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意識到內部審計的重要性,他們在內部審計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導致了一定審計風險的產生,當產生審計風險之后就會威脅到整個企業的運行情況。因此,為了充分體現內部審計的作用,有必要對審計過程中產生的風險進行研究分析,這樣也有利于企業掌握更加靈活的方式來應對審計風險。本論文就是對審計風險進行簡單介紹,詳細分析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控制審計風險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型企業;審計風險;審計風險控制
一、引言
在十八大之后,國家尤其注重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據可靠數據統計,中小型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已經占到了30%的地位,這也說明中小企業帶動國民經濟的增長,成為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雄厚力量。當前,很多企業的管理者及經營者都或多或少的對本單位的財務報表及相關的財務信息進行造假,追究其原因,是因為很多企業的內部財務基礎比較薄弱,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不健全,長期造成企業的會計信息失去真實性,這也給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帶來了挑戰與風險,他們對中小型企業做出正確的審計結果也充滿了難題。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小型企業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并實質性的提出了一些控制對策,同時也指出了現在很多中小型企業在審計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指出了一些建設目標,希望以此來為我國大多數中小型企業構建科學的審計信息提供合理的理論參考資料。
二、中小型企業審計風險的內涵
(一)中小型企業審計風險的內涵
中小型企業審計風險,主要指的就是注冊會計師對中小型企業出具的財務報表以及附注中出現的比較重大的錯報及漏報做出不合理的審計意見的可能性。中小型企業的審計風險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由獨立于財務報表審計的重大錯報風險,另一部分是審計程序的設計與執行中的檢查風險。
(二)中小型企業審計風險的類型
1.固有風險
固有風險,就是與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政策沒有關系的風險。每個企業都會有不同的經營業務,流程比較繁雜,這種情況下如果內控制度不能作用于企業的經營管理,那么企業自身在經營中就容易產生風險,這種風險與企業的內控制度及政策無關,所以叫做固有風險,這種風險的風險指數較高。
2.控制風險
控制風險,是一些內控制度不完善的企業或者是管理制度不起作用的企業,他們在經營過程中不能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而引起的風險。大多數中小型企業他們的財務基礎比較薄弱,在市場經濟中改制比較晚,在傳統管理的理念熏陶下企業文化氛圍弱,沒有服務意識與管理意識,并且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內部員工普遍素質不高,不能有效執行內部控制制度,因此形成了比較高的控制風險。
3.檢查風險
檢查風險,是指當企業內部的審計人員按照企業固有的審計流程對單位內部的經營與管理行為進行審計時,仍然不能發現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而形成的風險。
(三)中小型企業審計的建設目標
筆者認為,中小企業審計的創設發展主要有兩個發展方向:
首先是審計法律法規方面要加強立法與實施,審計機構建立和完善符合經營規模、運行特點的政策和程序,并且能實施質量控制目標。根據質量管理的適應性及相應的措施,對審計人員在業務實施過程中應遵循的規章制度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描述,讓審計人員在執行業務時有法可依,有例可循。同時還要加強對審計人員的教導與培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過提高審計人員的水平,降低審計的風險。
其次是加強信息時代下的風險控制。對于企業會計信息的內部系統要加強實時監測和內部控制,同時在培養審計專業人才的時候,不管是學校還是機構都要加強對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培訓力度,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加強各項實際操作的模擬,從而加強人員理解,推動審計和會計進入信息化時代。
三、中小型企業審計的現狀
中小企業是一類比較特殊的企業類型,因此,他們的審計也體現出他們自身的特點。當前,我國的經濟法律并不健全,中小企業發展步履維艱,加之他們的經營管理比較落后,這都給中小企業進行財務造假提供了便利條件,導致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急劇增加,難以對他們作出公正、準確的判斷和分析。所以充分、深入的了解掌握中小企業的特點,有利于對他們進行更加準確的審計。以審計的維度來看,中小企業審計的獨特性,通常來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計的公正與公允很難把握
通常來說,中小企業無論在資金、人力還是盈利方面,都比較有限。并且只有少數投資者擁有管理和決策的權力,他們的權利也難以受到監督和控制,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率,他們可能會采取各種手段逃避稅收。這會導致票據不全、賬目雜亂等,加之中小企業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寬泛,各種情況交織、疊加,因而在審計時非常難以把握公正性和公允性。這就需要以科學、合理、實效性的流程作為保障。
(二)審計工作有諸多不便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他們的業務比較簡單,因此財務管理制度也相對寬松,規范性、標準性較低。因此他們的內部控制制度相對松散,并且,人才比較短缺,相關政策、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企業資金周轉不靈活。這些都會導致企業疏于其內部控制管理的建設,出現注冊資金時常變更,或者使用后歸還債權人的情況。這都體現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不規范、不健全,導致企業信息的不全面、不準確,注冊會計師更難以掌握企業的詳細情況和具體財務實情。此外,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都沒有設立健全的會計檔案,歷史數據非常殘缺,如:應收賬款、每年的注冊資金等。而很多中小企業是家族企業,個人的能力和素質能夠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同時個人的行為基本不受限制,如果出現財產轉移的情況,在審計時也難以發現。
(三)審計工作報告的客觀性難以保證
當前,出于利益的考慮,很多的中小企業都在賬目上大做文章,但是,審計是他們必須要過的一道坎。因此,很多的中小企業就在注冊會計師身上打主意,他們一般高價聘請知名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對企業進行審計。他們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通過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財務的清明、無誤,以及自己實力的可信;同時還能夠借助會計師事務所的名聲及其報告,達到向社會傳達具有其一定實力的目的,從而使投資者對企業更有信心。從中小企業目前的經營情況來看,其經營管理的高度集中性,也"促成"了這方面的"操作"。在他們看來,會計師事務所也是盈利單位,他們之間也存在著競爭,因此,對客戶的爭奪是他們更為關注的方面。如果自己不做,其他的會計師事務所也會來做,他們為了爭取競爭上的主動權,往往企業和會計事務所會一拍即合。此外,很多中小企業還以人情或其他方面的理由進行開支,看似合理但不符合審計的要求,對于這部分資金,會計師難以將他們進行準確的歸類,因而,審計的結果也難以做到公正、有效。
四、中小型企業審計風險控制措施
(一)建立嚴格的內控機制
內部控制機制要有企業的管理人員、所有者和企業員工共同構建,以更好的提高、體現企業財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并且,還能夠有效的促進企業經營管理的進步和提升。同時還有加強企業的政策制度建設,明晰各自的權利義務,促進企業經營管理的有序性、制度化和和高效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制度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保障,科學合理的權利和義務分配機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基礎。所以需要對企業進行全面、客觀、詳實的評估,從而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此外,還要進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業的數據庫系統,不斷改善和提升其審計質量報告,持續降低審計風險。中小企業還要盡力避免一人專權的情況,使權利和義務得到科學合理的分配,組建有效的管理機制并加強監督,不斷提升思想認識,真正理解審計風險帶來的損失,嚴格財務管理,做到財務信息真實有效。
(二)構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
為了使中小企業的審計更具科學性、制度化和體系性,真正、有效的降低其風險發生的機率,需要構建起科學、專門的法律制度體系。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從當前中小企業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入手,提高項目審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并不斷健全、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在審計過程中,最大程度的減少或者避免審計人員的失誤和舞弊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獎懲制度和追責措施。需要進一步構建針對中小企業的審計制度和要求,形成全面、具體的制度體系,保障審計工作在法律、制度要求下有序推進、科學實施、全面落實,從而營造一個科學、完善、濃厚的法律制度氛圍。在構建法律制度體系時,要積極學習、借鑒國外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并與我國的實際相結合特別是要與中小企業審計的問題相結合,從而制定出具有針對性、具體性,操作性的法律規范,從而達到降低審計風險、規范審計行為、體現社會公平、保障相關權益的目的。
(三)控制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
作為審計主體的事務所是處在一個依賴于信譽的行業中,審計失敗對機構的負面作用可想而知是十分重大的。因此會計師事務所需要立足于企業自身特點,了解單位的規模及其運轉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建立出一套能夠有效實施的質量管控程序,并借此保證執業人員在進行審計的時候不會被企業用發展目標牽著鼻子走,從而對判斷產生不好的影響。
參照《質量控制準則第5101號》文件,事務所對企業的審計質量控制程序進行計劃、實施和維護,應該體現在先行、過程、事后控制三方面。預先控制方面的重點在于該項業務的領導職責,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還要注重對客戶特定業務的處理以及客戶關系的維護;過程控制方面有業務施行的指導商榷和意見分歧的解決;在事后控制方面,對業務工作文件要進行三級審查、歸檔保密以及限時留存等有效的控制程序。要提升事務所專業素質,推動行業科學健康發展,就應該加強審計機構的質量管控水平,制定并施行科學有效的政策和流程。
五、結論
審計過程中,風險往往是客觀地、普遍地、潛藏性地存在著,雖然不能完全規避,但是可以有效控制的。發現中小企業審計風險產生的源頭,并從多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善,可以強化中小企業的審計風險預測和防范的理念和能力,推動中小企業的健康成長。當今社會,中小企業的審計業務繁多,其審計風險業己升級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之一,筆者希望借由討論中小企業的審計風險問題,讓從事中小企業審計的人員和機構在理論上得到警示和幫助,同時也是期待我國中小企業能妥善借助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各項資源的完善,有效地預防和控制風險,推動企業的進步和發展。以上只是筆者一些淺見,若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綜上所述,企業審計是我國審計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中小企業審計風險防控也是加強這一建設的有效手段和關鍵環節。
參考文獻:
[1]夏國生.中小企業審計風險及防范[J].中國經貿,2016(16):280-281.
[2]王蕾.中小企業則務報告的舞弊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8(28):162-164.
[3]雷光美.中小企業會計舞弊的防范和治理[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103-104.
[4]馬宇亮.中小企業審計中則務造假防范與控制[J].中國集體經濟,2016(13):124-125.
作者簡介:
薛選利、女、1972年5月、陜西省西安市、大專、中聯稅務師事務所(陜西)有限公司、中級、財務審計。
(中聯稅務師事務所(陜西)有限公司? 7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