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化場館

2021-03-09 05:12:04
江蘇年鑒 2021年0期
關鍵詞:博物館文化

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概況】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公共圖書館120個,其中少兒圖書館10個。圖書館建筑面積161.09萬m2;各級圖書館從業人員368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384人,正高級職稱55人、副高級職稱360人、中級職稱1068人;總藏書量10546.24萬冊,圖書9293.89萬冊;當年新增藏量577.84萬冊,新增電子圖書465.97萬冊;總流通人次9046.65萬人次,書刊文獻外借3369.57萬冊次,書刊文獻外借6239.86萬冊次。組織各類講座6364次,舉辦展覽4374個,舉辦培訓班6769個。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共有計算機13957 臺,供讀者使用電子閱覽室終端數7772個;閱覽室座席數76682個,其中少兒閱覽室座席數20167個、盲人閱覽室座席數1539個。

(省文化和旅游廳)

【南京圖書館】館藏資源 截至2020年底,南京圖書館總體館藏形成涵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的資源體系,館藏紙質書籍1248萬冊,電子書籍140萬冊,歷史文獻230萬冊,其中古籍160萬冊,包括善本1.2萬余部14萬冊;民國文獻70萬冊。館藏包括唐代寫本,遼代寫經,宋、元、明、清歷代寫印珍本。10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全國共752 部古籍入選,南京圖書館以107 部占全國總量14.2%的數量,成為除國家圖書館外,入選數量最多的古籍收藏單位。入選的古籍不僅數量過百,且版本多樣,珍品迭出,包括唐寫本、宋刻本、宋刻元明遞修本、元刻明修本、明刻本、明抄本、套印本、稿本、南三閣四庫全書本、四庫底本等。截至年底,在前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共有13026 部,南京圖書館入選631 部,占全國總量的4.8%。

采編工作 全年共采購并到館中文新書5萬多種,外文圖書1000 多種,接受個人和單位贈書1500 多種,收到國際交換捐贈外文圖書44種。“陶風采”項目社會效益良好,是國內公共圖書館中最具影響力、惠民力度最大的“你選書,我買單”服務,截至年底,該活動讀者薦購圖書1.4萬余冊。

12月30日,連云港市圖書館新館開館。該館是江蘇設區市中建筑面積第二的大型圖書館,共有七層3.5萬m2,藏書量150萬冊。連國資 馬原 朱超越 攝/視覺江蘇網供圖

讀者服務 全年共辦證約3.6萬張,全年接待讀者約55萬人次,接受讀者咨詢約14萬人次,全年借還書共約112萬冊,開展各類讀者活動約124 場共約558萬人次(含線上)參加,全年“南圖講座”共推出網上“云講座”26 場。疫情初期,南京圖書館閉館,推出專題網上服務,整合海量數字資源,在疫情期間提供免費資源服務,讓廣大讀者足不出戶也可以使用到圖書館海量數字資源。組織省內70 家圖書館參加“閱讀馬拉松快閃賽”。開展文化走讀,開創“文旅融合”新形式。推出“百館薦書、全省共讀”閱讀推廣活動。推出非遺公開課,提供閱讀新體驗。在全面恢復開放之后,連續舉辦八場非遺公開課,包括秦淮燈彩、如意繩結、中華傳統老游戲、南京布貼畫、徐州香包、絨花等優質非遺項目。舉辦“七夕”曬書活動,2020年,南圖繼續圍繞“曬國寶”“曬技藝”“曬經典”等主題策劃開展系列活動。因疫情防控需要,本次活動首次采取線上與線下互動的方式。完成“第九屆陶風圖書獎”評選工作,共評選出南京圖書館第九屆陶風圖書獎綜合類優秀圖書10種,陶風圖書獎優秀國學圖書10種,陶風圖書獎優秀少兒圖書10種,陶風圖書獎提名圖書50種。“陶風網借”系統平臺經過一年的運行修改完善,現成為南圖一項重要的面向全國讀者的網絡精準惠民服務,受到讀者歡迎。全年網借圖書3萬余冊,新增信用證讀者4萬余人,服務面覆蓋全國20 多個省、直轄市。此外,新增中文期刊網借服務項目,擴大網借文獻種類。為鼓勵網借讀者按時還書,南圖上線“積分獎勵”系統。

交流合作 5月,2020年長三角文化和旅游聯盟聯席會議召開,浙江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和安徽圖書館的代表共同簽約,標志著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聯盟的正式成立。聯盟將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增強公共圖書館協同創新作用,進一步提升長三角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水平,通過科學統籌長三角公共圖書館資源配置,建立健全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體系,促進長三角公共圖書館智庫服務成果的共建共享。10月,海峽兩岸第七屆玄覽論壇在南京和臺北兩地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論壇由南京圖書館、臺灣漢學研究中心聯合主辦,并邀請同方知網協辦。論壇的主題是“氣韻天成——中華文學藝術典籍鑒賞與解讀”。論壇通過議題的互動討論以及交流分享,以傳揚中華文化為主旨,促進兩岸圖書館界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同時也推動兩岸民眾共同弘揚中華文化,讓中華文化展現出魅力和風采。

學術出版 推動“江蘇文脈”工程,推進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南京圖書館)所承擔的《江蘇文庫·書目編》編撰任務。繼續審核書目數據,全年完成17 家古籍收藏單位26000 余條數據的審校。《汪偽政府公報》出版項目結項,通過國家圖書館驗收。《南京圖書館藏民國時期調查統計資料》項目提要撰寫509篇,并審核完成,提交南大出版社。推進與社科院開展民國時期大運河資料研究的合作。《近代大運河史料叢編》成功立項,交付出版社。根據國家圖書館出版社要求,整理、修改“革命文獻與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項目《稀見抗戰戲劇文獻匯編》及《南京圖書館藏民國時期地方自治出版物匯編》內容。與上海圖書館合作,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949年后家譜編纂》項目。參加相關線上培訓,并完成4 部家譜編目。省圖書館學會組織開展第三屆江蘇省“超星杯”圖書館創新服務征文。

資源開發 完成對興化市、泰州市姜堰區分館的圖書、數字資源的援建,新疆伊犁州圖書館圖書及少兒數字資源設備援建工作。推進流通服務點建設,開展對省委研究室、東部戰區、中鹽、機場流通服務點的工作調研,豐富數字資源內容,深化合作模式。推進全省公共圖書館大數據服務平臺實時數據的對接工作,截至11月底,大數據平臺全部對接13個設區市館數據。組織申報省文化和旅游廳大數據實驗室、智慧文旅示范項目,申報的大數據實驗室被省文化和旅游廳確定為首批重點實驗室。全年共建設少兒數圖資源12種,其中續采購資源9種,淘汰資源1種(EBSCO數據庫)、新增資源3種,包括英文數字資源1種(Overdirve 電子書數據庫),VR 類設備48 臺(內置6 大分類100個內容的數字資源)、書同文線下活動(50 場),資源總量約3TB。落實國家工程資源建設項目,完成2020年度國家公共數字文化工程項目:《黎明之前——藏在鬧市的革命遺址》微視頻項目、政府公開信息項目、網事典藏項目以及圖書館公開課《江蘇名人》項目。數字閱讀推廣方面,向全省共享主題展覽14個,微信數字閱讀推廣素材覆蓋全年;活動方面,線上活動約30 場,線下活動超100 場,線上直播課約80 場,線上直播講座3 場;服務創新方面,采購VR 閱讀器配發給13個市館和7個區縣館,率先在全國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中推廣VR 閱讀模式。全年累計服務讀者超100萬人次,服務效能顯著。

文獻保護 著手開展《古籍普查登記工作報告書》的編纂,面向全省各古籍收藏單位征集普查工作回顧總結、古籍普查中的重要發現;參與普查、審校人員名單;優秀事跡或心得體會;在古籍普查與保護工作方面所獲獎項等相關材料,并對所收集的材料進行整理總結,推進《報告書》的盡快成稿、出版。圍繞“曬國寶,曬經典,曬技藝,曬傳統”四大內容,組織開展多場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線上線下活動,包括“曬國寶——館員講《玉琴齋詞》”“曬經典——《四庫全書》底本展”“曬技藝——修復室開放日活動”“曬傳統——《隨園食單》菜品復刻”等。

(南京圖書館 耿 忠)

博物館

【概 況】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備案博物館、紀念館314 家,包括國有文物系統所屬博物館124 家,國有行業所屬博物館106 家,非國有博物館84 家。與2019年相比,江蘇備案博物館、紀念館總數增加12 家。通過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的博物館數量達40 家,通過率91%,晉級總數居全國第二。全省現有國家等級博物館70 家,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13 家,分別是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揚州博物館、南通博物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市博物總館、常州博物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無錫博物院、徐州博物館、常熟博物館、鎮江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25家,分別是南京地質博物館、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連云港市博物館、淮安市博物館、江陰市博物館、蘇州碑刻博物館、周恩來紀念館、新四軍紀念館、南京市江寧區博物館、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明孝陵博物館、無錫鴻山遺址博物館、宜興市博物館、宜興陶瓷博物館、淮海戰役紀念館、常州市武進區博物館(常州市武進區淹城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蘇州戲曲博物館(中國昆曲博物館、蘇州評彈博物館)、吳江博物館、太倉市博物館、張家港博物館(長江文化博物館)、鹽城中國海鹽博物館(鹽城市博物館、鹽城市水滸文化博物館)、儀征市博物館、興化市博物館;國家三級博物館32家,分別為南京云錦博物館、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館、金壇博物館、邳州博物館、新沂市博物館、揚州漢廣陵王博物館、南通中國珠算博物館、史可法紀念館、求雨山文化名人紀念館、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鎮江焦山碑刻博物館、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淮安市楚州博物館、宿遷市博物館、孫中山紀念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南京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徐州圣旨博物館、溧陽市天目湖酒文化博物館、蘇州生肖郵票博物館、海安市博物館、如皋市博物館、海門市張謇紀念館、南通中華慈善博物館、江蘇省江海博物館、盱眙縣博物館、寶應博物館、高郵市博物館、茅山新四軍紀念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泰州市姜堰區博物館、泰興市博物館,等級博物館占比由13.2%提升至22.6%,擁有國家一級博物館數量與浙江并列全國第二。全省國有單位收藏可移動文物999325 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86823 件(套),其中珍貴文物7688 件(套),占總數8.85%。一級文物306 件(套),占總數0.35%。

陳列展覽 蘇州博物館“畫屏:傳統與未來”、南京博物院“世界巨匠——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展覽分別獲第17 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精品獎、國際及港澳臺合作獎。南京博物院“融·合:從春秋到秦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多元與包容”、新四軍紀念館“鐵血忠魂——新四軍歷史陳列”2個展覽獲2020年度國家“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點推介項目,徐州博物館“鄉俗·新歲——中國民俗百物展”等7個展覽列入推介項目,總數居全國第一。常州博物館“絕壁上的佛國——麥積山石窟藝術展”等12個展覽入選江蘇省2020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三元及第:家國之夢與大運河文明傳承——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館藏文物展”等8個展覽入選“2020年館藏文物巡回展”項目。遴選無錫博物院、宜興陶瓷博物館等9 家單位實施2020年度全省博物館陳列展覽提升工程。徐州博物館“天工漢玉——徐州漢代玉器精品陳列布展”等5個展陳提升項目獲中央免費開放補助資金1400萬元。

文物資源線上展示 印發《江蘇省文物局關于做好博物館文物資源線上展示工作的通知》,全省上線博物館“實景展覽”“虛擬漫游”“數字文物”等項目60 多個,33個項目入選國家文物局推送的全國博物館網上展覽資源,占全國1/10。

社會教育活動 舉辦2019年度“博物館青少年教育項目庫”遴選活動,南京博物院“博物館少兒智能在線教育服務項目——問吧”等25個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示范項目入選。出版《江蘇省博物館教育示范項目集錦(2019年—2020年)》。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期間,推介69個“三云三小”博物館互聯網教育項目。

館藏文物保護 專題召開博物館、紀念館藏品安全管理專題工作會議,在全國率先開展博物館、紀念館館藏文物管理“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對14 家博物館藏品管理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現場列出問題清單,要求限期予以整改,并將檢查結果予以通報。對南京、揚州等地23個可移動文物保護項目、5個博物館陳列展覽提升項目進行檢查驗收,并以書面通知的形式下發驗收結果,同時報國家文物局備案。首次開展可移動文物修復資質單位質量管理評估工作,對全國同行起到示范效應。

社會文物管理 繼續開展文物流通領域登記交易制度試點,推動優化試點工作系統平臺。組織開展2020年度文物市場領域“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工作。全年批復文物拍賣標的審核辦件43個(含網絡拍賣13 場、試點11 件)。同意江蘇金匱拍賣有限公司等4 家拍賣企業從事文物拍賣經營活動,同意蘇州市吳門拍賣有限公司變更《文物拍賣許可證》有關登記事項。完成2018~2019年度《文物拍賣許可證》年審,22 家企業年審合格,暫停5 家文物拍賣企業資質。

(省文化和旅游廳)

水韻華章——博物館文物創意設計展一角(左上)“晶·華——礦物之至善至美”特展一角(右上)“融合:從春秋到秦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多元與包容”展一角(左下)瑞福鼠——南京博物院藏鼠文物特展一角(右下)南京博物院供圖

【南京博物院】開放服務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1月25日至3月18日,南京博物院暫停對外開放。制定完善《南京博物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序開放工作方案》,在正式開放后,執行“四個一”入館標準,有序復工復產,針對老年人沒有智能手機等問題進行專題研討,制定人性化應對措施;針對防疫衛生需要,新增自主導覽設備和大型存包柜,嚴格執行服務物品消毒流程,使觀眾操作更為便捷安全。面對特殊形勢,南京博物院創新服務形式,通過官網、微信公眾號互聯網平臺,推出“南博公開課”“微展演”“線上活動·微課程”“微展覽”“文物小講堂”等線上服務內容,滿足公眾居家防疫的文化需求,有效拉近博物館與公眾的距離,打造高質量的博物館線上公共文化。2020年度官方微信粉絲數達114.04萬人,比上年增加28萬人。完成官方網站改版,全年訪客數達63.5萬人,下半年比上半年明顯回升。全年接待國內外公眾1515321人次,在線問詢系統“問吧”全年咨詢量556904次,各展館服務臺共向觀眾發放宣傳資料136萬份,租借導覽器175491 臺次,寄存行李36752 件,接聽咨詢電話35211個,租借輪椅1305 輛次,租借兒童車1334 輛次。舉辦多場常設展覽配套教育活動、特展配套教育活動,開設多場南博藝術教育課程、南博講壇活動和研學品牌教育活動,深化館校合作。借助“2020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舉辦“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南博藍”志愿團隊獲“牽手歷史——第11 屆中國博物館十佳志愿者之星(團隊)”稱號。

陳列展覽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開放辦展的影響,南京博物院通過官方網站、官方微信以及網絡直播的方式,傳播“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云山漢墓”“仰之彌高——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展”等當期展覽。5月起,隨著“5·18 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落戶南博,陳列展覽工作逐步啟動。全年舉辦展覽17個,其中,“融·合:從春秋到秦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多元與包容”特展入選國家文物局2020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藝術館展陳方面,年內策劃并實施一系列古代和當代繪畫、書法及古籍展覽,出版一本珍藏大系——《清代碑學書法》。

非遺保護展示 非遺館邀請12個手工技藝類項目進行展示,策劃及組織口頭表演類非遺項目(傳統戲曲、曲藝)展演共計26 場,其中小劇場大型晚場演出3 場,老茶館下午場演出23 場。春節前夕策劃“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節”系列活動,配套節俗圖文展于南京博物院藝術長廊展出,并舉辦南京剪紙和南京繩結兩場公眾體驗活動。

文化創意 挖掘江蘇傳統文化中的水文化,尤其是運河文化,詮釋出古老運河的歷史文脈在當今時代的活化和傳承。進一步完善部門授權開發管理的有關事項,探索授權開發、跨界聯名等品牌開發模式,初步制定文創資源授權方式與授權付費比例,在館藏資源IP 授權方面取得進展。“5·18 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期間,“博物館在移動·518 文創節”系列活動“博物館人談文創”“把文創帶回家”,以當下最受歡迎的直播帶貨推廣南京博物院文創產品。整場直播各平臺累計在線觀看人數近200萬人次。“國際博物館日”文創主題展“水韻華章——博物館文化創意設計展”以水為媒,以大運河為依托,來自17 家兄弟單位,43 組(套)作品共同展出。參加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獲“金燈塔獎”“優秀展示獎”。主辦2020 第七屆“紫金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面向全國征集依托國內文博資源(博物館和文物保護單位等)創意設計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共計收到稿件718 件(套),共評出164 件(套)入圍作品,并完成終評。

文化交流 2020年,南京博物院參加國內博物館舉辦的展覽15個。除展覽交流外,在老茶館舉辦“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座談會”。座談會以“后疫情時期國際人文交流與合作”為主題,中外嘉賓圍繞后疫情時期開展的國際交流工作、后疫情時期國際合作交流機遇與挑戰等議題進行深入廣泛的交流。活動當晚,2020年國際友人“水韻江蘇·運河行”淮揚菜新中式冷餐會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館舉辦,這是淮揚菜新中式冷餐會在國內的首次亮相。

文物保護 南京博物院承擔省部級以上文保科研課題14 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1 項、國家社科基金1 項、省部級課題8 項、市局級課題4 項;編制文物保護修復方案6個,修復院藏文物、新出土文物和委托單位文物共計205 件(套),熏蒸消毒文物約1140 件(套),開展不可移動文物修復工程3 項。紙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甘肅工作站成立。年內,1 項發明專利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文物典藏 2020年,接收征集部移交征集捐贈文物藏品共計209 件(套),完成1837 件(套)文物的入藏工作,主要有圖書館移交的一普文獻1104 件(套)、展廳考古品373 件(套)、朝天宮玉石器300 件(套)等文物。

文物征集 征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見證物。拾遺補闕豐富院藏,征集到商代青銅觚、明洪武景德鎮官窯白釉云龍紋盤、南唐買地券等重要文物。舉辦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責任人員實習實訓基地書畫培訓班,提升全國進出境審核機構的責任鑒定員的鑒定水平。接收國家文物局調撥美國返還文物藝術品。持續開展涉案文物鑒定、進出境文物審核工作,確保審核工作的嚴肅性、權威性和公正性。

學術交流與出版 舉辦、承辦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論壇、“青年視角——多元與包容的博物館”論壇、長三角博物館文創聯盟工作推進會、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評估會議、江蘇省博物館學會2020年度會員代表大會暨論文研討會、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高質量發展論壇、江蘇省考古學會2020年年會等7 場學術交流活動;出版圖書、雜志共14 本;《東南文化》發行雜志6 期,發行增刊2 期;發表各級各類論文82篇,獲各級獎項25 項、專利授權2 項。

(南京博物院)

表210 2020年江蘇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

表211 2020年江蘇省館藏文物巡回展項目

美術館

【概 況】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美術館47個,較上年增加5個,分別是啟東版畫院(啟東市美術館)、南通市海門區美術館、響水縣美術館、揚州肖峰宋韌藝術館、江蘇省書法院,建筑面積42.25萬m2,全部對外免費開放。全省各級美術館從業人員625人,其中正高級職稱52人、副高級職稱78人。全年舉辦展覽581個,其中自主辦展371個,參觀人次229.2萬人次,其中未成年人參觀人次75.65萬人次。

(省文化和旅游廳)

【江蘇省國畫院】省國畫院舉辦“盛世春光——2020 江蘇省國畫院新春獻禮·賀歲大展”,共展出省國畫院全體畫家新創作品近300 件。該展覽是省國畫院年度創作成果的集中展示,自2011年起連續舉辦十年。組織國畫院部分藝術家前往錢松嵒先生故里宜興市楊巷鎮,舉辦“丹青惠民·2020江蘇省國畫院走進錢松嵒故里新春賀歲中國畫作品展”。春節期間,設計制作《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 | 足不出戶走近“盛世春光——2020 江蘇省國畫院新春獻禮·賀歲大展”》以及《江蘇省國畫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藝術作品主題創作”系列作品展》(共11 期)的線上展示。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9 周年· 江蘇省國畫院中國畫作品展》《江蘇省國畫院近年引進專業人員系列匯報展·秦修平中國畫作品展》,《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特展,《江蘇省國畫院近年引進專業人員系列匯報展·康凱中國畫作品展》,“拈花一笑——吳冠南從藝六十周年作品回顧展”,九九重陽·江蘇省國畫院中國畫書法名家作品展,“金陵風骨 其命惟新——2020 江蘇省國畫院中國畫作品展”,省國畫院近年引進專業人員系列匯報展·郭清杰中國畫作品展,“游于藝:蕭平書畫作品展”和“宋玉麟繪畫小品展”。編輯出版《江蘇省國畫院年度作品展十年文獻集(2011—2020)》總結十年年展經驗,匯報十年來畫院的創作成果。完成省政府重點美術工程《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的全部創作任務,作品高3m、長135m,8月28日,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館與公眾見面。承辦2020年首屆全國“戲曲百戲百人百畫”作品展,“江蘇省抗疫主題美術書法精品展”。與江蘇省書畫院、南京書畫院、無錫市書畫院、徐州市畫院、常州畫院、蘇州國畫院、南通書法國畫研究院、連云港市書畫院、淮安市書畫院、鹽城市書畫院、揚州市國畫院、鎮江書畫院、泰州書畫院、宿遷市書畫院等15 家省、市國辦畫院共同組建江蘇畫院聯盟。實施“新金陵畫派青年人才培養計劃”,擬通過三年兩期培養,創造“新金陵畫派”新輝煌,培養一批青年美術創作人才。推薦申報2020年度省雙創人才2 名、國務院政府特貼1 名、文化和旅游部優秀專家1 名。3人完成2020年度省第五期333 工程人才培養。參加“小康頌·第三屆江蘇美術獎”,有4人獲“江蘇美術獎”、9人獲“提名獎”、5人入選。3 位畫家參加省文化和旅游廳“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風活動”。“江蘇省抗疫主題美術書法精品展”入選作品37 幅。向中央黨史館選送11 件作品,選報43 幅作品參加“百年江蘇·大型美術精品創作工程”。“探訪南石齋——傅抱石先生故居文獻展”入選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項目。

(省國畫院 博 聞)

【江蘇省美術館】2020年,省美術館率先在全國推出網上展廳,重點打造“春節不出門、在家看展覽”系列微信大展53 期。創新與“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合作首推“e 觀藏——每日一美”省美術館典藏精品賞析項目,在全國產生重要影響。“春風化雨:原中央大學的美術教育實踐作品文獻展”獲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展覽項目。“大道景行——江蘇省美術館藏作品中的小康圖景(中國畫、版畫精品展)”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目錄,連續五年入選。“東方神韻——中國經典美術片作品及文獻展”入選2020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大橋記憶:南京長江大橋主題藝術及史料巡展作品集》獲“紐約藝術指導協會(ADC)金方塊獎”,入選“第四屆中國攝影圖書榜”。“宋源文、程勉作品捐贈項目”獲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連續五年(2016~2020)獲獎。年底,省美術館理事會正式成立。

主要展覽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自3月19日起逐步恢復開館。全年共舉辦線下展覽51 場,其中自主策劃展覽16 場,承辦上級主管部門展覽20 場,對外承接展覽15 場。特別舉辦“江蘇省抗疫主題美術書法精品展”,以抗擊疫情為主題,全省藝術工作者用240 件藝術作品,展示抗疫成果。江蘇省美術館首次進行大規模主題收藏,將所有入展作品全部進行收藏研究。全年推出的重要大展有“2020年江蘇省基層優秀美術作品系列展”“百年夢圓——2020·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油畫)”“第11屆江蘇省油畫展”“2020 江蘇省優秀美術家系列展”“江蘇省全面小康主題優秀美術書法作品展”“盛世春光——2020 江蘇省國畫院新春獻禮·賀歲大展”“感悟生活——2019 江蘇省美術館藝術家作品展”等,呈現出江蘇美術“高原”出“高峰”主力平臺的重要作用。自主策劃“坐看云起時——江蘇省美術館20 世紀中國畫專題展”“大道景行——江蘇省美術館藏作品中的小康圖景精品展”“可觸摸的記憶——館藏藝術檔案文獻展”“大美藏真——江蘇省美術館2019年度收藏作品展”等展覽。新館八號公益展廳秉承“藝術讓生活更美好”的策展理念,推出“戲里風華——館藏皮影與戲曲繪畫精品展”“超鏈接——漆·藝對話”等多元藝術品牌展覽。

公共文化教育服務 公共教育活動由線下轉為線上線下多渠道聯動開展。通過官方微信推出“線上公教:徐惠泉解讀齊白石花鳥畫”等系列名家藝術講解視頻,擴大美育輻射面。重點策劃“云觀展·童抗疫少年兒童美術書法作品展”,展示精選的200 件少兒書畫抗疫作品。舉辦品牌公教活動“體驗360——視覺之美走進百姓生活”美術館公共開放日活動,每月一期,為觀眾提供國畫、油畫等多藝術熏陶。省美術館與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新華網聯合打造“中國藝術在發生——‘大家說畫’紀錄片傳播推廣”公教項目,贏得廣泛好評。此外,還舉辦“做客美術館”等常規公教項目,直接受眾3萬余人。文創研發取得新突破,成立江蘇省美術館文創中心,牽頭舉辦“美的傳遞——長三角美術館文創交流展”,應邀參加“水韻華章——博物館文化創意設計展”“第二屆大運河博覽會博物館文創展”等。

美術交流 截至年底,江蘇美術館館際聯盟共有成員館72 家。全年發布聯盟美術館展訊18 期。基于聯盟館各自藏品情況,聯合42 家聯盟美術館舉辦“眾美大觀——聯盟美術館藏精品賞析”線上展覽,推動藏品研究活化。

(省美術館 張 迪)

文化館(站)農家書屋

【文化館】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文化館116個,建筑面積151.83萬m2,全部對外免費開放。各級文化館從業人員2189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736人,正高級職稱58人、副高級職稱290人、中級職稱816人。全省各級文化館組織品牌節慶活動540個,組織文藝活動13055次,其中為老年人組織專場2798次、為未成年人組織專場1811次、為殘障人士組織專場270次、為農民工組織專場511次。全年組織文藝活動參加人次682.11萬人次。全年舉辦訓練班28245次,培訓人次79.1萬人次;舉辦展覽3147個,參觀人次432.29萬人次;組織公益性講座3979次,參加人次25.02萬人次。組織全省文化館系統參加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活動,結合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工作,組織全省文化館骨干參加線上培訓,并組織4個小組深入基層實地進行輔導督查,逐一對全省111家文化館進行驗收評估。

【文化站】截至年底,全省共有文化站1255個,建筑面積464.12萬m2,其中鄉鎮文化站841個、街道文化站414個。各級文化站從業人員557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500人。全年提供文化服務112710次,其中組織文藝活動70175次,參加人次2068.21萬人次;舉辦訓練班33141次,培訓333.12萬人次;舉辦展覽9418個,參觀人數820.56萬人次。全省共有社區文化服務中心6630個,室內面積666.58萬m2;村文化服務中心13553個,室內面積941.96萬m2。

(省文化和旅游廳)

【農家書屋】截至年底,全省農家書屋數量16280個,其中:行政村13326個、涉農社區2802個、自然村152個。舉辦第十屆江蘇農民讀書節暨農家書屋萬場主題閱讀等活動。分別在灌南縣和如皋市舉辦相關省級閱讀推廣活動,啟動農民讀書節、宣講《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全省共開展主題閱讀活動9.8萬余場。完成省政府“綜合提升4000 家農家書屋”民生實事。聯合省財政廳修訂《江蘇省農家書屋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分兩批下達2020年專項補助資金,為4000個農家書屋更新圖書55.55萬冊、期刊13.86萬冊;組織《全國農家書屋出版物更新目錄》推薦申報工作、編制《2020年江蘇省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聯合省農業農村廳組織開展“新時代鄉村閱讀季”,江蘇省和南通市分獲全國“新時代鄉村閱讀季”省級、市級優秀組織獎;聯合省教育廳組織開展“我的書屋我的夢”暑期青少年閱讀實踐活動,吸引讀者52萬余人次,收到農村少年兒童創作參評的作文、書法、繪畫及手抄報等2.2萬件。組織研發兩端一微“江蘇數字農家書屋”,實現在線閱讀、數據分析、智能推送、直播培訓等功能,注冊人數230萬余人、使用次數560萬余人次;同時加大線下推廣力度,在全省13個設區市開展“農家書屋巡展巡講巡演活動”,江蘇學習平臺2020年3月以來推廣各地經驗做法和典型案例230 余篇。應對疫情促進農民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疫情期間,引導支持農家書屋參與信息核查等防疫工作;利用省數字閱讀平臺線上開辟“書香防疫閱讀專題”、開展春耕春種系列直播等,線下把傳承文化、誦讀經典、生態科普、倡導節儉、書畫大賽等活動服務適時送到基層、送到農民朋友身邊。

表212 2020年江蘇省文化場館數量

(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文化館】助力疫情防控 向全省文化館(站)發出以藝戰疫倡議書。利用官網、官微、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產網、江蘇公共文化云平臺,推出數百件戰疫主題群眾文藝作品。編輯出版《文化新世紀》戰疫主題專輯。組織動員全省非遺傳承人以“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為主題進行創作,共收到報送作品600 余件(套),從中遴選148 件(套)作品,其中18 件(套)作品被中國非遺保護中心微信公眾號選用推廣。編輯出版《2020年江蘇抗擊疫情非遺作品集》。1~5月,江蘇公共文化云累計服務人次近470萬人次。其中,直播展演活動9 場,線上觀看人次超72萬人次;上線抗疫專題資源(活動)3360個,累計點播量近230萬次;網絡投票活動9 場,累計參與人次121萬人次;主題展覽(微展)3個,云展覽4 場,點擊量超6萬人次。由江蘇省文化館聯合全省文化館舉辦的“眾志成城·同心戰疫——全省群眾美術攝影作品展”,線上參展人次達5.6萬人次。

群眾文化建設 參與第14 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蘇南蘇中蘇北三個片區初評、終評及文化惠民演出,承辦“乘風破浪再揚帆”第14 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頒獎儀式暨優秀作品展演,獲優秀組織獎;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江蘇優秀群眾文藝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巡演12 場。參與對設區市、縣級文化館第五次評估定級實地檢查工作;籌建和設立江蘇省文化志愿服務總隊辦公室,組織開展文化志愿服務。開展綻放青春·圓夢軍營——江蘇省文化志愿者赴武警江蘇總隊新兵團慰問演出3 場。開展“江蘇群眾文藝主題精品創作調研”。圍繞第14 屆“五星工程獎”,組織專業人員對基層進行文藝創作指導、輔導。舉辦“談重大主題群眾文藝創作”線上講座。組織創作的器樂作品《云帆高張》、音樂作品《把秀發珍藏》《故鄉的柳》等獲第14 屆“五星工程獎”。策劃開展“迎向春光”——江蘇省戰“疫”主題群眾文藝作品線上展演,利用虛擬演播廳技術,借助江蘇數字文化館云平臺,向社會公眾進行傳播。舉辦“眾志成城·同心戰疫——全省群眾美術攝影作品展”“聚焦·戰疫——全省藝術攝影展”“水韻江蘇——大運河沿岸藝術攝影巡展”“吉祥中國·美麗江蘇——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江蘇省群眾美術書法攝影展”。組織推薦江蘇作品參加全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美術作品邀請展、“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美術創作征集展示活動。組織省內優秀作品參與各類專業賽事,在“第15 屆和平杯京劇票友邀請賽”“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上,江蘇省文化館獲優秀組織獎,其中推送的泗州戲《遺產》獲金獎,小淮劇《選票風波》、小品《靜靜的夜》、柳琴戲《老于還鄉》獲銀獎。在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音樂歌曲大賽中,選送作品《暗紅》獲最高獎,并獲金、銀獎各2 件。

公共文化服務 探索公共文化服務“在線、在地”新模式,利用現有劇場陣地資源,整合社會資源,圍繞“文化”“青年”兩個關鍵詞打造“青葵”系列品牌活動,策劃“青葵云樂匯——青年云端音樂會”鼓樓、無錫、泰州、淮安專場,制成每集5 分鐘左右的視頻線上推送,完成“青葵云樂匯”打卡點及相關文創產品設計和加工,將原有線下活動內容逐步轉移到線上線下結合的服務模式中來。策劃舉辦“青葵云畫廊——文化青年云端書畫藝術展:江山壯麗——鎮江昆山古詩詞書法展”,將平面的書法繪畫藝術與具體的聲音圖像光影相結合,吸引更多青年人來文化館打卡。

數字文化建設 截至2020年底,江蘇公共文化云平臺共有900 多家文化館(站)入駐,關注用戶突破110萬人次,注冊用戶超26萬人次,發布活動2.9萬余場,網絡直播觀看量超3700萬余次,線上服務人次超1.1億人次。全年分別在南京、鎮江、鹽城、淮安4 市舉辦4 場全省性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運營推廣培訓班,培訓公共數字服務業務干部近500人,加工制作數字資源500 余分鐘。全省鄉村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應用系統項目(文旅e 鄉村)被省文化和旅游廳、省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評選為2020年度智慧文旅培育項目。通過基層推廣、鄉村運營、平臺數據同步等方式,全省共有超600個鄉鎮,1000個村完成系統的入駐和數據融合,推廣村民數超6000人。緊扣大型活動、重點工作,推動線上線下的業務融合和流程再造。第14 屆“五星工程獎”舞臺藝術作品終評直播觀看量超80萬人次,線上服務量超900萬人次。12月1日,“乘風破浪再揚帆”第14 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優秀作品展演暨頒獎晚會通過國家公共文化云、江蘇公共文化云等平臺直播,全網累計觀看量235.7萬人次。全年江蘇公共文化云服務號、訂閱號、抖音號推送信息瀏覽量超70萬人次。全年累計完成40 余場線上線下宣傳推廣活動。開展公共文化云線上服務志愿者招募活動,全年共招募在線服務志愿者4200 余人。完成與省文化和旅游廳智慧文旅平臺的業務數據對接工作,全省109 家文化館一次性對接,全省共有28 家文化館通過江蘇省文化館公共數字文化大數據平臺客流對接接口將本館客流服務數據上報至大數據平臺。開展跨省聯動直播,與北京、天津、浙江、福建等近10個省聯動,共開展24 場次網絡直播。

非遺保護 2019年報送項目“石小梅—昆曲”“喻湘漣—泥塑(惠山泥人)”“顧永駿—揚州玉雕”獲國家級“優秀項目”。完成江蘇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遴選工作和北京中軸線相關非遺代表性(江蘇區域)項目信息征集工作。編輯發行4 期《江蘇非遺》雜志。正式啟動編輯出版《江蘇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口述史》第一、二卷工作。在澳門舉辦“指尖乾坤——江蘇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織染繡技藝展示展演”活動。主辦“云霞之美,極致之藝——江蘇織染繡精品展”,網上觀看人數達20萬余人次。圍繞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傳承非遺健康生活”主題,策劃舉辦“端午時節佩香防疫”活動。參與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無錫主會場非遺文創展區協調聯絡工作,參與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分會場暨第三屆中國(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活動,聯合主辦“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大運河國際攝影展,參與第三屆長三角非遺節暨大世界“鬧傳統”非遺主題活動。參與成立長三角非遺守護聯盟,簽署《長三角非遺守護聯盟章程》。組織參加第12屆浙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杭州工藝周)、2020年長三角民間藝術文創產品邀請展、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濟南)等活動,聯合長三角兄弟省市主辦2020年“張浦杯”長三角連廂舞邀請賽;長三角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2020“池州杯”長三角民歌邀請賽、第五屆“巴城杯”長三角民歌邀請賽等活動。江蘇省代表團隊屢創佳績。

(省文化館 楊雨竹)

藝術表演場館

【概 況】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藝術表演場館274個,其中劇場77個,影劇院52個,書場和曲藝場4個,音樂廳8個,綜合性場館30個,其他藝術表演場館103個。藝術表演場館建筑面積223.74萬m2,其中演(映)出用房90.19萬m2,資產總計7072320 千元。各級藝術表演場館從業人員531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346人,正高級職稱8人、副高級職稱18人、中級職稱133人。全省各級藝術表演場館座席數202025個,演映(出)場次6.51萬場次,其中藝術演出1.22萬場次,惠民演出0.22萬場,觀眾人次436.67萬人次,藝術演出觀眾301.79萬人次。當年度收入1268455 千元,其中藝術演出收入286679 千元,財政撥款311292 千元,增加值646378 千元。

(省文化和旅游廳)

話劇《朝天宮下》劇照 省文投集團供圖

【江蘇大劇院】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江蘇大劇院堅持守正創新,一方面嚴防疫情,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復工復產工作,劇院全年共舉辦承接各類演出活動650 余場,惠及觀眾50萬余人次。

演出展覽 江蘇大劇院先后為江蘇省交響樂團、南京市民族樂團量身打造“致敬貝多芬系列音樂會”“南京民族樂團暨江蘇大劇院民族樂團系列音樂會”等院團主題演出季,受到廣大藝術愛好者和樂迷的歡迎,演出上座率超八成,較2019年有明顯提升。承接保障省內最大的系列藝術演出活動2020年“紫金文化藝術節”“京昆藝術群英會”。上海歌舞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金承志與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十周年演出季《多想唱歌給你聽》,“貝多芬·命運之聲”——李心草攜中國交響樂團演繹第五、第七交響曲音樂會,合唱交響曲《大運河》、南京民族樂團《解放·1949》、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絲竹里的江南》等音樂會備受藝術愛好者青睞;同時承接特邀劇目展演、大學生戲劇展演。疫情期間,劇院及時將《向經典致敬——紀念貝多芬誕辰250 周年少兒繪畫作品展》《“家的溫度”手機攝影大賽》《2021 百家迎春·江蘇大劇院賀歲版畫第一期如約出品!》等展覽轉為線上。“青春飛揚·2021 中國青年版畫家提名展”展覽評審會相關工作順利完成。截至年底,共舉辦4 屆,來自全國各地514 位青年版畫家被專家推薦參加“青春飛揚”展覽的候選,120 位優秀青年版畫家獲提名參展,累計選送作品近4000 件,共展出339 件,其中40 件作品獲評江蘇大劇院典藏作品。

原創藝術生產 陸續創作生產一批高質量的藝術作品,類型涵蓋話劇、聲樂等藝術門類,豐富劇院藝術生產內容。疫情期間,劇院以童聲合唱團、青年愛樂合唱團為班底,編排童聲合唱作品《一朵雪花》、青年愛樂合唱團公益歌曲《天使的風采》,用溫暖的歌聲助力武漢,致敬醫護天使。組織策劃“六一”童聲合唱團“讓世界充滿愛”網絡直播演出。原創話劇《朝天宮下》7月31日首演圓滿成功,10月獲紫金文化藝術節“優秀劇目獎”,同月受邀參加上海國際藝術節,12月13日作為公祭日演出在江蘇大劇院再次上演,受到上海、南京觀眾、專家及媒體的高度關注與認可。10月20、21日復排原創京劇現代戲《青衣》在宿遷沭陽文化藝術中心巡演。

藝術教育培養體系構建 受疫情影響,江蘇大劇院將演出活動轉至線上,建設完成“江蘇大劇院·云劇場”和云展演,對在劇院演出過的節目進行線上再展示,在指尖打造“永不落幕的演出”。演出經營恢復后,江蘇大劇院以“愛藝課堂”“經典藝術講堂”等活動品牌為載體,通過名家講座、劇評藝評、劇本朗讀、藝術體驗等多種形式,邀請著名指揮家李心草、小提琴家呂思清、青年昆曲演員施夏明、國家一級作家馮亦同等40 余位藝術家與觀眾朋友們零距離接觸。7月劇院推出“江蘇大劇院水滴藝術課堂”藝術培訓,以成人、少兒芭蕾課程、聲樂培訓為抓手,建立特色鮮明的藝術培訓體系。

營銷新陣地拓展 江蘇大劇院加大線上線下推廣力度,先后組織策劃“五一”“雙十一”樂享好時光網絡直播,同時嘗試演出現場在線直播,累計觀眾人次近千萬。發布策略向深度和重點內容聚焦,復工復產內容先后2次被《江蘇新時空》大篇幅專題報道,向援鄂醫務人員贈送專屬“愛醫卡”,向白衣天使致敬。2月17日(大年初六)在江蘇有線“愛藝在線”、中國移動“咪咕視頻”兩大平臺上線10 場音樂會實況。

戰略合作 2020年5月,江蘇大劇院與蘇州新時代文體會展集團、南通文體會展管理有限公司在南通國際會議中心簽署合作協議,成立南通文化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共同運營管理南通大劇院。6月,先后與江蘇省兒童藝術劇院、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南京市分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分別就未來共同創排兒童劇目、推動跨界聯合達成合作意向。12月,在集團成立五周年品牌發布會上,與法國烈火歌劇院、廣州大劇院,與藝術家黎星、王亞彬工作室及北京一未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就以后劇目的創作生產確定更加緊密的聯動計劃,為后續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江蘇大劇院)

表213 2020年江蘇大劇院重要演出活動

猜你喜歡
博物館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館
博物館里的“虎”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2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博物館
小太陽畫報(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誰遠誰近?
博物館奇妙夜
露天博物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激情网|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区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尤物|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在线日本| 亚洲视频二|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午夜日韩久久影院|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www.youjizz.com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一级毛片免费的|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欧美69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性视频一区|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精品国产网| 国产福利观看|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中国精品自拍|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av无码久久精品|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她的性爱视频|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大尺度在线|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国产高清色视频免费看的网址| 91娇喘视频| 成年人国产网站|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极品国产在线|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日韩高清一区 |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五月天网|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