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頤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巖萍

陽光頤康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巖萍
一邊是機構床位空置率高達50%,一邊是大量獨居老人空巢老人缺乏照護。如何化解我國當前養老面臨的這一難題,陽光頤康(北京)養老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光頤康”)成功摸索出“機構嵌入社區 高效服務家庭”的新路。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陽光頤康在短短5年時間就打造了兩個省級創新示范基地,實現自營及顧問管理養老床位近千張,培訓、輔導多家醫養結合項目成功開業,特別是他們打造的德州心湖陽光頤養中心得到社會各界好評,時任民政部部長的黃樹賢親臨中心視察調研,給予高度評價。
陽光頤康的發展之路可總結為“四部曲”。
陽光頤康成立于2015年11月,是陽光保險集團投資成立的專業養老、居家護理服務公司。2016年,陽光頤康受托管理山東德州的兩個公建民營項目,在項目改建之初就全程參與設計,按照“社區公共會客廳”的理念,建設沒有圍墻的養老院,將機構真正融入社區,消除老人的隔離感。在功能規劃時,將廚房及餐廳改為可面向社區服務的窗口,為兩年后取得市民大食堂牌照打下堅實基礎。
由于運營提前介入項目建設,場景的設置及物品的配置都是圍繞老人的真實需求展開,讓老人進入到機構感覺到的都是溫馨、舒適、有溫度。有了前期設計鋪墊,后期的運營不論是動線還是功能使用都非常流暢,服務理念在家的場景與氛圍下得以體現,投資也得到有效控制。
陽光頤康在機構籌備之初,就提出簡單、高效的原則,將美國《清單革命》的理念及方法應用到日常工作及培訓中,極大地降低了溝通成本,實現全套標準化體系的落地。在美國全套CCRC運營管理體系的基礎上,經過在中國多年養老機構的實踐,把機構從銷售到簽約、從入住到結算,涉及各個運營部門的環節、流程、表單,進行優化和提煉,確保每個員工按照標準執行,同時減少無效溝通。比如養老機構的一線護理員,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工作量又大,陽光頤康最后給到護理員手上,需要他們獨立填寫的完整表單就兩張:一個是《護理巡查記錄》表,只需對影響護理質量最關鍵的五個指標打鉤;另外一個是《護理服務日志》,只需對住戶的日常生活起居中的關鍵內容打鉤或精準描述。而這兩張表格看似簡單,其實關鍵指標的設置及內容的填寫,都是來自專業經驗的總結。“預見需求”把控質量點,減少意外的發生,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陽光頤康同時創建了獨有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QA)和績效管理體系,將養老機構重要、關鍵指標都在一張表里體現,這里面包括入住情況、護理質量點(壓瘡、墜床、走失、跌倒、嗆咳……)、住戶滿意度、活動參與度、員工離職率、食品成本與衛生、安全事故等,幫助管理者、投資者快速掌握機構真實、動態的運營情況,也特別適合異地機構的管控。同時,員工的績效也與質量報表掛鉤,極大地激發了一線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了他們的工作責任感。
正是有了“預見需求”這樣的專業能力,德州心湖陽光頤養中心運營狀況良好,獲社會各界好評。2018年11月22日,時任民政部部長黃樹賢親臨中心視察調研,給予高度評價。該中心2019年被認定為德州市首批市民大食堂試點單位,12月通過山東省養老服務標準化驗收;2020年通過了山東省養老機構等級四星級評定。
一個養老項目的成功有很多要素組成。一是精挑細選的物業位置;二是行業政策的掌握與應用;三是高質量的服務與培訓體系;四是不斷復制與擴張的模式;五是便宜的資金成本與穩定的現金流。即使以上條件都滿足,其實還有一個特別關鍵的因素,那就是“人”的問題。人才是養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陽光頤康的成功,得益于有一個核心人才團隊。公司的創始團隊,有來自美國的護養專家,有國際五星級酒店管理經驗的高管,有三甲醫院多年護理經驗專業人員,都曾共同籌備開業運營管理國內首家CCRC社區,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建立了完整的運營管理體系。
在護理人才建設方面,陽光頤康倡導關愛文化,把關愛員工與關愛老人放到同樣重要的位置,從成立之初就做好企業文化的宣貫。以心湖陽光頤養中心為例,當年招聘的員工,經過三個月的培訓與淘汰,隊伍保持非常穩定,尤其是一線員工,經過扎實的訓練,流程非常熟練,工作得心應手,老人、家屬都滿意,獲得社會各界贊譽。
陽光頤康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也開展對外的管理輸出,將自創的十四模塊情景教學模式應用到項目籌備開業中,效果顯著。商河縣中醫醫院社會福利中心是由政府投資、民政局承建、醫院管理的重點建設項目,是濟南市縣級城市中第一家養老康復中心,建筑面積19771平方米,設置床位400張。陽光頤康受托為該中心提供開業前業務指導、制定市場營銷方案、組建團隊及專業人員上崗培訓,幫助院方建立全套運營管理體系,順利開業并取得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最難能可貴的是,開業至今,機構的運營團隊基本是零流失,服務質量穩定。
都說養老行業盈利難,其實很多時候是商業模式不清晰導致的。
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未富先老”的現狀下,為養老買單的井噴時代尚未到來;不論服務哪類客戶群,我們一定要問清楚:到底是誰在付費?企業到底掙的是哪部分人的錢?是人頭計費的服務差價,還是可以走醫保或長期護理險的醫療護理價格差?是養老地產的地價差,還是資產增值差或品牌溢價差(管理輸出、培訓等)?
例如,陽光頤康在北京的兩家養老驛站,立足社區輻射居家,在創立之初,也比較艱難。隨著養老服務流量補貼政策的落實及家庭養老床位的開通,驛站服務半徑延長,日常流水穩步增長,企業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總之,通過5年的探索實踐,陽光頤康找到了一條“機構嵌入社區、高效服務居家”的發展路徑,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機構的輻射帶動功能、社區資源的鏈接整合功能,從而實現了居家服務的精準高效,達到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