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其總目標是要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當前,在實現鄉村振興中,鄉村治理是其中的薄弱環節。鄉村治理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差距較大。在一些經濟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農民的思想比較保守、意識較為淺薄,對參與鄉村治理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思想覺悟有待提高,這就需要新鄉賢的引領和示范,發揮新鄉賢的帶頭作用,從而更好地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建設美麗鄉村。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治理:新鄉賢
在新時代,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城市,需要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治理。堅持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帶動產業鏈的升級,擴大中低人群的收入分配,最終實現共同富裕。2017年10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第一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并把“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等”作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因此我們要牢牢把握這個總目標,充分理解這個總要求,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針對鄉村振興下的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研究,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必要性
(一)政策支持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發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國公民整體素質的不斷提升,新鄉賢的價值也在日益凸顯。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廣大的公民參與鄉村治理體現和我國人民的主體性。鄉村發展的本質是人的發展,參與鄉村治理的人員也不再是單一的農民,一些優秀的基層干部、德才兼備的鄉村精英、以及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開始反哺農村,積極投入到鄉村治理的工作中來,體現了新時代的時代性、先進性。參與鄉村治理的“新鄉賢”通常是心系鄉土、具有奉獻精神的社會賢達。他們通常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道德素養和文化水平,包括企業家、經濟達人、退休官員、社會名流等,他們的共同點是都具有樂于奉獻的精神,能夠利用自身的文化水平、經濟能力等參與鄉村治理,為實現鄉村的穩定繁榮發展做貢獻。
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社會矛盾已經有所轉。現階段,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的幸福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不僅對物質文化提出了要求,人民群眾的需要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推動鄉村振興,就要把人力資本放在首要位置,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設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序進行。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國家各項政策的推動和支持下,人們的整體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目前,我國社會各個行業正在面臨著轉型,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發展的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快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已經迫在眉睫,實現全體人民脫貧致富是黨和國家工作的主要任務,在十三五時期,我國各項產業實現了快速的發展,精準脫貧戰略的實施已經進入最后階段,全國各個貧困縣相繼摘掉貧困帽,目前只有五十二個縣還沒有實現脫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互聯網、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實現在二零三五年進入現代化強國,必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2017年12月,在第十三屆中國農村發展論壇中提出了“新鄉賢”這一名詞,指出要把人力資本放在第一位,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鼓勵“新鄉賢”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形成文明鄉風,推動農村建設,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構建新鄉賢參與的多元主體治理的鄉村振興體系,從而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
(二)社會發展需要
在很多農村地區,自然資源非常豐富,但是,很多城鎮和農村的公民為了自身發展的利益和資源帶來的經濟效益,源源不斷的向鄉村截取自然資源,很多農村森林資源十分豐富,但是亂砍濫伐已經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現象,長期對資源的提取對農村的致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導致目前很多鄉鎮的經濟發展呈現出一個滯后的發展現象。農村人口向沿海城市遷移是阻礙農村發展的原因,大多數鄉下具有勞動力的青年為了發展都相繼流向城市,造成很多的農村土地荒漠化,只剩下一些老年人口。農村相對于城市來說,人口稀少,經濟發展十分緩慢,相關的基礎設施也不夠健全,如很多偏遠的高山農村地區,公路尚未修建完成,尤其是在夏季汛期,地質災害嚴重的威脅著公民的生命安全,菜市場距離農村住宅地區比較遙遠,公交車沒有普及鄉村,造成很多的鄉村人民出門買菜走路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尤其是一到下雨時期,公路上便到處坑坑洼洼,無從下腳。鄉村環境污染是一重大現象,有的重工業基地主要建在一些鄉鎮地區,根據調查,云南省鎮雄縣某個鄉鎮建有一個化工基地,主要從事煤電,由于缺乏科學管理工作,電廠在工作的時候排泄出的污水和大氣嚴重的危害了當地人民的身體健康和污染了大氣環境和水源資源。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垃圾隨處堆放是一現象,很多的農村對垃圾的處理沒有一個固定制定的位置,導致人們把垃圾到處亂扔,破壞了自然環境,每年秋收或者種植農作物的時候,有的農村居民在地里焚燒稻草雜物導致引發了森林火災,根據研究,每年發生的火災災害主要發生在鄉鎮地區。城市與農村的發展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由于人們思想觀念意識和未來發展的需求,很少有人會考取農村的編織和鄉鎮公務員,造成農村的發展缺少核心技術人才的支撐,無論是教育、衛生和醫療條件都與誠實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農村發展在面臨這種現實困境下,實行鄉村振興已經十分必要,鄉村治理也會為農村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二、鄉村治理面臨的問題
(一)對新鄉賢參與治理的認可度不高
于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人員評選主要是依據道德評價來進行選拔,新鄉賢人員也主要從農村中挑選,主要是一些村干部和有一定知識和技術能力的人員。很多農民選擇進行鄉村治理的主要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很多的村民對“新鄉賢”缺乏一定的認同感,主要體現在認知程度上不夠深透,在經濟的不斷發展下,很多鄉村純樸的人文情懷正在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發展的利益,很多的村民在參與“新鄉賢”主要是看能為自身帶來什么好處,根本不把鄉村治理當做是一種參與民主管理的政治生活,如果不能夠為自己帶來利益上的好處,就不會參與,因此整體鄉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有待提高。很多村民面對信息化時代潮流的沖擊下,再加上很多村民的政治素養不高,對知識和鄉村治理的認識不夠,對于新鄉賢的沒有過多的了解,同時在農村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村干部對新鄉賢文化的宣傳力度不夠,沒有使人民群眾產生廣泛的影響,并且農村人民普遍接受的文化水平比較低,對鄉村振興的理念和含義比較含糊,因此導致村民對新鄉賢的認同度比較低。在進行鄉村治理方面,有的新鄉賢由于長期的在外從事商業活動,因此在回歸鄉村后參與鄉村治理的過程中,與村民的交流溝通比較少,甚至有的在溝通的過程中,由于解說方式不合理導致村民聽不懂,新鄉賢也缺乏耐心進行解釋,這容易造成很多村民大眾對新鄉賢產生一定的誤解,在工作的過程中村民也不會積極的進行配合,甚至對新鄉賢的工作持有一種懷疑的態度,有的年齡比較大的村民會認為新鄉賢對農村的治理只是為了謀取利益。因此,村民對村干部的活動威嚴認同感比較高,在小村治理的過程中如果發生任何問題,村民會首先向村干部進行求助,而不是新鄉賢。
(二)鄉村治理的作用被低估
在鄉村治理工作的過程中,很多的工作人員比較看中“生活富裕”的治理理念,對于全面綜合的進行治理往往被忽視。當前,我國實行扶貧工作的重心主要在農村,因此,在實際的工作中,鄉村振興只側面的關注農村的產業和生態當年,而對于鄉村治理的工作熱情度則比較低。鄉村振興資金投入方面也嚴重的失調,國家對于城鎮、產業方面的資金投入遠遠要高于農村和環境治理方面的投入。在進行農村治理中,鄉村的環境問題比較突出,這主要由于環境治理工作環節比較薄弱,對于農村中產生的垃圾如何處理,在目前的很多鄉村中還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對環境治理工作,只有從根本上建立一套完整的體系制度,農村生態優勢才會顯示出來。目前在小村治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如沒有進行鄉村的治理,對于產業、生態等這些問題照樣能夠解決好,因此鄉村治理的工作往往形同虛設,很多工作人員只注重形式工作而不重視內容工作。
(三)農村的空心化現象比較嚴重
在以往的農村生活中,農村人口密度高,很多人從農業活動的熱情比較高,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自然資源、氣候環境和水能資源都十分豐富,多樣的季風氣候為我國各種農作物的種植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我國自古以來都比較重視農業的種植,在古代,農業還成為了統治者維護統治和鎮定人心的方式,各個朝代的繁榮都主要是建立在農業基礎之上的,我國種植農業的歷史比較悠久,當中蘊含的辛勤勞作的精神已經成為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在資本主義市場的沖擊下,我國農業和手工業逐漸瓦解,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到了改革開放時代,城市化尤其是東南沿海城市發展迅速,這使得原有的農村生產生活被打破,尤其是面對城市中先進的醫療水平、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工資水平高,城市越來越受到很多鄉村人的青睞,使得很多的原來從事農業的年輕人都到大城市進行務工學習,面對城市的誘惑,有的青年人甚至忘了“本”,生產活動、未來發展主要依賴于城市,出現長期定居在城市不回鄉的現象,這造成農村的空心化現象十分嚴重,農村的發展人才大大流失,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農村治理的效果受到限制,進度緩慢,同時也導致農村的經濟發展十分滯后。
三、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策略
(一)鼓勵支持群眾回鄉創業
對于鄉村治理工作由于年輕人體力和認知理解上優先于老年人,因此,鄉村政府要用政策吸引外出經商的人民進行返鄉創業。三農問題的相關政策可以成為鄉村年輕人進行創業的條件,這對農村的發展起到了一個規范和指導的作用,對于政府做的鄉村房屋拆遷、農業補貼增加了農民的分配收入。為了促進鄉村振興經濟,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外出人口的引進,才能從根本上做到實現鄉村的振興。國家要完善農村基層事業,很多的大學生或者社會上的人員,出于農村的基層工作比較艱辛,工資和福利待遇水平低,同時還還面臨著一個編制的問題,對于農村條件也有很多工作人員不適應,因此,每年報考農村基層的崗位都十分空缺,甚至出現無人報考的現象。所以各級政府單位要健全農村的基礎設施,提高工作人員的待遇水平,近幾年來對服務農村的基層單位雖然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還不全面,如“三支一扶”“西部計劃”政策,單純的只是號召大學畢業生服務基層,對于工資、生活水平非常低,只有少數的地區(云南)在服務期滿后可以正式的轉入事業編制,但是全國大部分地區都不支持,而很多的大學生對該行業的報考只是青睞于它的優惠政策,如招考公務員競爭低、考研加分。對于農村的就業方面,政府應該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扶持,吸引大學生和外出人員回鄉創業,改善農村的就業難現象,對于鄉村治理的過程中,應該要保留農村原來的社會風貌,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很多的農村原始的面貌在利益驅動下被改變,對于純樸溫情的人際關系也被打斷,很多古老的房子被面臨著拆遷,新型農村的發展,應該要保留原始的風味,不要一味的推崇“一體式”變革,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使傳統和現代化兩不沖突。
(二)因地制宜進行鄉村治理
鄉村振興工作應該要因地制宜的進行,對于所做的工作應該要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治理。每個地區的風俗習慣、歷史發展都不同,鄉村振興工作人員在進行鄉村治理之前,應該要充分的了解當地的發展情況,一切從實際出發出發進行工作,抓住主要的矛盾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析,工作人員的治理工作要從整體和部分的角度來出發,不能搞“一刀式”違背自然的規律,否則進行的工作只會適得其反。對很多鄉村的產業發展工作,工作人員應該要進行不斷地探究和分析當地有利于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在北方西北部分地區,存在著很多鹽堿地,土壤的肥力下降,非常不利于農作物的種植,但是在對鹽堿地進行改良之后,推出了適合耐鹽堿的灰棗經濟作物,通過多重渠道的銷售,當地的人民從過去的幾百塊收到增加到和幾萬元。我國的南方農村地區,氣候條件溫暖濕潤,水能也十分豐富,有利于水稻、甘蔗的種植,因此,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大陸性氣候分布十分廣泛,晝夜溫差大,平原面積多,其中東北、華北、河套等三大平原是我國主要的糧食產區。因此鄉村振興要分析地理優勢來發展產業,對于不同的地理區位應該要發展合適的產業,如有的地方林業資源豐富,政府就可以發展林業來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鄉村旅游是近幾年來農村新起的經濟發展新形勢,實現鄉村振興可以從旅游生態當年入手,如依據農村當地的自然環境優勢、民族等來發展旅游生態。
四、結論
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要及的找出解決的方法途徑,新鄉賢人員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的素養,不斷地學習鄉村治理工作中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加大力度的向農村群眾積極的宣傳新鄉賢的工作理念。鄉村振興工作人員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觀念,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事業,
參考文獻:
[1]王渺.鄉村振興戰略下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研究[J]. 河北大學,2019.
[2]劉瑞.鄉村振興背景下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研究[J]. 鄉村科技,2019.
[3]李靜茹.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探究[J].商情,2019.
[4]趙雪.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路徑簡析[J]. 長江叢刊,2019.
[5]吳立衡.鄉村振興背景下促進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對策研究[J]. 吉林農業,2019.
作者簡介:
安祖儀(1999年7月)女,漢,安徽省宿州市,學歷:碩士,研究方向:農村發展.
(江西農業大學? 江西? 南昌? 3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