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麗 李一凡 袁佳 蔣奇杰
摘 要:農產品產業化是適應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一種發展模式,也是成熟農產品產業的發展趨勢。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由于資金、技術、政策等其他因素的影響,使其在產業化發展道路上面臨阻礙。通 江縣雖已退出貧困縣序列,但當前銀耳產業仍是推動該縣經濟發展的重要特色農產品產業。因此,本課題通過對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銀耳產業進行實地調研,結合當地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優勢,對銀耳產業產業化進程中的問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并為其他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產業化;通江縣
隨著我國農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農村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特色農產品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強。貧困地區發展特色農產品是當地脫貧攻堅、走向廣大市場、提到當地知名度的一大途徑。在當前市場化的大背景下,貧困地區農產品產業化和特色化已經成為一趨勢。在這種情況下,貧困地區如何將特色農產品的優勢、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龍頭企業的協助三者相結合,推進特色農產品的產業化發展,對促進當地的產品外銷和經濟農業發展有很大的意義。一方面,貧困地區偏遠,銷售成本高、種植規模小、發展資金不足、缺少品牌打造,另一方面,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存在純天然、品質高等優勢,卻又缺乏產業化的優勢,諸多因素使其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和產業化發展面臨阻礙。
四川省通江縣生產銀耳,因其價值之高、品質之好享譽海內外。由于通江縣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和地理環境,當地生產的銀耳與同類品種相比,不僅色澤好、肉質嫩,其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更高,因此銀耳一直以來便是當地特色農產品之一。但當地銀耳產業尚未完全形成產業化的產銷一體經營模式,對當地脫貧攻堅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本課題將在對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銀耳產業進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結合目前通江銀耳產業化現狀以及其產業化發展的優劣勢,為當地更好推進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推進扶貧工作提出建議,從而為國內其他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產業化提供有意義的借鑒。
一、四川省巴中市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現狀
在特色農產品產業化進程中,龍頭企業是產業化經營模式最終能否形成的重要因素。2015年巴中市成立巴中農業科技園,通江銀耳借此建設機會,形成了政府牽頭、部門聯動、企業主導、耳農參與的新格局和市場牽企業、企業牽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結構。在巴中農業科技園區內,巴中市培育龍頭企業6家、電商企業5家,并組建科研機構5家,不僅為通江銀耳的產品營銷拓展了渠道,也積極帶動當地耳農發展銀耳產業。
在科學技術方面,巴中市著力建設銀耳研究基地示范區,開展銀耳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產品加工等技術研發,據資料得知,巴中市在銀耳產業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了3525萬元,這些舉措不僅帶動著銀耳產業朝標準化和產業化發展,也提升了通江銀耳產業鏈的影響力。在銀耳產業化的生產經營模式下,通江銀耳的產量創新高,并且銀耳生產企業、種植農戶多達120余家。
在推進特色農產品產業化上,巴中市政府等各單位也付諸實踐。為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巴中市供銷社建強供銷平臺,通過舉辦網上商談、入企對接等措施,促進產銷對接,開展特色農產品銷售,更有市商務局、農業農村局、扶貧開發局等聯合共力,組織50余家企業召開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會。
二、四川省巴中市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問題分析——以銀耳為例
通江銀耳不同于福建古田銀耳等其他地區的銀耳,通江銀耳采用椴木栽培。與其他地區產出的銀耳相比,由于通江優越的自然條件,不僅有大面積的青杠林,特有的霧露天氣加上其他優勢,雖然通江銀耳產量少,全年產量不足2000斤,但銀耳外表色澤純、肉頭厚、膨脹率高,品質高,膠質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蛋白質以及人體所需的鐵磷鈣等微量元素。由于通江銀耳營養價值高,口感好,且人工古法栽植產量少,因此通江銀耳價格高。2002年,“通江銀耳”商標得以注冊使用,2011年,通江銀耳搭乘“神舟八號”飛船進入太空培育實驗,通江銀耳自身的高品質及獲得的各項榮譽,為其品牌打造,進入市場,成為人們生活中耳熟能詳的特色農產品創造了條件。
在巴中市通江縣實地調研中,我們參觀了通江銀耳產業種植基地以及農戶零散種植的銀耳棚、通江縣銀耳博物館等地,在了解當地銀耳產業種植歷史、種植方式和產業發展模式后,發現該縣銀耳產業存在一下問題:
1、通江銀耳資源豐富,但產量低,數量稀缺,供應少
通江生產銀耳有相當大的資源優勢——大面積的青杠林。即使銀耳生產資源豐富,但出于椴木銀耳生產周期長等客觀原因以及耳農種植積極性的主觀原因,通江銀耳產量低,數量稀缺,這也直接導致了其價格昂貴。根據網絡資料查找得知,國內以古田為代表的福建銀耳占全國銀耳總產量的90%,而通江銀耳僅占0.3%。由此可見,通江銀耳產量低,數量稀缺,在國內銀耳市場中所占份額遠遠低于其他銀耳。
另外,耳農的意識和積極性也是導致通江銀耳產量低的其中一個因素。一方面,由于通江銀耳生長周期長,生產成本較高,不少耳農為此退出銀耳種植,另一方面,繼續種植銀耳的耳農把銀耳種植當作是補充家庭經濟收入的一種產品,因此并未在銀耳種植上太過注重,生產規模小、管理粗放。
2. 銀耳產品加工體系豐富,但通江銀耳產品精加工度不高,產品種類少
在銀耳產品加工體系中,銀耳經過精加工、深加工后可制作成銀耳休閑食品、銀耳美容產品、銀耳保健品等。但通江銀耳多以銀耳初始品銷售,在調研過程中多見以銀耳原品做成的銀耳湯為主的銀耳產品,精加工、深加工的銀耳產品量少。在四川省內其他地區,除銀耳初始品以外,其他類型的產品也只看到過銀耳面膜、銀耳護膚精華。
3. 銀耳產品產業化組織較少,規模較小
即使目前巴中市已在巴中農業科技元內培育龍頭企業,推動銀耳產業產業化發展,但這些龍頭企業多數起步晚、資金有限,產業鏈較短,對銀耳產品還停留在初始品、休閑食品等較低層面,不僅不能滿足市場上廣大消費者的需求,也不能很好的帶動銀耳產業的發展。雖然目前裕德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集銀耳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帶動當地百姓實現共同致富上成為本縣龍頭企業的標榜,但依舊沒有規模大、裝備精良、帶動輻射能力強、跨地區的大型龍頭企業。
4. 產品特色宣傳不足、品牌保護意識不足
通過網絡資料搜集,我們發現許多人購買銀耳時并不會注意銀耳產地,甚至有些電視購物節目不斷推廣古田代料銀耳,讓不少顧客在心中留下“古田銀耳是好銀耳“的印象。通江銀耳色澤純品質高且營養價值豐富,但由于年產量少,通江銀耳對外(外地)供應量較少,價格高,再加上對銀耳的宣傳不足,至今沒有能夠讓人們耳熟能詳的宣傳標語,導致購買通江銀耳的人少于普通銀耳,這也是通江銀耳影響力不高的原因。此外,我們發現市場上假冒偽劣通江銀耳的產品隨處可見,敗壞了通江銀耳的聲譽。
三、通江縣銀耳產品產業化的發展建議和措施
銀耳是推動通江縣經濟發展的重要特色農產品產業,當前銀耳產業化也已成為當地銀耳產業發展的趨勢,因此,當地農戶、政府和龍頭企業如何清楚認識當前銀耳產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出相應的對策,對通江縣銀耳產品產業化的發展而言有重大意義。
根據實地調研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參考其他文獻的相關內容,我認為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推動通江縣特色農產品的產業化發展:
1. 加大對通江銀耳種植的政策支持、補貼,并提高耳農對銀耳產業的認識
耳農是銀耳種植環節中的重要力量,如何提高耳農的種植積極性,使其參與到銀耳產業化發展中,是當地政府需要考慮的。一方面,政府可以發布相關的支持性政策,對種植銀耳的農戶實行成本補貼,鼓勵耳農繼續種植銀耳,提高當地居民種植積極性;另一方面,應當改變耳農對銀耳種植的觀念,讓耳農意識到銀耳產業不只是增加家庭經濟收入的一種途徑,更是當地推動當地扶貧致富的支撐產業。
2. 加大力度培育龍頭企業,推進通江銀耳產業化經營
龍頭企業是特色農產品最終能否形成產業化的重要因素,且培育有競爭力、有輻射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是產業化的重要基礎。通江縣龍頭企業較少,一方面應當繼續加大力度培育龍頭企業,加大對龍頭企業在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方面的扶持,改善其融資環境,使其有足夠的能力和資金進行產品研究,促進產業發展;另一方面,積極探索適合通江銀耳產業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大力發展“龍頭企業+農戶”、“高等院校+龍頭企業+農戶”、“研究所+企業”、“政府+龍頭企業+農戶”等運營模式,真正形成以銀耳產業為中心,市場牽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牽農戶的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經營模式。
3. 做好銀耳精加工、深加工產品,推動通江銀耳產品產業鏈發展,推動品牌建設
品牌是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做好產品的精、深加工是提升一個產品品牌效益和附加值的有效途徑。通江銀耳目前多以銷售產品為主,充分利用和發揮通江銀耳的價值,不僅僅在于銷售其原品,也應向發展銀耳產品深加工轉變,將更多的銀耳原品投入到制作銀耳休閑食品、銀耳美容產品、銀耳保健品等,一方面擴大通江銀耳的銷售渠道范圍,另一方面也能夠推動通江銀耳產品產業鏈向高端發展,形成“通江銀耳“品牌系列,滿足不同類群的客戶對銀耳產品的需求。
4. 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科技投入,一是可以利用各大院校的人才資源優勢,邀請各類專家、對銀耳培育有興趣和想法的大學生,對如何提高通江銀耳產量、如何進一步提高通江銀耳品質、如何研究出新的有效的銀耳培育方式提出建議;二是可以借鑒四川芊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過程,運用科技技術,創造與銀耳生長的自然環境相近的生長環境,將耳農的零散種植集中到某一范圍內的生產培育點進行種植,將銀耳自然生長、零散種植向規模化生產轉變;三是由于通江銀耳產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在市場化過程中逐漸成為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產業形態,因此可以提高銀耳產業中的勞動力的科技素質。
5. 做好通江銀耳宣傳,突出產品特色
利用抖音、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做好通江銀耳宣傳片,打好通江銀耳宣傳標語,做好通江銀耳節的宣傳,通過各種社交平臺讓更多人了解通江銀耳古法種植的過程、通江銀耳的品質、通江銀耳節的趣味、通江銀耳深加工產品的種類豐富,來擴大其在四川省以外地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僅如此,當前直播帶貨是快速銷售產品的有效途徑,做好通江銀耳宣傳,也可以邀請銀耳專家+知名直播帶貨人(類似朱廣權+李佳琪)對通江銀耳進行介紹、銷售,這不僅可以帶動“農民多賣貨”,也為當地耳農運用平臺銷售提供示范。
特色農產品產業是貧困地區走向市場,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特色農產品產業化是使農戶和市場更好地對接的一種重要途徑。貧困地區應當從特色農產品的優勢入手,分析特色農產品在產業化過程中已經呈現出的,甚至是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的發展是機遇和困難相結合的過程,當地農戶、龍頭企業和政府都應做好準備,在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三個階段中定位好自己的位置,并針對不同階段產生的問題采取相對應的、合理的措施來推動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國銘, 周軍. 產業鏈管理視角下特色農產品企業產業化的發展對策——兼評《甘肅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研究》[J]. 農業經濟問題, 2017, 038(010):100-101.
[2] 王仕忠. 特色農業小鎮滿意度分析與高質量發展[J]. 山東社會科學, 2020, No.295(03):131-136.
[3] 王曉君, 吳敬學, 蔣和平. 我國都市型農業發展的典型模式及驅動機制——基于14個大中城市案例研究[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17, 38(002):183-190.
[4] 張戟, 錢春桃, 王志豐,等. 常熟市玉米地方品種陸市小黃糯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的改良[J]. 江蘇農業科學, 2020, 48(05):71-75.
[5] 賈磊, 劉增金, 張莉俠,等. 日本農村振興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18, 39(03):3-12.
[6] 尹傳斌, 蔣奇杰. 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分析框架下的西部地區綠色發展研究[J]. 經濟問題探索, 2017(03):155-161.
[7] 呂雙, 賀立龍, 蔣奇杰. 國家戰略、大企業培植與欠發達地區發展[J]. 統計與決策, 2012, (24):175-177.
(成都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