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十二五”期間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證據保全研究項目為樣本,對樣本年代、類別、學科、機構等各方面的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總體概況了近年來我國證據保全研究的現狀與趨勢,為我國科研管理機構更好地助力文化強國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證據保全;國家社科基金;現狀與趨勢
0引言
證據保全作為刑事案件的重要手段,素來是法學領域探討保護證據的重要話題之一,然而其在傳媒領域的研究卻少之又少。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紛紛推出新一輪文化強國戰略規劃,力圖在愈加激烈的文化競爭乃至國家競爭中搶占先機。越來越多的學者逐步關注到知識產權中的證據保全方向,雖然已經取得了不少重要進展,然而與世界文化大國強國比,我國證據保全制度起步較晚,各項相關規劃與建設能力仍存在相當大的提升空間。
1研究綜述
近年來,隨著資助政策和資助體系的逐漸成熟,國家社科基金設置學術議題的能力顯著增強,對相關領域的研究趨向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鑒于此,人文社科研究者越來越多地通過對各級科研項目的計量分析,來觀察本學科發展的趨向和熱點。
總的而言,現有研究已經充分意識到國家社科基金科研項目與相關學科發展趨勢的內在關聯,并發展出了較為成熟多樣的文獻計量方法。文中將以“五年規劃”為分析性的時間單元,以“十二五”期間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證據保全研究項目為樣本,通過對科研項目的立項時間、項目類別、研究機構、課題負責人等情況進行統計考察,總體勾勒進來我國證據保全研究的現狀與趨勢,以期為我國科研管理部門準確把握學術界研究態勢,適時調整科研資助的重點和方向,更好地服務文化強國建設提供參考。
文中研究數據來源于“海研”數據庫。通過這一數據庫,搜索查詢了2011-2016年所有名稱中含有“證據保全”或者“網絡數據安全”的科研項目,并剔除大多數和傳媒方向聯系較小的法學方向項目,將項目相關情況依次錄入SPSS軟件,展開計量和統計分析,統計時間為2019年4月20日。
2“十二五”期間證據保全科研項目基本情況分析
2.1項目時間分布情況
國家社科基金最早資助證據保全研究是在2006年,當年,重慶工商大學法學院蘭躍軍申報的“刑事被害人人權保障機制研究”獲得立項。不過,在隨后多年時間里,證據保全研究既非中國學術界關注的熱點,也非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熱點。從2006-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僅資助了7項證據保全研究課題,平均每年不到1項,其中多數年份如2007年,2009-2011年和2016年,更是沒有一項證據保全研究獲得立項。而已有的立項也均是集中在法學領域,如2014年西南政法大學段文波申報的“邁向制度理性的民事庭審階段化構造研究”,論述證據保全在法庭制度重要性并細化其程序原則。筆者重新輸入“網絡數據安全”搜索和傳媒專業相關的研究發現,自“十二五”規劃以來,隨著數據安全在國家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的提升,國家社科基金對傳媒方向的證據保全研究的資助進入常態化階段,從2011年開始,每年至少有一項相關課題獲得資助。
不過,“十二五”期間,國家社科基金對于傳媒方向的證據保全研究課題的資助也非常有限。從2011年到2016年,2011年、2012年、2013年立項數僅為1項。2014年為2項,2015年和2016年逐漸有了一些突破。分別為4項和3項。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化背景下,網絡數據安全立法的合理性。如2015年,西安交通大學馬民虎申報的“網絡社會治理創新研究”,著重論述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加強網絡數據安全管理,以應對跨境數據流動的挑戰。
2.2項目類別分布情況
經過過年發展,國家社科基金已發展成為包括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等在內的立體化資助體系。經統計,“十二五”期間13項證據保全研究項目中。重大項目數量和占比最高,以4項立項數占立項總數的30.8%,項目多是與傳媒方向的證據保全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可以看出國家社科基金對證據保全領域新興研究力量的支持。如國家信息中心倪光南主持的2014年重大項目“大數據國家戰略研究”集中在大數據環境下的網絡安全問題研究,為建立可持續提升的大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能力提供技術參考和建議對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還有1項西部項目立項,項目的研究者大都來自中西部和邊疆地區高校,他們的證據保全研究往往帶有一定的地域色彩,四川理工學院郭嵐主持的2015年西部項目“政府行為與企業社會責任嵌套機制研究”,主要集中研究川南地區酒類企業社會責任和政府博弈分析。
2.3項目地域分布情況
證據保全研究的地域分布,從某個側面反映了不同省份在知識產權保護建設所處的位置、投入的力量及其在證據保全領域的實力。看出“十二五”期間國家社科資金贊助的13項證據保全課題被包括軍隊系統在內的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獲得,立項數較多的省份為西安和北京,分別為3項和4項。其余省份黑龍江、河南、四川、湖北、廣西和江蘇均只獲得1項立項。
3結論與建議
“十二五”期間,在國家社科基金支持下,證據保全研究得到了初步的發展和支持。基于對這一時期國家社科證據保全研究項目的計量分析以及研究熱點的初步分析,國家社科基金要更好地發揮融合學科研究和個國家戰略,應圍繞以下3個方面試圖調整資助政策:
第一,加大對政府機構的資助力度,鼓勵從實際工作中凝練出來的項目選題。目前,證據保全研究的主要力量來自于國內高校,這一情況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發生根本變化,但鑒于文化議題的全局性、實踐性特征,僅僅依靠來自高校的研究者無法滿足國家戰略需要。鑒于此,國家社科基金應該進一步鼓勵政府機構投入證據保全研究。
第二,加大對證據保全領域核心專家或核心研究團隊的培育資助力度。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證據保全研究領域,尤其是傳媒方向缺乏核心專家,而核心專家及其團隊將引領學科快速發展成熟。國家應當鼓勵研究者們將自身研究積極整合到“文化強國”的國家需要上,并在未來形成不同領域建的良性對話關系。
第三,加大對證據保全發展戰略的研究的資助力度。“十二五”期間,雖然已有課題研究網絡數據安全等傳媒方向的證據保全,不過并不全面,也不能覆蓋傳媒行業的各個方面。國家社科基金應適度加大對文化強國發展研究的資助力度,尤其是文化保護。只有清楚分析總結證據保全的演進過程和經驗教訓,才能更好地為我國文化強國發展進行戰略定位。
參考文獻:
[1] 閆倩,馬海群. 我國開放數據政策與數據安全政策的協同探究[J].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8(05):p1-6.
[2] 何波. ”互聯網+”時代網絡數據安全管理的思考[J]. 互聯網天地.2016(012):p48-52.
[3] 呂欣,韓曉露. 健全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研究[J]. 信息安全研究.2015(01):p211-216.
[4] 郭嵐,蘇忠秦. 地方保護、政治關聯與企業社會責任——來自酒類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軟科學.2017(06):p111-114
[5] 李振誼. 大數據與中國網民自覺維護網絡安全的動力機制建構[J].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1):p84-86
作者簡介:
倪方維(1996.12)女,漢族,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學歷: 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文化創意產業管理方向.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大-南加州文化產業創意學院? ?上海? 2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