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況】2020年,數字江蘇建設全面開展,征集展示數字政府、數字治理、數字經濟和數字鄉村等領域四類共60個“2020 數字江蘇建設優秀實踐成果”,舉辦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世界智能制造大會、長三角紫金網絡傳播創新峰會、中國(南京)國際軟博會、江蘇互聯網大會等一批重大活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部署全國領先,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突破,數字經濟發展深入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全面啟動,數字治理水平不斷提升。數字江蘇發展評價指數達76.02,信息化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
【頂層政策設計】制定出臺數字鄉村建設、網絡綜合治理、數字經濟發展、區塊鏈發展、擴大信息消費、軟件產業發展、平臺經濟發展等一批省級頂層政策文件,發布《2020 數字江蘇建設發展報告》。10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意見》,提出以建設數字經濟強省為“1”個總目標,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數字技術創新、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發展、未來引領力的數字社會建設和全球吸引力的數字開放合作“4”大高地,推進數字設施升級、數字創新引領、數字產業融合、數字社會共享、數字監管治理和數字開放合作“6”大工程,在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支撐、完善法規標準、保障網絡安全、加強人才培養和統計監測等方面實施“6”項保障措施。
【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2020年以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江蘇發揮信息技術優勢,通過“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依托“互聯網+云平臺+小程序”,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發揮重要作用。疫情期間,全省組織600 余項網絡云化產品、400 多個工業App 和18個抗疫復工大數據應用場景解決方案,超4萬家工業企業應用省內云平臺支撐復工復產。
(省委網信辦)
延伸閱讀:
一、“十三五”時期江蘇數字經濟發展
“十三五”時期,江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制定出臺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舉措,推進數字經濟蓬勃發展。2020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超4萬億元,居全國前列,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快融合,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涌現。數字經濟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對經濟社會支撐引領作用持續增強,成為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數字產業化基礎扎實。數字技術創新成效顯著,圍繞5G 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重點領域,加強核心技術研發部署,深入實施省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等重點研發計劃,持續推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昆侖”超級計算機達到國際頂尖水平,未來網絡試驗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戶江蘇,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納入國家科技力量布局,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正式獲批。數字產業規模不斷提升,2020年,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業務收入2.87萬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業務收入1.08萬億元,“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速分別達9.54%、8.87%,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產業規模和增速領跑全國。數字產業能級保持全國前列,“十三五”時期,參與創建和試點的中國軟件名城數量居全國第一,無錫市物聯網、南京市軟件和信息服務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蘇州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無錫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深入推進,16 家企業入圍全國互聯網百強企業,7 家企業入圍全國互聯網成長型企業20 強,2020年成長企業入圍數列全國第一。
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江蘇制造”向“江蘇智造”加速轉變,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連續六年居全國第一,更多企業邁上“云端”,創建省級示范智能車間1307 家、智能工廠42 家,24 家企業獲批國家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占全國21%;工業互聯網應用發展列全國第一方陣,建成區域級、行業級、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86 家,徐工信息漢云、蘇州紫光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國家級雙跨平臺。積極推進服務業領域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培育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12 家,居全國第一,創建10個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積極構建跨境電商發展產業鏈和生態圈,2020年全省實現網上零售總額1.0678萬億元,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模式不斷涌現;積極承接法定數字貨幣試點,蘇州成為全國首批4個試點城市之一。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轉型不斷普及,建成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2 家,省級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全面啟動。
數字化治理穩步推進。數字經濟市場競爭秩序逐步規范,出臺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20條”,制定“兩反兩保”行動方案,開展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聚焦大數據“殺熟”、直播帶貨虛假宣傳等新型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強專項執法,形成政府指導、企業參與、具有江蘇特色的電子商務平臺規范化管理機制。數字技術全面賦能社會治理,“互聯網+政務服務”和“不見面審批(服務)”全面推廣,“蘇服碼”等面向企業跨部門實體證照免帶的創新政務應用啟動試點,“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建設有序開展,疫情期間“蘇康碼”快速上線,教育、就業、養老、社保、救助等服務場景數字化應用不斷普及,數字服務和產品適老化改造扎實推進,“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機制形成經驗做法,人民群眾共享數字經濟紅利。
數據資源價值不斷釋放。推進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試點省份建設,建立完善全省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五大基礎數據庫基本建成并對外提供服務,成功搭建省級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完成第一批重點領域公共數據資源開放。企業數據價值不斷釋放,成為全國首批國家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評估試點省份,4 家企業入選國家工業數據分類分級試點優秀案例,入選數居全國第一。政府和社會數據融合應用格局初步形成,培育蘇州吳江區、無錫梁溪區等5個江蘇省區域大數據開放共享與應用試驗區,舉辦江蘇大數據開發與應用大賽,推動部門和企業開放數據樣本,發動社會力量挖掘數據創新應用場景,不斷激活數據潛在價值。
數字基礎設施持續升級。網絡基礎能力居全國前列,建成5G 基站7.1萬座,基本實現全省各市縣主城區和重點中心鎮全覆蓋,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試點應用成效顯著,IPv6 發展指數居全國前列。算力基礎設施支撐有力,全省在用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35萬架,建成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昆山中心,南通國際數據中心產業園、昆山花橋經濟開發區認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數據中心類),數據中心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態勢初顯。
數字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數字科技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不足,核心技術和關鍵領域面臨“卡脖子”問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有待提升;數字經濟領域高質量上規模產業集聚和引領性示范區相對偏少,缺乏產業影響力大、科技創新能力強的領軍型平臺企業,骨干企業在產業鏈上下游融通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產業協調聯動發展有待加強;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滲透不夠,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與江蘇制造強省地位不相匹配,多領域數字化應用場景亟待進一步挖掘;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尚未形成,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有待進一步加強;數字經濟發展制度體系尚不完備,數字經濟監管理念和方式有待創新優化。
(資料來源:《江蘇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二、《2020 數字江蘇建設發展報告》
2020年10月,江蘇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2020 數字江蘇建設發展報告》。2019年,全省發力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夯實信息基礎設施配套,建成5G 基站約1.63萬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5 家,在15個核心節點城市調試開通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培育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42 家,整體水平居全國前列。江蘇聚焦數字經濟發展,立足制造大省實際,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為突破口,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連續六年保持全國第一,數字經濟規模超4萬億元,居全國第二,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40%。

2015~2019年江蘇省互聯網光纜線路和寬帶接入端口情況

2017~2019年江蘇省品牌企業培育情況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2019年,全省網民規模達4963萬人,互聯網普及率61.5%。全省光纜線路總長度367.9萬km,全年凈增14.9萬km,繼續保持全國第一。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總數7249萬個,較上年增加54.1萬個,居全國第二。固定寬帶用戶數達3660萬,平均接入速率達140.57Mbps。全省4G 網絡和窄帶物聯網基本實現城鄉全覆蓋,4G 用戶數超8000萬戶,窄帶物聯網連接數超1.2億個。5G 基站總數約1.63萬個,完成投資55億元,建設和應用進程加快。完成南京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及運營商網絡系統和大型數據中心IPv6 改造,廣電寬帶網絡IPv6 改造化率達60%,全省固網寬帶IPv6 活躍連接數達1339萬個,LTE 網絡IPv6 活躍連接數達7432萬個。推進省級IPTV 集成播控平臺與傳輸系統優化升級,IPTV 用戶數超1100萬戶。
信息產業發展提質增效。2019年,全省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達2.64萬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達9779億元,增速超12%,通信業營業收入達977.96億元,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2000億元,云計算、大數據服務收入分別達262億和220億元,物聯網、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分別超6000億和700億元。強化品牌企業培育,省內信息產業上市企業數達192 家,入選全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榜12 家、軟件和信息技術百強企業榜9 家、互聯網百強企業榜6 家,建成省級大數據產業園5個。
信息技術研發創新活躍。2019年,全省電子信息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超3300家,較上年增加200 家,增幅6.5%,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33 件。全省百強創新型企業平均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銷售收入比例達3.3%,研發人員占從業人員比例達15.6%。圍繞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等信息產業重要環節,組織實施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42 項、省科技重大成果轉化資金項目14 項,獲評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互聯網App 優秀解決方案16 項。

2019~2020年江蘇省政務服務網使用情況
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2019年,全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61.4,連續六年居全國第一,新增上云企業超3.5萬家,其中星級上云企業2939 家,累計上云企業超25萬家,累計培育智能車間1055 家、省級智能工廠30 家、智能制造服務領軍機構68 家,徐州、常州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列入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全省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3.8%,增長率超20%,遴選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95個,示范企業205 家,電子商務國家級示范基地9 家,居全國第一。新建省級數字農業農村基地132個,農業信息化覆蓋率達64.3%,較上年增長19%,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626億元,同比增長33.2%。
數字政府建設向縱深發展。2019年,江蘇政務服務網全新改版,打造“七統一”政務服務,建成全省統一的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互聯網+監督”數據中心,匯聚省級部門和各設區市2.3億多條監管數據,國家接口累計調用次數全國第一。完善省電子政務外網與國家骨干網的縱向對接和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橫向全面貫通。截至2019年底,江蘇政務服務網訪問量超10億次,較上年增長4.1億次,增速達69.5%,注冊用戶數達3730萬。全省政務服務事項基本實現網上運行和網上辦理,省級政務服務事項、審批類行政權力事項網上運行率和事項在線辦理率均超97%。在國務院辦公廳組織的省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第三方調查評估中,江蘇居全國第三。
智慧民生應用加快延伸覆蓋。2019年,全省完成智慧江蘇重點工程59 項,投資總額113億元,其中政府項目37個,總投資25.5億元。建成省智慧教育云平臺,智慧校園達標率41.5%。省衛生健康平臺完成160 多家三級醫院直連對接,新增17家互聯網醫院上線運行,醫院電子病歷應用水平達標率21.9%。全省社保卡發卡量達8847萬張,電子社會保障卡普及率達14.5%。開展國家“金民工程”試點,建成“虛擬養老院”99 家。實施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與智慧基礎設施試點建設,交通一卡通發卡量達650萬張,互通城市347個。基本建成旅游產業綜合管理與服務平臺。

表27 2019年江蘇省各設區市數字江蘇發展評價指數
(省委網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