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一
摘 要:紋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貫穿于歷史發展的始終和人類社會生活的始終,并且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發展形態。隨著時代不斷的推移,以及與世界文化交流的加強,當代工藝美術正在面臨著各樣的沖擊。本文對中國傳統文化紋樣進行深入分析,探討中國傳統紋樣在當代工藝美術設計中的應用,使工藝美術作品有明顯的中國特色。
關鍵詞:中國文化;傳統紋樣;工藝美術
中國文化中的傳統紋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原始社會簡單的紋樣到奴隸社會簡潔、粗曠的青銅器紋飾,再到封建社會精美復雜的花鳥魚蟲、飛禽走獸、吉祥紋樣等,都凝聚著不同時期的不同藝術審美。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與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物質文化和精神需求日益增加。最近幾年,我國的工藝美術設計得到快速發展,并且與國際接軌,也就是說我們將中國傳統文化紋樣融入到當代工藝美術設計中,既可以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豐富了工藝美術設計的形式與內涵。
一、淺析中國文化中傳統紋樣的內涵
早在漢字誕生之前,我國先民就已經使用了圖形符號來傳達感情和記錄生活。那些仰韶文化的彩陶上至今留有清晰可見的可愛紋樣,它們是人類最初對于生活的記錄,也是圖案紋樣最初的樣式。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審美、思維和經濟的不斷進步,傳統紋樣自身也發生著變化,可以說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的紋樣特點。但是縱觀歷史,能夠貫穿各個時期的紋樣就是龍紋樣,龍在中國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它是獸的一種,并且代表著神圣和權利。傳說,女媧和伏羲人首蛇身的樣式就是龍最開始的雛形。因此,無論是最開始的原始社會還是隋唐盛世,乃至今天,龍依然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傳統紋樣。中國的傳統文化紋樣在明清時期達到了巔峰,此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人們開始學會運用諧音(如“連年有余”、“五谷豐登”)發展了原有的傳統紋樣。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要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紋樣,同時也有目的的學習外來的藝術思潮,找到民族與時代的契合點,創造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工藝美術作品。
二、當代工藝美術設計的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當代工藝美術設計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沒有新意的工藝美術設計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精神生活的需求,如果不進行改革,那么人們的精神生活將會出現很大的缺憾。目前工藝美術發展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2.1作品缺乏實用性
少數工藝美術設計對設計的本質產生了誤解,設計是形式與功能相統一的。有些裝飾紋樣僅僅起到裝飾作用,沒有實用性。記得以前參觀過一個陶瓷展覽,展品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有件陶豬,它身上的云形紋樣,既不表示結構特征,也沒有什么別的價值,僅僅是一種裝飾而已。有趣的是,這個紋樣卻和掛在它附近的一件器物上的紋樣相同。但是在一些早期的青銅器上的把手的上半截一般都帶有凸出的眼睛,還帶有眉毛、鼻子和耳朵。因此,青銅器好像變得有生命一樣,嘴里也銜著個把手。可轉動的圓環出現在饕餮面具上時,常常是固定在饕餮的向外突出的尖嘴或鼻子上——這也許是把圓環和裝飾紋樣連接起來比較符合邏輯的一種方法。在這個例子上,無論是面具還是圓環,顯然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因此,我們當代的作品應該把握好設計的本質,不要讓作品失去使用意義。
2.2人才結構不合理
現代社會各行各業的興起,大大壓縮了工藝美術領域人才的生存空間。首先,工藝美術行業的回報周期是漫長的,不考慮物質條件,只顧精神層面是不現實的,所以大多人選擇轉行;其次,傳統工藝美術人才大多就從小學習技術,缺乏一定的知識儲備,善于模仿但不善于創新;相比于傳統工藝美術人才,高校的工藝美術人才雖有一定的知識素養,但是大多畢業后都不從事此行業。所以,這中間就形成了斷層。這些都要求當代工藝美術必須重新審視和改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建構,否則很難有很大的突破。
三、傳統紋樣在當代工藝美術設計中的應用
3.1在裝飾功能中的應用
早在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中,彩陶器上的連續紋樣已有了很高的成就。現代陶藝家鄒樂女生的作品就繼承了中國傳統紋樣的裝飾作用,并探索出了一條表現花之美而別具現代氣息的新裝飾之路。陶藝作品《花律流轉》,將形態各異的玉蘭花在素雅的青花枝葉下襯托的尤為美麗。她借用了連續紋樣,把碩大的葉片變形為輕薄的飄帶,環繞在陶盤之中,使其更具柔美姿態。當代工藝美術設計加入了傳統文化紋樣不僅具有裝飾功能,更是一種自由的創造、個性的發揮,是當代工藝美術設計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成為追求藝術生活的一種生活方式。
3.2在“意境”上的應用
宗白華先生提及“溫故而知新”。眾所周知,意境是中國傳統藝術最高的審美追求。當代藝術家邱啟敬設計的玉雕作品就十分注重意境,他的玉雕作品與以往工藝作品不同的是采用與中國傳統紋樣相結合的方法。在邱啟敬的“和光同塵”個展中,他的一個和田玉作品,運用了祥云紋。作品的基座是將祥云紋融入到作品的造型當中,通過大小不一的排列進行擺放,云的上方是正在冥想的佛,作品使用祥云和佛相結合,符合佛在上天普度眾生的意境。整件作品造型奔放又不失典雅,是祥云紋運用到玉雕作品的獨特代表。比起普通的當代玉雕工藝品,邱啟敬的玉雕作品因為有了中國文化中傳統紋樣為依托,而脫離了工藝品中特有的匠氣。其作品適應現代的社會,抓住現代人想要追求自由,逃離現代繁雜的生活的心情。
3.3在色彩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紋樣圖案大多都色彩艷麗、對比強烈。這樣的特征可以使作品帶來超強的視覺沖擊力,同時還能夠凸顯文化品格。第四屆青年美展獲獎漆畫作品姚凱的《十三點》,他的作品使用了抽象的形態,人物打牌的動態與面部神態使得形式感非常強烈,并且作用了大面積傳統紋樣色彩中的黃色和紅色,使得作品給人一種精心搭配的感受。當代漆畫正在快速攀升的階段,我們為什么不在色彩方面打破黑與紅的漆畫世界呢?如同姚凱的作品,用傳統紋樣的圖案去證明漆畫作品的文化內涵;用大膽的顏色去表達藝術家內心的自我意識和情感;用強烈的視覺沖擊去詮釋當代工藝美術設計特點。
四、結語
中國傳統紋樣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已經轉變為展示和審美的形式,它煥發出的藝術魅力像有一雙無形的手,深深的抓住觀者的內心,它的形式美和內在含義相結合的方式給當代工藝美術設計創作者無限的靈感與創作源泉。當代工藝美術作品的創作,不能為了繼承傳統而簡單的走入仿古的道路,更不能不假思索的套用,應該積極的面對文化的沖撞,創作出嶄新的作品。正如呂品田所說的:“手工的‘原創之力,得之于‘工具在手‘功力在身。這也就是手工將立于不敗之地的資本和底蘊。”我們要利用好現代方便的工具,以及自身內在的知識素養,通過傳統文化內涵與現代形式的交織、碰撞、融合,創造新的火花,使作品擁有更長的生命力,更加具有中國特色。
(天津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