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中
如何快樂,眾說紛紜。俗語說,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青春常在。如果一個人能長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就能讓身體各項功能得到協調,那么他也就掌握了長壽的鑰匙。
從醫學角度講,一個人的情緒不但受心境影響,一定程度上還受大腦細胞間專司傳遞信息的神經遞質調控。換句話說,這些神經遞質的變化可以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情緒。腦神經遞質指的是將信號從一個神經細胞傳遞到另一個神經細胞的化學物質。其種類繁多,各司其職。常見的與精神活動關系最為密切的神經遞質有兩種:一種是興奮性神經遞質,如谷氨酸、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另一種是抑制性神經遞質,如5-羥色胺、乙酰膽堿、γ-氨基丁酸等。
興奮性神經遞質刺激大腦可讓情緒更活躍,使人充滿活力,心跳加快,增加信心和記憶力等。但如果這類神經遞質活動過強,興奮抑制失衡,可致情感障礙,引起失眠,甚至表現出鮮明的幻覺、妄想等精神癥狀。如果這類遞質功能相對低下,則可表現為情感淡漠(不開心)、意志減退等。此外,多巴胺不足,還與抑郁癥的發生密切相關。
抑制性神經遞質則有平靜情緒,促進快樂,降低焦慮,改善睡眠等作用。研究發現,抑制性神經遞質5-羥色胺功能活動降低與抑郁癥患者的抑郁心境(情緒低落、不開心),食欲減退,失眠,晝夜節律紊亂,內分泌功能紊亂,焦慮不安等密切相關,甚至可產生各種各樣的軀體化癥狀,如頭暈、胸悶、胃脘不適。這些由神經遞質改變引起的癥狀,正是心理障礙的特征。
影響了大腦細胞間的神經遞質,也就影響了一個人的情緒,影響了一個人的快樂。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大腦細胞間的眾多神經遞質保持著一個動態的平衡,故情緒是穩定的、理性的。
大體而言,遺傳因素、心理社會因素、性別、年齡、生活中重大而較持久的不愉快事件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腦細胞間眾多的神經遞質。
嚴重而持久的不愉快事件,可極大地抑制5-羥色胺的水平,反過來又極大地抑制人的情緒,進入惡性循環。
多巴胺分泌不足與抑郁癥有關,原因也很復雜,比如說和個人情緒本身有關,也和個人的生活狀況、現患疾病等有關。一些藥物對神經遞質也有影響,包括復方降壓片中的主要成分利血平,還有一些抗癌藥、避孕藥、皮質激素、倍他樂克(約5%會有影響)等。當然,這些藥物可能只是對個別人影響較為明顯,對多數人可能幾乎沒有影響。酒精對神經遞質也有影響。
當一個人的不良情緒持續兩個月以上,還是想不開放不下,快樂不起來,那就要考慮是不是有了心理障礙,這時就應該看心理科醫生。
一則可以讓醫生進行心理疏導,二則如今已經有了不少用于調節神經遞質的藥物,針對性強(主要是調節多巴胺、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效果較確切,會使一些消極的思維變得積極起來。
曾有一位老人,被人騙了一筆不小的錢財,因此長久悶悶不樂,怎么勸說都沒用。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后,神經遞質調整了,心情也慢慢好了起來。
心情不好可伴有多種軀體化癥狀,如乏力、頭暈頭脹、失眠、胸悶、氣短、心悸、胸口不適、腹脹等。很多人常選擇到綜合醫院診治,結果是反復檢查無果,長久治療無效,醫療費用花費不菲,而痛苦不減。這時,我們也要考慮到心理障礙、大腦神經遞質紊亂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就醫,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