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嘉徽,宮紅陽,郭 芳
(河北農業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1)
在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背景下,水資源過度開發、使用粗放等問題比較突出。果樹是農業耗水量較大的作物,同時河北省是我國重要的果品產區,果樹70%分布在灌溉農田區,果園灌溉由于受經濟、技術等因素的影響,大水漫灌相當普遍,每次灌水量達90~105 m3/畝,其中蘋果、梨用水達250~300 m3/畝。黑龍港區域地處海河南系的下游,由于水資源、人口與耕地資源之間的不協調發展,使該區域成為我國最缺水的地區之一。該區域水果種植主體以散戶為主,果樹灌溉形式多以大水漫灌為主,且灌水期與灌水量不能進行科學的規劃應用,從而導致水資源浪費。本文在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對河北省黑龍港地區的農戶展開問卷調查,運用定性分析等對該區域內農戶應用節水灌溉技術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分析。
在現實中,影響被解釋變量的因素往往不止一個,因此需要用到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模型如下:
其中β0為截距項,β1、β2、β3、β4、β5、β6分別為年齡、農民素質水平、水資源稀缺程度、節水技術推廣度、政府補貼、果樹種植面積,我們主要從這六個方面對采用節水技術和不采用節水技術的行為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影響果農對節水技術認知和采用行為的相關因素。通過對模型的反復檢驗,進行逐步回歸,并對各變量對于被解釋變量的影響程度進行比較分析,最終去除了一些對于被解釋變量不太明顯的變量,結果如下:

表1 Eviews軟件計算輸出結果
通過分析,最終可得回歸模型為:

F=22.75,由此可知,此模型有效。通過以上回歸分析,我們可知影響果農節水技術采用的主要因素是水資源稀缺程度、政府補貼和果樹種植面積。黑龍港地區的水資源短缺,而水資源作為農業生產的必備資源,在水資源緊缺的情況之下,果農節水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就顯得尤為重要,其二者之間呈現一種正向變動關系。在其他影響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水資源的稀缺度每增加1單位,則節水灌溉節水的應用便會增長0.04個單位。另外,政府的補貼對于果農節水技術的應用推廣也起到了重要的影響,政府補貼的力度越大,農戶采用節水技術的意愿越大,當政府對果農節水技術推廣的補貼為1 000元時,則節水灌溉節水的應用便會增長2.86個單位。
應用和推廣農業節水技術,不僅能提高我國農業發展程度和農業生產效率,還能節約水資源和保護環境,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應加大使用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和促進農業全面發展。加強農業水資源的管理,對水資源治理不是一個短期內就能完成的任務,需要全面管理我國江河、地下水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如江河、地面水等。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一種自然資源,我國又是一個農業大國,用水量的持續增長,也加重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首先,應嚴格管理水資源使用,對違反水資源利用規則的情況,應予以嚴厲打擊。此外,政府應加強水資源監管工作,對水資源實行信息化管理,形成動態水資源監管和控制網絡,加強對水資源的基礎設施,形成及時、準確度高的水資源監管系統,實現自動化和信息化的水資源管理。
就目前情況來看,大多農戶長期選擇大水漫灌、引渠水、河水灌溉等方式進行灌溉,導致新技術難以推廣,節水政策難以有效實施。為此,應盡可能提高農戶的專業化水平及其對新技術的接納使用程度。首先,提高農戶的相關素養,對其進行適當的培訓,針對新技術應用上可能出現的問題集中進行解決,增強新技術的可操作性。其次,對于我國部分地區節水灌溉技術認知短缺的情況,應主動實現農戶節水意識的提高,通過運用宣傳教育、入戶宣講等方式改變農戶的節水觀念,提高其節水意識水平,從而實現節水技術的順利推廣。
政府在新技術的推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面對新技術推廣難的問題,政府可以采取適度的激勵支持措施,調動農戶的積極性。由于農業節水技術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可操作性及應用性相對較差,為此,可以對農戶實行水價優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農戶用水價格,降低農戶的生產費用,保障農戶的生產收益;對于積極主動應用農業節水技術進行生產灌溉的農戶給予適度獎勵,可適當減免其相應年份的農業技術費用。另外,政府等相關部門應加快建立農業節水技術補貼機制,適度降低農戶的生產成本,從而增加農戶的接納程度,推動農業節水技術的全面發展。同時,政府部門應當對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采取一定的政策保護,為農戶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切實實現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