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日益顯現出來,如企業干群關系不融洽,場地矛盾尖銳等,都會給企業穩定發展埋下隱患。因此,企業管理者必須更加主動地適應企業和社會發展的潮流,進一步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經常深入到基層員工群眾當中去與員工群眾同進同出,這樣才能更加了解實情、更好的為員工群眾服務,也有助于理清企業發展的思路,加快企業的發展和和諧礦區的建立。
關鍵詞:企業管理者;員工;同進同出
一、管理者與員工“同進同出”的現狀
1、多數礦井單位規定了管理人員下井的天數和時間,但少數領導為了應付檢查,馬虎了事,“不管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沒有真正與員工同進出。
2、多數地面單位未提出管理者與員工同進同出的天數,其下基層的次數少,聽匯報多,不能真正了解員工的疾苦。
3、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走過場,漫無目標,無頭無序,沒有圍繞廣大職工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實質問題。
4、只看樣板,繞著問題行,避開矛盾走,及時發現和了解到問題和各種矛盾,也采取避而遠之的態度,當“好好先生”。
二、管理者與員工“同進同出”的必要性
1、能增強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工作能力。管理者只有到生產第一線,才能掌握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才能在日后有針對性的加強學習,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在具體工作中,應該嚴格按照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基本要求,在提高自身綜合能力上狠下功夫,使其認清機遇、珍惜機遇、搶抓機遇的意識明顯提高,駕馭企業的能力明顯增強。堅持把理論學習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現狀和企業內外矛盾聯系起來,不斷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和管理水平。管理者與員工“同進同出”,是密切聯系群眾的具體體現,也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管理質量和管理水平。走出辦公室,走進車間、班組,走進社區,走向弱勢群體,與員工群眾“零距離”接觸,心與心貼在一起,情與情連在一起,領導和群眾的關系也才能更親切、更密切。傾聽員工群眾呼聲,體察員工群眾情緒,了解員工群眾疾苦,才能明白員工群眾的所想、所愿、所盼,才能增強服務意識,提高管理質量。
3、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管理者與員工“同進同出”,牢固樹立“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思想,端正對員工群眾的態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角色轉換,體驗老百姓的生活與疾苦,自覺融入到基層的工作中,在思想上、情感上與員工群眾以心換心,心心相印,真正珍惜基層員工的汗水,做到對員工知經歷、知家庭、知個性、知思想、知冷暖,尊重基層、相信基層、依靠基層、服務基層,更好地融洽干群關系,激發工作熱情,推動企業發展。
4、實現工作作風的轉變。理者與員工“同進同出”,也是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有利途徑。“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決策者不了解基層實情,領導干部不僅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而且要真正“沉”下去,以普通員工群眾的身份去感受、去體驗,才能真正取得“真經”才能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危害有直接的認識。
既要到條件好、問題少、成績多的基層去總結經驗,更要到條件差、問題多、情況復雜的基層單位去解決問題;既要采取實地觀察、個別訪問、集體訪談、明察暗訪等形式調研,更要以普通員工身份,與基層員工交心,去切身感受和反思,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各種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也才能從源頭上防止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從根本上改進領導工作作風。
5、創新工作思路。事物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我們要用發展、連續和全面的眼光去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然而,部分管理者往往習慣于過去的做法,用過去的老一套、老招式應付發展變化了的工作和形勢,缺乏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的水平。管理者與員工“同進同出”,可以了解和掌握員工的真實想法、基層的實際困難、群眾的迫切需要、企業的全面建設等“第一手”情況。對解決作風不實、情況不明、措施不力、決策不準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對增強認識、解決問題、創新措施、推動工作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實踐基礎;對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指導企業建設、拓寬工作思維和提高能力素質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學到了許多書本上、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6、增進干群之間的了解。管理者只有通過與基層員工的朝夕相處,與群眾的密切接觸,面對面接受他們的監督和組織的考驗,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角色轉變過程中,不斷提高和增強民主意識。通過遵守黨紀、企業的規章制度,增強組織觀念;通過傳授經驗、處理問題展現能力素質,贏得員工和群眾更多的擁護和愛戴。管理者與員工“同進同出”,為員工了解上級提供了新得空間,為管理者施展才能提供了新得平臺,為組織考察干部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群眾評議管理者提供了真實的依據。
三、管理者如何做到與員工“同進同出”
針對以上現狀極可能一觸即發的尖銳矛盾,管理者要做到與員工的“同進同出”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加強管理者的思想政治建設。管理者要樹立堅持為民辦實事的思想理念。不斷增強自身的黨性修養,塑造高尚品德。黨性修養是指共產黨員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作風紀律和知識技能等方面,按照黨性原則所進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管理者與員工“同進同出”,可以實現放下了架子,撲下了身子,擺正了位子的目的,促使管理者真正深入基層、融入員工群眾,走訪群眾,表現出一種作風意識、職責意識的增強;管理者體驗了生活,接受了考驗,堅定了意志,真正磨煉了能力、錘煉了精神,表現出一種奉獻意識、素質意識的增強;管理者與員工同進同出,設身處地體會到基層的艱苦、員工的辛苦、群眾的疾苦,對管理者是一次自身職責的重新認識,黨性修養的冶煉升華。
2、 建立管理者與員工同進同出的工作制度。企業要建立相應的制度,從制度上規范管理者與員工“同進同出”的必要性和規范性。各單位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辦法,如規定管理者(科隊級以上)每月與員工同進同出的天數和時間,讓管理者(科隊級以上)深入基層與員工“同進同出”,做好調研,為一線的安全生產把關。要不斷完善管理者與員工同進同出的制度并長期堅持實施,使其真正成為新時期開展群眾工作的一種有效形式和從源頭上做好基層工作的有力措施。通過對員工群眾的深入了解,要對群眾反映合情合理合法應該解決而又能解決的必須當場解決;對一些合情但不合理或政策不允許的,要耐心宣傳政策,講清道理,解釋疏導;對一些涉及全局性的問題,帶回來研究解決。
3、要認真落實管理者與員工同進同出的考核制度。組織部門應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穩定情況,對每位管理者(科隊級以上)制定與員工“同進同出”的計劃和安排,做到每個連隊和班組都要有管理者(科隊級以上)與員工“同進同出”,體驗員工的辛苦,時刻關心員工的思想波動,寫出詳細的調研報告交組織部門,以便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要建立管理者(科隊級以上)在基層班組“同進同出”的登記簿,并讓班組員工簽字確認,不弄虛作假。
要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激勵機制,切實落好督查考核制度,由組織部門組織年終考核。對為認真落實制度的人員,要追究有關人員的額責任。經檢查考核評定為優秀的,給予通報表揚和獎勵,對考核不合格的,要予以通報批評并責令寫出書面檢查,對因工作失職,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年終的考核,與工資獎金掛鉤。
作者簡介:
林忠(1967-),男,漢族,四川資陽人,大學本科,政工師,主要從事政工工作研究。
(重慶能投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瓦斯發電分公司? ?重慶? 41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