創作聚焦,各項工作向創作用勁,始終保持旺盛的創作熱情。一個時代、一座城市的文藝高度,主要由一批文藝精品所標定。在浩瀚的文藝海洋中,唯有精品才能歷經歲月淘洗而經久不衰。近年來,慈善文藝創作還剛剛起步、開局,需要我們牢固樹立精品意識,積極投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和“走基層”等采風活動,拿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拼勁和“十年磨一劍”的韌勁,著力在思想上提煉、在藝術上錘煉、在制作上精煉,努力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精品力作,進一步續寫大豐慈善文藝新的榮光。
四、實現慈善與文藝“雙贏”
就是要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努力實現慈善與文藝“雙豐收”。作為慈善文藝工作者,理應自覺為慈善抒懷、為慈善鼓呼、為慈善助力。要強化責任擔當,主動觀照和積極投身當下火熱的慈善事業和發展實踐,在推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彰顯價值、成就事業。一要用文藝作品提振精神。牢固樹立“慈行鹿鄉·善美大豐”理念,聚焦大豐慈善,用藝術的筆觸展現和謳歌廣大干部群眾“助學、助醫、助老、助困、助殘、助孤”的愛心歷程,在全社會激蕩起溫暖之潮。二要用文藝作品提升形象。把筆頭和鏡頭對準慈善的重點工作,全方位、多形式地展現全區慈善工作新動態、新成績和新經驗,努力把大豐的慈善故事講精彩,讓更多的慈善文字、慈善聲音和慈善畫面傳遍全國、影響世界。三要用文藝作品溫潤心靈。自覺擔當“以文化人”的社會責任,不負時代重托,多推出一些溫潤心靈、撫慰精神、陶冶性情的優秀慈善文藝作品,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努力開創慈善與文藝“雙贏”的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