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通過運用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對WHO和《中國日報》關于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的新聞報道中情態的使用進行話語分析,探究英漢新聞報道中情態使用的異同。研究結果表明,英漢新聞報道中情態使用的相似性體現在使用情態頻率相似、情態量值都相對較低以及投射句和被動情態謂詞都使用較少等方面;差異性體現在兩者表達類型數量差距較大、英語新聞中多使用情態附加語而漢語新聞報道中情態助動詞使用頻率較高以及二者的情態導向也相異等方面。
關鍵詞:情態系統;系統功能語言學;新聞報道;對比研究
一、語言中的情態表達
Halliday在系統功能語法中提出語言的人際功能,其主要通過語氣和情態兩種方式實現。情態介于“是”和“否”這兩個極端態度之間,表達說話人對于命題的觀點或態度。情態的具體體現形式可分為情態助動詞、情態實義動詞、體現情態的投射小句以及被動情態謂語。
情態助動詞表示說話人對于事件的態度并體現出不同類別的情態,如:can、可以。
Thompson(2005:54)將情態附加語細分為兩類,即語氣附加語和評述附加語。語氣附加語常出現在限定情態詞附近,而評述附加語則是對于全句的評論。Halliday依據語氣附加語的功能對其進行了細致的分配,共包含以下三類:Obviousness;Intensity;Degree。Halliday(2000:49)也對評述附加語進行了廣泛而細致的分類,主要包含以下十類。Opinion;Admission;Persuasion;Entreaty;Presumption;Desirability;Reservation;Validation;Evaluation;Prediction。
情態實義動詞通常表示執行某個動作時表達說話人的態度。Asserting;Evaluating;Stipulating;Requesting;Suggesting;Exercising authority;Committing。
投射句可表達說話人主觀的或客觀的態度。同時,被動情態謂詞也被歸納進了情態表達中。例如,be supposed to, be expected to, be obliged to。
二、情態導向
情態導向可分為四種,即顯性主觀小句,隱性主觀小句,顯性客觀小句以及隱性客觀小句。顯性和隱性的區別在于情態是否在同一個小句中得到展示,而主觀與客觀則區別于說話人的態度。顯性主觀句是表達說話人主觀觀點的最有效的句式。隱性主觀句則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說話人表達主觀觀點時不明顯,好像是在闡述事實。顯性客觀句能夠明顯讓讀者感受到這不是說話人的主觀觀點,而是具有一定客觀來源。隱性客觀句則多由被動情態謂詞展現出來。
三、英漢新聞報道中的情態表達
本文選取WHO和中國日報中一篇關于新型冠狀病毒的報道。前者報道字數總計1923個單詞,后者報道字數總計1280字。本文在兩篇新聞報道中統計情態助動詞、情態附加語、情態實義動詞、投射句以及被動情態謂語,并通過統計各項數據所占比例比較分析英漢新聞報道中關于同一類新聞的情態表達的異同。
(一)英漢新聞報道中的情態助動詞
在英語新聞報道中,情態助動詞共出現26次,其中最常用的情態助動詞是“can”,占所有情態助動詞的比例為50%;其次是“may”,占比23.07%。它們所表達出的說話這態度較為委婉,更多的展現了信息的客觀性。在漢語新聞報道中,情態助動詞共出現25次。“可能”這一情態助動詞在漢語新聞報道中應用最為廣泛,占比28%。情態助動詞“會”、“可以”分別占24%和12%。可見,英漢新聞報道在關于同一新聞事件時所采用的情態助動詞語氣值都相對偏低,較為溫和,都盡量避免強硬的態度。這一點體現出了英漢新聞報道在情態方面的相似性。
(二)英漢新聞報道中的情態附加語
這部分是對于英漢新聞報道中的情態附加語的統計。
由表1可知,在英語新聞報道中情態附加語共出現41次,其中語氣附加語出現35次,所占比例為85.37%,評述附加語出現次數為6,所占比例為14.63%。在漢語新聞報道中情態附加語共出現16次,其中語氣附加語出現35次所占比例為85.37%,評述附加語出現次數為6,所占比例為14.63%。
通過表1,我們可以看出英漢新聞報道中情態附加語的使用是存在一定相似性和差異性的。在英漢新聞報道中,語氣附加語都使用廣泛,占情態附加語總數高達80%,而評述附加語都應用的較少。但從具體的例子來看,兩者在細化的附加語分類中體現出了差異性,英語新聞報道中較多的使用了表示頻率,可能性,說服,請求等附加語,而漢語新聞報道則多選擇表程度的,時間以及有效性的附加語。
(三)英漢新聞報道中的情態實義動詞
這部分是對于英漢新聞報道中關于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的情態實義動詞的統計。
由表2可知,在英語新聞報道中情態實義動詞共出現12次,多以以上4種形式出現。在漢語新聞報道中情態實義動詞共出現8次,多以以上5種形式出現。
(四)英漢新聞報道中情態表達的使用情況小結
本文將英漢新聞報道中的情態表達用表3總結。英語中的情態表達共計93個,占所有單詞的4.84%,而漢語中的情態表達共計54個,占所有字符的4.22%。由此看來,英漢新聞報道中關于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的情態表達的使用情況在總占比上呈現出了一定的相似性。但在情態表達的細化上存在著差異性。
英語新聞報道中,情態附加語總共出現41次,占所有情態表達的44.08%,位列頻率第一。頻率第二高的是情態助動詞,占比27.96%。被動動詞謂語則所占比例最小僅有3.23%。情態實義動詞和投射句出現次數相仿,分別位于第三第四位。漢語新聞報道中,情態助動詞是出現頻率最高的情態表達,其所占比例為46.3%。其次是情態附加語,占比29.63%。同樣其被動動詞謂語在這篇新聞中未曾提到過,所以其所占比例為0%。情態實義動詞和投射句在漢語新聞報道中出現頻率也不高,分別是14.81%和9.26%,并位于第三第四的位置。
通過各項情態表達出現的頻率進行對比可知,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差異性和相似性。相似性體現在,兩者情態表達在總篇幅中出現的頻率相似約為4%,而且情態實義動詞和投射句都出現頻率較低,被動動詞謂語出現頻率都是最低的。差異性體現在,英語新聞報道中情態附加語尤其是語氣附加語出現頻率最高,占44.08%,情態助動詞則位列第二占,27.96%;而漢語新聞報道中情態助動詞則是使用頻率最高的,高達46.30%,情態附加語則成了第二,占29.63%。
四、英漢新聞報道中的情態導向
根據第三節內容可知,情態表達能夠體現情態導向,而情態導向則可以體現說話人的態度和對所說內容的承擔責任。情態導向可分為兩大類,本文選擇按主客觀句進行分類能更好的看出英漢新聞報道中的情態應用。主客觀句下又可細分為顯性和隱性小句。通過統計兩篇新聞報道中出現的四類句子,得出表4:
英語新聞報道中隱性主觀小句占比最高,為48.49%,其次是隱性客觀小句,占30.30%。主觀句總體占63.64%,客觀句總體占36.36%。因此,在英語新聞報道中主觀句表達較多,多采用隱性的形式。漢語新聞報道中顯性客觀句小句占比最高,為47.37%,其次是隱性客觀小句,占26.32%。主觀句總體占26.31%,客觀句總體占73.69%。因此,在漢語新聞報道中客觀句表達較多,多采用顯性的形式。比如,直接引用專家的話。
可見英漢新聞報道在情態導向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英語新聞報道多是主觀句,其占比高達63.64%,而且較多的采用隱性句式;而漢語新聞報道則多是客觀句,其所占比例高達73.69%,較多的采用顯性句式。
五、英漢新聞報道中情態表達與情態導向異同的成因
本文具體統計了英漢新聞報道中關于同一類新聞事件的情態表達和情態導向并簡單闡述了兩者存在的相似性與差異性。本節將總結主要發現并分析導致二者相似性與差異性的原因。
(一)英漢新聞報道中情態表達相似的原因
英漢新聞報道中情態表達的相似性體現在:首先,英語中的情態表達共計93個,占所有單詞的4.84%,而漢語中的情態表達共計54個,占所有字符的4.22%。二者的使用情況在總占比上呈現出了一定的相似性。其次,英漢新聞報道在關于同一新聞事件時所采用的情態助動詞語氣值都相對偏低,較為溫和,都盡量避免了強硬的態度。最后,在幾種情態表達方式中,投射句和被動動詞謂語使用頻率都偏低,最少的都是被動動詞謂語。
造成二者出現以上相似性的原因可以歸納為3點:
二者都作為新聞報道,不僅要傳遞信息,還要表達編輯者對于他所言說內容主觀或客觀的態度。那么,體現說話人對言說內容的態度需要借助與情態相關的情態表達方式。因此,二者在總占比上,選用情態表達大趨勢上面呈現出相似性。
情態助動詞中普遍采用語氣值相對較低、不強硬的情態助動詞,如“可能”類。因為,這一類情態助動詞能夠減緩說話人的個人情感態度,并且對于傳遞的信息不持絕對態度。同時,能夠減少讀者對文本的批評以及留給讀者更多“可能”想象的空間。
投射句和被動動詞謂語是語法層面上較為復雜的情態表達方式。所以,為了遵循新聞語篇的語言簡潔明了的特性,編輯盡量的避免語法較為復雜的投射句和被動句式,而多選用平鋪直敘,簡單易懂的情態助動詞、情態附加語等情態表達方式。
(二)英漢新聞報道中情態表達與情態導向差異的原因
英漢新聞報道中情態表達與情態導向的差異性體現在:首先,根據第二節內容可知,英語新聞報道中情態表達類型遠少于漢語新聞報道中情態表達的類型。其次,英語新聞報道的情態表達中情態附加語尤其是語氣附加語出現頻率最高,占44.08%,其次是情態助動詞占27.96%;而漢語新聞報道的情態表達中情態助動詞使用頻率最高,占46.30%,其次是情態附加語占29.63%。最后,二者的情態導向差異性最大。英語新聞報道主觀句占63.64%,客觀句僅占 36.36%,而且較多的采用隱性句式(implicit);而漢語新聞報道客觀句所占比例高達73.69%,主觀句僅有26.31%,較多的采用顯性句式(explicit)。
造成二者出現以上相似性的原因可以歸納為3點:
英語新聞報道中情態表達類型遠少于漢語新聞報道中情態表達的類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兩者語言的多樣性不同。相比較于英語而言,漢語的詞匯量大,種類豐富。漢語里,往往多個詞(甚至于這多個詞還能再進行拆分,如“應該”可以再拆分成“應”和“該”)表達同樣的意思。或者,一個詞還能表達多個意思,如“能”既可以表示能力,又可以表示允許、許可,還可以表示義務。由此可見,漢語在語義層面遠比英語豐富,所以會出現同樣的表達有不同中表達類型。
在英語新聞報道中,隱性主觀小句的出現要比漢語新聞報道中的對應的多得多。漢語新聞報道中,顯性客觀小句也比英語新聞報道多得多。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受到了中西不同文化的影響。在西方,個人主義很盛行。它使說話人更有信心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多位主觀句。同時,他們多采用直接的方式表達觀點,以避免任何歧義、表達清晰明了。這也就是為什么隱性句式較多(implicit)。然而,在中國,人們傾向于避免彼此之間的緊張,不使信息過于絕對化,所以他們以更謙虛、穩妥的方式表達觀點,較多的使用客觀句去傳達信息。同時,為保證態度的客觀,漢語中往往借用外部聲音或外部資源,例如某專家表示……,根據數據可得知……,實驗表明……等一系列顯性句式(explicit)。
相對于情態助動詞而言,情態附加語(包括語氣附加語和評述附加語)所傳達出的主觀態度比較重。情態助動詞由于常用低情態值的,如“可能”,“可以”,“會”,表達的態度多為中立、客觀。由上面(2)解釋,因為英語新聞報道多采用主觀句,所以情態附加語的使用會較多;而漢語新聞報道多表達客觀態度,所以情態助動詞使用頻繁。
六、結語
本文在WHO和中國日報中各選取一篇新聞報道作為研究語料,通過運用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對報道中情態的使用進行了對比研究,探究英漢新聞報道中情態使用的相似性和差異性以及造成相似性和差異性的主要原因。研究結果表明,英漢新聞報道中情態使用的相似性體現在使用情態頻率占全文的比例相似、情態量值都相對較低以及投射句和被動情態謂詞都使用較少等方面;差異性體現在兩者表達類型數量差距較大、英語新聞中多使用情態附加語而漢語新聞報道中情態助動詞使用頻率較高以及二者的情態導向也不相同。造成英漢新聞報道中情態表達相似的原因主要是新聞語篇的特質要求,如客觀性以及簡潔性,而造成差異性的原因主要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如詞匯種類的豐富程度、含蓄的東方文化和自信的西方文化。
參考文獻:
[1]M.A.K. Halliday, Christian M.I.M. Matthiessen, Michael Halliday,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014,
[2]Thompson Geoff.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2013,
[3]李黎. 中英政治新聞情態取向對比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9.
[4]趙璐. 中英政治新聞中情態系統的人際意義對比分析[D].揚州大學,2015.
作者簡介:
董佳藝(1997-),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系統功能語言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吉林大學研究生創新研究計劃項目”評價理論視角下關于‘北極冰川融化漢英新聞語篇中的生態話語分析”(項目編號: 101832020CX024)的階段性成果.
(吉林大學? 吉林? 長春? 1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