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月18日報道,國際知名天體物理學家吉列姆·安格拉達·埃斯庫德肯領導了一個在火星上建造和維護一座城市的項目。這不是科幻小說。該項目是由30多位不同學科的專家合作展開的細致的科學任務的成果,是從2020年火星城市設計競賽中世界各地提交的175個項目脫穎而出的九個方案之一。這一名為“女媧”(Nüwa)的項目旨在在幾十年內打造出可行、宜居和自給自足的火星城市。
安格拉達·埃斯庫德指出:“第一次任務很可能不是抵達那里然后留下,而是一次往返的旅程。將進行的是一次攜帶小型基礎設施的發送任務,以便利用在那里發現的本地元素來制造氧氣等一系列要素,在一切得到適量部署并驗證其能夠正常運轉時,就可以展開載人探測任務。”
他表示,在接下來的階段,也許不再需要某個領域內全球最好的專家,而只需要想去到那里的普通人。因為前往火星將成為一種生活選擇。他們去那兒不再是進行探測,而是一種個人選擇,因為那里提供了不同的生活類型、不同的福利狀態,不同的社會組織……必須設計出一套法律、社會和政治制度,以便人們能看到在火星上生活具有吸引力和動力。
“在研究中,我們評估了利用火星上存在的本地元素是否足夠開發一座城市。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一基礎設施架構是否能夠自給自足制造出所需的所有零件。”安格拉達·埃斯庫德指出:“原則上是可以的。只要有能源,幾乎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安格拉達·埃斯庫德解釋說:“最顯而易見的是太陽能,還有核能,盡管后者造成的環境問題尚無法解決。”他指出,只要有一些小型核反應堆,就像目前一些太空飛船已經擁有的那樣,就可以確保恒定的能源,從而不會陷入困境,但是基礎設施的能源應主要來自太陽能,這是最豐富的能量。(據參考消息網 1.19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