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鄧大洪

宋聰賢 (右) 為老人理發
“養兒防老”,是我國農村沿襲了幾千年的養老模式。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加快,大量年輕人涌入城市務工,空巢老人急劇增加,大量高齡老人沒有人照護,“一鍋飯吃一天,一個菜吃三天”是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陜西省周至縣“70后”農村姑娘宋聰賢,為化解農村養老難題,在農村創辦了養老服務中心,解決了120多位農村老人吃飯等生活困難問題,深受家鄉父老喜愛和社會各界好評。2016年,宋聰賢被西安市老齡委評為“孝親敬老之星”;2017年被授予“敬老愛老先進個人”;村民送給她“無私奉獻?愛老舉善”的錦旗更是對她的最大褒獎。
宋聰賢,1970年生于周至縣終南鎮新村,自幼良好的家庭教育培養了她善良、仁愛和孝親、敬老的美德。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孝心與愛心變為了她的實際行動。
隨著社會的發展,村里的年輕人大多進城務工去了,老人們又不愿意隨兒女進城,便留在農村孤寂而無奈地生活著。尤其是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一日三餐成了他們沉重的負擔。各種老年疾病,常常給老人帶來極大的痛苦。有的老人因突發疾病得不到及時救治和照顧而死亡。對于這些,宋聰賢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于是萌發了創辦養老服務中心的念頭。
2015年,宋聰賢和丈夫商議,在村內自費籌辦了一所“仁愛之家老年餐桌”,為本村20多位留守老人提供娛樂、用餐等服務,后更名為“周至縣樂頤養老服務中心”。她從創辦養老服務中心起,先后投資30多萬元。雖然現在還欠著許多外債,但能為這么多需要照顧的老人“盡一份兒女之孝”,宋聰賢覺得自己心里是熱乎的,她常說:“看到老人的滿面笑容也就滿足了!”
開辦養老服務中心初期,一無場地,二缺資金。于是宋聰賢找到娘家,想借用娘家的三間舊房。90歲高齡的老父親見女兒想辦養老中心,喜出望外,說道:“娃有這樣的孝心和愛心,我大力支持,房子你用吧!”并叮囑她“一定要辦好呀!”
老父親對女兒的支持,給了宋聰賢巨大的動力。沒有資金,她與丈夫商量拿出了準備修自家房子的15萬元,把那三間房修繕一新,裝修了休息室,搭建了200平方米的遮陽棚飯廳,購買了壓面機等廚房設備,并聘請了炊事員。
辦養老服務中心不僅經濟壓力大,而且還要受到別人的議論。有人說:“現在的人都為自家掙錢,她還要花自家的錢,到底是為了啥?”還有人用嘲笑的口氣說:“干那事一天兩天可以,看她到底能堅持多久?”甚至還有人說:“她是想出人頭地,誰知道她想給自己撈取什么好處?”對于這些議論,宋聰賢一笑了之。
2015年8月,“樂頤養老服務中心”開始運行了。中心每月只收每位老人150元,20來人繳納的錢也只夠兩名廚師的工資,而吃飯的正常開銷需要她自籌資金解決,為此她欠下了數萬元的外債。正當宋聰賢躊躇滿志地想大干一場的時候,自家婆婆病了,她說服丈夫放棄縫紉店的生意,讓他一心一意地在家照顧婆婆,自己則全身心地放在辦好養老中心上。
201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宋聰賢遇到了樓觀商會會長王建全。王建全也有服務老人的想法,便鼓勵宋聰賢在樓觀臺附近再辦一處養老服務中心,王建權把160多平方米的商會服務中心打造成養老服務中心給她用,并提供整套廚房用品。當年9月,樓觀新鎮樂頤養老服務中心開業了。該中心從開辦時的40多位老人就餐,發展到現在的60多人,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2019年,宋聰賢繼續在廣濟鎮廣濟村創辦了第三所養老服務中心,解決了40多位老人就餐等困難。為保障養老服務中心健康發展,宋聰賢建立了比較健全的工作流程。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面臨的一項重大的社會問題,農村更是重中之重,需要有愛心、有善心、愿奉獻的人來“拓荒”農村養老服務事業。“我雖然微不足道,但我愿意全身心地去做,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為農村老人奉獻愛心、為國家分憂。”宋聰賢說。
奉獻和執著是宋聰賢能在農村開展養老服務事業的根本和動力。盡管宋聰賢為創辦養老服務中心欠下了不少外債,加上久病婆婆的醫療費等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但熱愛養老事業、對養老事業充滿信心和執著的她,并沒有被這些困難嚇倒。“我能夠克服的!”宋聰賢說。有許多人辦社會公益事業,是憑一時的沖動和一陣子的熱情,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往往半途而廢。辦成功一件事,靠得是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宋聰賢就是這種有恒心、有毅力、能實干、困難壓不垮的堅強女性。
不斷地提高服務質量是辦好養老機構的生命線。宋聰賢雖學歷不高,但她善于學習,懂得“服務質量就是服務行業的生命線”這一硬道理。她不斷地改善服務設施,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服務質量,贏得了老人的信任和社會的好評。有一位90歲高齡的老人贊揚說:“托共產黨的福,聰賢為我們辦了一件好事,十分感謝她!”
設施齊全、制度完善、管理細心、服務到位、飯菜可口、態度和藹,老年人能在此幸福地過好每一天,這是鄉民們對宋聰賢開辦的養老服務中心的評價。
宋聰賢開展農村養老服務中心,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她并不滿足于現狀,仍在繼續探索新路子。“我會在養老服務這條路一直走下去,開辦更多的養老服務中心,為社會和家庭排憂解難,讓更多的老人享受生活、享受人生。”宋聰賢對她創辦的事業滿懷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