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勞動就業

2021-03-09 05:12:12
江蘇年鑒 2021年0期
關鍵詞:企業

就業狀況

【就業總量】截至2020年底,全省就業總量4893.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57.72%。與2019年末相比,減少10.2萬人、下降0.18個百分點。

從三次產業的就業增長看,第三產業就業比重繼續提高。三次產業就業人數繼續表現為第一產業大幅減少,第二產業略有下降,第三產業持續快速增加。年末,三次產業就業人數分別為675萬人、1943萬人、2275萬人,就業結構也調整為13.8∶39.7∶46.5。

從城鎮就業看,截至年底,全省城鎮地區就業人數達3480.88萬人,比2019年增加39.56萬人。根據人社部門資料,2012~2018年,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均高于上年,2018年新增達153萬人;2019年略低于2018年,城鎮新增就業148.32萬人;2020年受疫情影響,城鎮新增就業低于上年,為132.77萬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位運行。年末,全省城鎮登記失業率3.20%,同比提高0.17個百分點,低于全國1.04個百分點。

(省統計局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城鎮就業】全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32.77萬人,較上年減少15.5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調查失業率分別為3.2%、4.5%,分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4個百分點、1.1個百分點。全省共扶持城鄉勞動者成功創業36.01萬人,帶動就業138.59萬人。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組織開展援企穩崗、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專項公共就業服務活動,促進供需對接,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鎮和二、三產業就業。全年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8.01萬人,累計轉移總量達1993.37萬人,轉移率達77.65%。幫扶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業創業4.72萬人。全年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62.06萬人次,對42.4萬人次新生代農民工針對性地開展崗前、提升和轉崗培訓。

【高校畢業生就業】年內,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若干措施》,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推進行動,落實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社保補貼等扶持政策。10月,江蘇發布全國首部規范高校畢業生精準招聘服務的地方標準——《高校畢業生精準招聘服務規范》。加快推進服務模式創新,舉辦高校畢業生抗疫促就業直播招聘專題活動、“百日百萬網絡招聘”及“百校萬企”高校畢業生線上對接活動。招錄“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400 名,其中支教99 名、支農84 名、支醫40 名、扶貧140 名、水利21 名、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16 名。共設立就業見習基地12689 家,開發青年(含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25.79萬個,組織6.11萬名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遴選497個江蘇省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新增49 家省級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業園),扶持4.93萬名大學生成功創業。依托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平臺,組織開展“江蘇招才月”系列引才活動,通過平臺發布省市風采和就業創業政策,共開展就業政策宣講活動17 場,咨詢服務2.03萬人次,舉辦各類線上職業指導、創業輔導等課程30 余堂。組織9010 家次用人單位參加校園招聘活動,提供招聘崗位6.5萬個次,需求人數21.6萬人次,接收簡歷20.04萬份。全省高校畢業生57.8萬人,總量再創新高。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93.05%,其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6.99%。

【困難人員就業】全省暢通失業人員求助渠道,健全失業登記、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生活保障聯動機制,幫扶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89.54萬人。發放臨時物價補貼363萬人次、5.93億元,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完善就業援助動態管理機制,制定實施《江蘇省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管理辦法》,幫扶30.29萬名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再就業,發放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62.21萬人、27.19億元。

【精準就業扶貧】開展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行動,拓寬就業渠道,加強供需精準對接,落實常住地困難人員認定及就業服務制度,全力穩定和擴大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業規模。與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簽訂框架合作意向書,引入優質企業資源參與就業扶貧。在經濟薄弱地區深入開展“10·17 就業扶貧行動日”活動,更大力度推進精準就業扶貧工作。出臺《關于建立就業扶貧長效化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常態化開展就業幫扶,防止失業返貧,2020年累計幫扶全省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業創業4.72萬人。成立東西部穩崗就業工作專班,深入推進對口勞務協作協議,拓展省際協作范圍,重點實施面向湖北的“6+1”扶貧專項行動,全年新增7758 名對口地區貧困勞動力赴蘇就業,其中陜西省5183人、青海省西寧市和海東市366人、貴州省銅仁市2209人,吸納88.18萬名中西部貧困勞動力。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延伸閱讀:

南京大學2019 屆畢業生就業數據

2020年1月,南京大學發布《2019 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南京大學2019屆共有7980 名畢業生參加就業,其中本科畢業生3065人,碩士研究生4038人,博士研究生877人。2019 屆畢業生中,來自江蘇的最多,達2883人,之后依次是安徽和山東,畢業生人數分別達690人和460人。

《報告》顯示,南京大學2019 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98.72%。其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8.43%,碩士畢業生就業率99.11%,博士畢業生就業率97.95%(數據截止時間:2019年11月30日)。從就業地域看,在東部地區就業4574人,占87.34%;在中部地區就業351人,占6.70%;在西部地區就業312人,占5.96%。在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和北京市就業的最多,分別達2464人(47.05%)、733人(14.00%)、434人(8.29%)、433人(8.27%)和306人(5.84%)。畢業生在蘇浙滬、廣東、北京五地就業的學生人數占總體的83.45%。除江蘇省和上海市外,本科生中到廣東省(10.36%)、北京市(7.28%)、浙江?。?.98%)就業的也較多。碩士畢業生中到浙江省(9.69%)、廣東?。?.02%)、北京市(5.74%)就業的較多。博士畢業生中到浙江省(5.19%)、安徽?。?.39%)、北京市(4.26%)就業的最多。南京大學2019屆畢業生中去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就業的比例為80.75%,去地級市就業的比例為17.34%,去縣級市及縣以下地區就業的比例為1.91%。從就業行業分布來看,南京大學2019 屆畢業生分布較多的行業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教育,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從畢業生入職單位性質分布來看,南京大學2019 屆畢業生就業前三類單位分別為民營企業1323人(25.26%)、國有企業1033人(19.73%)、三資企業825人(15.75%)。

《報告》顯示,南京大學2019 屆畢業生中QS 世界大學排名(2020)前100 名高校(不含大陸高校)深造的人數為565人,占所有出國出境畢業生的73.09%;QS世界大學排名(2020)前50 名高校(不含大陸高校)深造的人數為435人,占所有出國出境畢業生的56.27%。《財富》世界500 強排行榜(2019)上榜企業就業人數為940人;《財富》中國500 強排行榜(2019)上榜企業就業人數為383人;中國民企500 強就業人數為59人。錄用國家公務員528人,其中選調生232人。

南京大學2019 屆被調查畢業生中,平均薪酬16.26萬元/年。其中,本科畢業生薪酬均值14.62萬元/年;碩士畢業生薪酬均值16.57萬元/年;博士畢業生薪酬均值17萬元/年??傮w而言,博士生的薪酬水平大于碩士生,碩士生的薪酬水平大于本科生。2015~2019年間,南京大學畢業生薪酬水平逐步攀升并保持在較高水平,從2015年的9.8萬元逐步增加到2019年的16.26萬元。

(資料來源:南京大學《2019 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表240 南京大學2019 屆畢業生就業率分析

表241 南京大學2019 屆畢業生的就業省份分布

表242 南京大學2019 屆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

表243 南京大學2019 屆畢業生入職單位性質分布

就業服務

【企業用工服務保障】疫情期間,對“三必需一重要”企業,實行清單式管理,設立工作專員,全面準確了解企業用工缺口,多渠道采取靈活用工、勞務派遣、臨時借調等方式,有效滿足重點企業階段性用工需求,共幫助125 戶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招工5843人。人社、公安、交通、衛生健康、鐵路等部門建立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一站式”保障機制,政企聯手、通力協作,由政府出資或補貼開通專機25 班、專列48 趟、專車3001 輛,為3884 戶企業直達送工83624人,推動成規模、成批次、點對點安全有序返崗。簽訂長三角地區企業復工復產復市就業招工協議,與河南、湖南等勞務大省簽訂合作備忘錄,與湖北、四川、安徽省簽訂勞務合作協議,開展省際勞務用工對接,助推企業復工復產。

【就業風險應對】及時出臺疫情防控期間穩就業保用工、優化招工服務助推企業復工復產等17條針對性措施,穩定用工崗位。依托全省企業用工信息監測平臺,對全省5550 戶重點企業開展常態化動態用工監測。緊盯外貿進出口等重點領域,做好11686 戶中美經貿摩擦企業用工監測。落實失業保險金提標、放寬失業保險申領期限和階段性實施失業補助金、提高價格臨時補貼等政策,暢通失業保險金申領渠道,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制定實施全省防范應對大規模裁員和失業風險“1+4”工作預案,強化對重點群體、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失業動態監測,分級分類分區提出應對措施,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規模性失業風險的“底線”。

【就業服務專項行動】聯動開展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等公共就業服務專項行動。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期間,全省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共舉辦專場招聘活動1934 場次,提供公共就業創業服務113.46萬人次,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4萬人次;民營企業招聘月期間,全省共組織13179 家民營企業參加招聘活動,提供崗位信息319352個;金秋招聘月期間,全省共舉辦招聘活動688 場次,提供就業崗位414691個。

【百日千萬網絡專項招聘活動】集中開展以線上為主的系列特色專場招聘,提供職業指導、職業技能培訓等全方位服務,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便捷高效的對接渠道?;顒悠陂g,全省共開展網絡招聘會1272 場次,組織近6.5萬余家次用人單位,累計發布崗位122.24萬個次,網絡招聘會求職72.77萬人次;現場招聘會785場次,進場招聘單位3.23萬家,累計發布崗位50.47萬個次,現場招聘會進場人數24.45萬人次,收取簡歷數9.5萬份,達成初步意向4.47萬人;舉辦貧困勞動力專場32 場次。

【職業培訓】圍繞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制定專賬資金使用管理、“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證書、以工代訓等10個政策文件;出臺工業和信息化產業、通信行業、快遞行業等12個專項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培訓計劃;推出農村電影放映員、人工智能產業行業和長江禁捕退捕漁民等3 項培訓補貼政策。應對疫情挑戰,全省1500多所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全年96萬人次的參訓學員“零”感染。研究部署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向社會征集并推薦41個優質線上培訓平臺,實施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全年線上培訓注冊人數近170萬人,開展補貼性線上技能培訓145萬人次,補貼資金5.2億元。實施企業穩崗擴崗專項支持計劃,將以工代訓作為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年共幫助379萬名職工穩定工作崗位、提升技術技能,發放以工代訓補貼資金23.6億元,惠及企業33萬家。以高級技師繼續教育為重點,開展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培訓37個班次,參訓高級技師近1000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659萬人次,使用補貼資金41.7億元,其中專賬資金40億元,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3.3萬人。

現代農業讓海安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圖為海安高新區周吳村農民在苗木基地日光溫室管護花草。翟慧勇 攝/視覺江蘇網供圖

【創業支持】繼續實施全民創業行動計劃,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共扶持城鄉勞動者成功創業36.01萬人(其中大學生4.93萬人),帶動就業138.59萬人。落實創業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創業者發放一次性創業、創業場地租金、創業帶動就業等財政補貼,全年全省共發放各類創業補貼13.32萬人次、2.95億元。完善“富民創業貸”,允許合理展期、合理分擔利息、壓縮辦理時限、上線審批系統,全年共發放富民創業擔保貸款4.62萬筆、70.4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2%、123%。創新培訓機制,建立全省創業培訓項目備案制度,建設省級創業培訓項目庫,提高培訓質量,適應新經濟形態,不斷發掘創業潛力。全年全省開展創業培訓23.32萬人。建設創業載體,新增省級創業示范基地54個,全省建成縣級及以上創業載體3116個,其中國家級創業示范基地6個、省級創業示范基地441個。全年全省新遴選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497個,每個給予10萬元一次性補助,全面激發創業創新動力。優化創業服務,組織“創響江蘇”創業指導專家團提供“微課堂”線上公益服務,充分釋放“互聯網+創業指導”的巨大潛力和動能,為城鄉創業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在線學習平臺。營造創業氛圍,組織“創響江蘇”創業創新大賽,著力釋放創造動能,選送項目參加“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獲獎數量居全國首位。

【職業技能鑒定】全省有95.96萬人次參加職業技能鑒定,84.12萬人次取得不同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平均通過率達87.66%。其中高級工以上鑒定取證人數20.88萬人,占取證總人數的24.82%。全省開展259個職業(工種)的技能人才評價,評價人數排前15 的職業(工種)共計619450人,占評價總數的73.64%。其中,居民服務人員、機械加工人員、機械設備修理人員是江蘇技能人才評價的主體,占全部評價人數的74.56%。全省統一鑒定職業含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保安員、勞動關系協調員等3個職業,全年鑒定33484人,合格12830人,合格率38.3%。共有1251家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備案機構,109886人次獲相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其中,五級20892人次、四級32286人次、三級51958人次、二級4255人次、一級495人次。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勞動權益保護

【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系保障】制定妥善處理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系問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加強企業裁員指導等政策文件,指導企業依法依規妥善處理特殊時期勞動關系,創新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方式,引導通過協商方式解決勞資糾紛。鼓勵企業靈活組織生產,對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生產訂單不均衡的企業,可通過與職工代表集體協商一致后,采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穩妥做好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企業的勞動關系處置等工作,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強化勞動用工指導服務。進一步暢通各類舉報投訴渠道,推行“線上”執法維權,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全面落實醫療衛生機構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待遇,對35114 名一線醫務人員發放臨時性工作補助超1億元;對支援湖北的一線醫務人員每人發放6000元一次性慰問金和每人每天300 元生活補貼,其薪酬水平在疫情防控期間提高2倍;向承擔防控任務重、風險程度高的醫療衛生機構等事業單位,一次性增核5%~15%的績效工資總量;提高衛生防疫津貼標準,將防疫津貼發放范圍擴大到全體一線醫務人員,人均月增資300 元;增加援鄂人員10天帶薪年休假,并組織其免費療養休養。

【和諧勞動關系創建】11月,成立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總工會、省家政行業協會等部門組成的全國首家省級家政行業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委員會,指導開展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創建,推動“中介制”向“員工制”企業轉型實施。年內,全省開展“和諧同行”千戶企業培育共同行動,對全省千余戶和諧企業開展信用激勵。深化國家級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改革試點建設,獲準建設全國和諧勞動關系綜合試驗區1 家,建成省級和諧勞動關系綜合試驗區4 家、示范園區32 家。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總工會等部門聯合制定開展集體協商健全產業工人薪酬激勵機制的指導意見,實施“穩就業促發展構和諧”集體協商行動計劃,聯動開展集體協商要約行動,印發2020年“共克時艱保發展 攜手共商促和諧”集體協商十大典型案例。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集體協商】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發展的影響,省總工會出臺《關于開展集體協商應對疫情影響助力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關于開展集體協商健全產業工人薪酬激勵機制的指導意見》,推動健全產業工人薪酬激勵機制,全省有近600 家企業簽訂職工技術創新專項集體合同或開展“能級工資”集體協商。舉辦“健全產業工人薪酬激勵機制集體協商工作專題培訓班”。源頭參與籌備集體協商立法,編制《關于江蘇省集體協商立法建議》《江蘇省集體協商條例(建議稿)》。建立家政行業省級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委員會,引導規范行業勞動關系。印發《江蘇工會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管理辦法》和《關于制定縣級及縣以下工會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推進集體協商競賽活動,探索新業態領域集體協商工作。舉辦集體協商職工代表參與式培訓班。征集集體協商優秀案例編印成冊。出臺《關于加強女職工特殊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協商工作的意見》。

(省總工會)

【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簽訂】全面實施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合同制度,重點規范小微企業和勞務派遣企業用工行為,企業工資集體協商不斷提質增效,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和已建工會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保持在98%和95%以上。全年全省累計審查企業集體合同15.1萬份、企業工資集體合同7.19萬份,分別覆蓋職工975.17萬人、515.87萬人。

【企業薪酬調查及信息發布】在全省8600余戶企業開展薪酬調查,涉及職工148萬人,首次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門戶網站公開發布《江蘇省企業薪酬調查信息(2019年度)》。

【欠薪治理】宣傳貫徹《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制定任務和責任“雙清單”,組織實施各設區市政府專項考核,下發欠薪線索處置等專題通報,壓緊壓實部門和屬地責任。細化工資專用賬戶、工程款支付擔保等執行標準,推行工程建設領域查欠薪、查制度、查責任“一案三查”,依托建筑工人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全鏈條監控在建項目用工考勤、工資支付等情況,將1.1萬個在建工程項目納入監管,為430 多萬名農民工代發工資近500億元。全面暢通網上線下維權渠道,深入開展根治欠薪夏季和冬季專項行動,逐級組建根治欠薪工作專班,實行信訪、人社、住建等部門聯合接訪、信息互通和聯動化解機制,“清單式”整治化解欠薪信訪事項。加大行政司法和失信聯合懲戒力度,嚴厲打擊欠薪逃匿等惡意行為,嚴格執行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和重大違法行為公布制度。2020年,全省為2.21萬名農民工追發工資1.85億元,公布重大欠薪行為151 起,省級公布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企業12 戶,公安機關立案偵辦欠薪涉嫌犯罪案件225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64 名。

【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組織開展2019年度勞動保障書面審查和2020年度雙隨機抽查檢查工作,落實“雙隨機”抽查和重點監督檢查相結合的日常巡查機制,全省共主動監察用人單位7.7萬戶,通過網上書面審查用人單位34.3萬戶。推動一體化平臺勞動保障監察子系統、勞動關系調度指揮子系統和信用管理子系統建設,高效運行勞動保障監察聯動舉報投訴平臺,共接受舉報投訴4.39萬件,督促繳納社會保險費0.74億元,補簽勞動合同2.46萬人,為5.95萬名勞動者追發工資等4.89億元。加大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力度,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查處未經許可和登記擅自從事職業中介活動案件641 件、違反就業管理規定的其他違法案件42 件,責令退賠求職者中介服務費、押金或其他費用10 余萬元。開展化工產業保留生產企業依法用工專項行動,糾正違規使用勞務派遣人員422人,責令單位改變用工方式,直接與從業人員簽訂勞動合同765人。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延伸閱讀:

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率先之舉

(資料來源:“百年征程初心永恒——中國共產黨在江蘇歷史展”)

拓展資料·發布《江蘇省2019年企業薪酬調查信息》12月18日,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發布《江蘇省2019年企業薪酬調查信息》,以企業中不同職業從業人員工資報酬水平和不同行業企業人工成本狀況為調查內容的抽樣調查,以期反映本地區勞動力市場價格狀況。資料內容主要包括不同職業從業人員工資價位、部分行業技能人才工資價位和不同崗位等級從業人員工資價位數據。

表244 2019年職業中類從業人員工資價位

(續表)

表245 2019年部分行業技能人才工資價位

(續表)

表246 2019年不同崗位等級從業人員工資價位

(江蘇年鑒雜志社搜集整理)

猜你喜歡
企業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4期)2022-06-05 07:53: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企業
當代水產(2021年5期)2021-07-21 07:32: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1年4期)2021-07-20 08:10:14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夜夜爽免费视频| 国产激情影院|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538国产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无套av在线| 久久黄色视频影| 亚洲综合香蕉|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国产午夜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欧美日韩另类在线|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91亚洲视频下载| 波多野结衣二区|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三级网站| 夜夜操国产|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白丝av|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www.国产福利|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色精品视频|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一级|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狠狠色丁香婷婷|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午夜激情婷婷|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欧美一级在线看| 在线色综合|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欧美国产视频|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中文纯内无码H|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播五月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二区|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