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安
我與慈善的緣分是因為小時候吃了太多的苦。就像每一粒熬過冬天的種子,都有一段關于春天的故事。
自小父親多病,母親改嫁,生活艱辛。寒冬臘月里,腳指頭腳后跟裸露在外。1969年,年長我4歲的堂哥張慶發去遼寧錦西(葫蘆島)當兵。嬸嬸見我衣衫襤褸,就把換下來的長衫短褲、棉襖背心給我穿,雖不合身,我千恩萬謝。村里辦喜事和匠人上門一般會增加幾個菜,我常站在門口看熱鬧,鄉鄰看到都會給一些好吃的,讓缺失母愛的我心靈得到一些慰藉。
那段難忘歲月,奠定了我的初心使命。奮斗的路上儲存希望,耕耘的時候儲存種子。在漫長而短暫的人生旅途中,幼小心靈積攢了善良種子,經風沐雨催生我一路前行,仁慈為懷,樂此不疲。
1974年12月高中畢業后,我帶著親人的囑托和期望,應征入伍來到山西省襄汾縣。經過13年的摸爬滾打,刻苦用功,學雷鋒做好事,入黨提干,受獎立功,由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軍機關副營職干部轉業地方工作,有幸與慈善事業結緣。
1995年5月,剛成立的全國幸福工程組委會在北京啟動救助貧困母親項目,安徽省作為全國首批四個省的試點單位之一,我有幸在北京大鐘寺原國家計生委培訓交流中心,聆聽了組委會主任王光美大姐的親切教誨。貧困地區的貧困母親處境堪憂,貧病交加,她們不僅自己受到貧困、愚昧和疾病的煎熬,還要為家人吃飽、穿暖、上學、就醫發愁。幸福工程就是以救助貧困母親為使命的一項人道主義事業,一項周急濟貧的慈善義舉。
我長期工作在群眾組織,工作重點就是扶貧濟困,為廣大困難群體發聲維權。多年來,我們把扶貧幫困作為工作主線,爭取政府支持、企業贊助、社會募集等建立了人口基金會(現改為健康基金會)。用募集到的數億元資金,為廣大貧困母親家庭提供滾動發展資金(無息貸款),通過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幫助貧困母親提高養殖、種植技能,既輸血又造血,幫助貧困母親發展生產走出困境。與此同時,為困難家庭辦理意外傷害保險,解決他們后顧之憂。為考取大學的困難家庭提供救助,保證其子女不為暫時的經濟困難失去上學的機會。隨著救助項目的拓展,從2009年起,在全國幸福工程組委會和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的協調指導下,安徽省計生協、人口基金會與美國微笑聯盟基金會合作,先后在蚌埠、宿州、亳州以及滁州等市開展了“幸福微笑——救助唇腭裂兒童”公益活動。由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埃及、泰國等國家89位愛心人士分批組成的專家團隊,憑其精湛的醫技和無私奉獻精神,讓287名唇腭裂患兒及其家庭迎來甜蜜的微笑。為此,2015年9月18日,在安徽省亳州市“幸福微笑——救助唇腭裂兒童活動”結束后,美國微笑聯盟基金會副會長黃球綸、醫療隊團長葉靜文專門為我頒發了“志愿者杰出貢獻證書”,對我在慈善公益活動中的付出和努力給予充分肯定。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宇宙萬物不管如何變化就是一二三。心存善,天地寬。種下一粒種子,可以生發無數粒種子。作為曾經的安徽省幸福工程辦公室主任和省人口基金會常務理事,雖然我只能在救助貧困家庭活動中,起上情下達、謀劃布局、組織協調等作用。但深入基層調查的艱辛,走村入戶摸底的場景,一個個貧困家庭的現狀,讓我兒時受到好心人幫助的幕幕情景歷歷在目清晰如昨。存善心,回報社會,能為廣大的貧困家庭出一點力,盡一份心,為需要幫助的人做一件善事,獻一份愛心,雖苦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