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杜 娜

【編者按】12月6日,由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主辦的全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在江蘇省南京市圓滿落下帷幕。倪燕、田英姿、翟浩霖、耿民民、丁亞男等5名選手榮獲一等獎。這五位年輕人均來自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的常務理事單位。本刊記者第一時間對他們進行了采訪,讓我們一起聆聽獲獎者的心聲。

江蘇省南京市點將臺社會福利院 倪燕
我叫倪燕,1987年5月出生,本科文化,主管護師,養老護理員高級技師,現任南京市點將臺社會福利院頤養區副主任。在近10年的養老護理實踐中,我堅持用愛心、耐心、細心服務老人,不斷探索創新優質護理服務,以過硬的專業能力帶好護理團隊。
我很榮幸能夠參加此次職業技能大賽,感受了民政部對養老護理工作的重視,感謝民政部、人社部給了我們這次寶貴的參賽機會,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展示個人技能和實現個人價值的平臺,營造了公平公正的競賽氛圍。感謝江蘇省民政廳、南京市民政局對我們的關心關懷,感謝單位領導、教練和同事們對我們參加此次技能競賽的重視和幫助,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提升自己的空間與機會。賽前由省民政廳牽頭,安排院校優秀教師、養老行業專家對我們進行專業化的集訓,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采取封閉式強化訓練。教練們為我們理清思路、尋找解題方法,付出了辛勤汗水,經過教練們的指點,我熟悉了每一項操作,把情境融入到操作中,反反復復地練習,強化提升,使技能水平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提升。
比賽前,我緊張得雙手直冒汗,但比賽一開始,我立即“復制”日常工作狀態,還原了日常的護理工作場景,急老人之所急,想老人之所想。半決賽過程中面臨老人痰咳不出的緊急情況,考驗選手對應急情況的處理及時性,我先解決了老人危急事項,老人平穩后再進行有效溝通安慰。居家場景中,護理員上門服務,不僅考驗著我們的專業技能,更關注我們對老人的尊重,使用老人家中任何物品需征得老人同意。在總決賽階段,實操考核設置了老人出現傷心、嘆氣等不良情緒的細節性情況,考驗選手臨場應變能力。
通過這樣忙碌而充實的比賽生活,拓寬我們的知識面,增長我們的見識,思想和意志得到了很大提高和鍛煉,感受到了團隊力量的重要性。這是探索的過程,是付出的過程,是互助的過程,是快樂的過程,更是收獲的過程!是一次寶貴的經歷。
更讓我感嘆的是全國養老護理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養老護理欣欣向榮的新生力量,養老護理員年輕化、專業化。社會各個方面對養老護理的認可是我們作為養老人員最欣慰最開心的事,在比賽過程中也看到了別人的優點,在護理工作中要取長補短,進一步提升為老服務水平,讓老人享受更優質服務,為養老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湖南康乃馨綜合運營有限公司 田英姿
我叫田英姿,來自張家界,是一名土家族女孩。我學的是護理學專業,機緣巧合進入養老行業,至今已12個年頭。
近日,我有幸代表湖南省參賽隊參加2021年“全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并在決賽中榮獲一等獎。這份榮譽,來得實屬不易。
成績的取得與這些年從事一線養老護理員工作和接受養老護理員在崗培訓的經歷有關,一線的工作讓我從實踐中累積了經驗,而單位的培訓,則為我的技能技能提升不斷提供幫助。
從院內選拔到市級比賽,再到省級決賽和最終的代表隊選拔,300多個日夜,我絲毫不敢松懈。賽前的11月28日,正好是自己父親和公公的生日,但彼時正是集訓最關鍵的時刻,為了榮譽和責任,我只能缺席,幸好家里人都很支持、理解,這次能獲得一等獎前三名的榮譽,正是我送給兩位爸爸最好的賀禮。
我覺得養老護理工作,需要用足夠的細心去發現老人的需求和身體變化,用足夠的耐心去為他們服務,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練就嫻熟的操作技能。
工作中,我會嘗試摸索老人們的性格愛好,尋找一切機會拉近與老人的距離,等他們慢慢熟悉我了,他們就更容易流露出真實的想法,護理措施也就更有針對性。日常除了認真觀察老人的情況變化并做好記錄,及時告知醫生聯系家屬,還時常與老人溝通交心。
一次,在上夜班過程中,我發現一位老人頻繁起夜,幾經詢問,老人不好意思地告訴我,說他已經好幾天沒解大便了。看著老人痛苦的表情,我也感同身受,立即為老人進行評估,發現他出現了大汗淋漓、心跳加速等情況,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否則可能出現意外。我果斷帶好手套,涂上石蠟油,動作嫻熟地為老人完成人工取便。老人慢慢地恢復舒適,不停地感謝我,那一刻,我發現平常認為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的簡單操作,關鍵時刻能夠解決老人的“大問題”。
還有一次,康乃馨養老院有一位中風偏癱老人結束治療回院,剛好我值班。我為老人做完評估,發現其噎食誤吸風險高。于是,我和同事一起制定了詳細的預防噎食措施,并向其他護理人員和家屬進行充分講解,做到心中有數。果然,沒過多久,在一次進食過程中,老人發生了噎食情況,好在前期預防工作充足,通過及時搶救,老人很快脫離了危險。
付出愛就能贏得更多的愛。老人們也真情地對待我,有時候一趟查房下來,我的工作服口袋里都會被老人們塞滿各種糖果、水果、零食……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會笑得十分開心,內心更加堅定走下去的決心。流逝的時光沉淀了我的認知:“燃燒的青春最美麗,把有溫度的服務送給老人們最有價值!”

湖南省長沙市第二社會福利院 翟浩霖
我是一名“95后”,大學在保險職業學院主修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在長沙市第二社會福利院(以下簡稱“福利院”)從事養老護理員的工作,很高興獲得全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
從初賽開始,我們福利院就十分重視,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為我們搭建了良好的學習平臺,廣泛開展了賽前培訓,精心組織了模擬演練,還積極協調病區同事,為我們解決了脫產培訓的后顧之憂,讓我們能夠安心備戰,全力以赴。
湖南省民政廳也在及時關注我們的身心狀態,養老服務處相關負責人多次前往探望,為我們解決訓練中的難題的同時進行心理疏導,讓我們放下包袱,賽出風格。指導我們如何競賽過程中放松,做到“身心合一”。
初賽和復賽是我院護理部龍洪艷老師帶隊,為我們提供了有力的業務指導和生活保障,決賽的謝雋教練又是我的大學老師,他曾對我說:“你在這行有潛力,希望你能成為行業技術標桿,咱們相約拿下行業最高榮譽。”
在前期備賽階段,面對三個照護情景,58個操作項目的展示,4000余道試題以及持續改進照護方案的撰寫,我感到壓力倍增。集訓期間,我們白天實操練習,教練組晚上還會為我們“開小灶”,通過線上會議平臺討論的方式,對白天培訓遇到的難題,進行答疑解惑,提高效率,夯實基礎。
比賽期間,我認為和以往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再和以前一樣對標國標一條一條去扣分,而是采用關鍵技能點扣分的方式。這一大改革,將生活化更好地融入比賽之中,真正實現了比賽和實際工作相結合、相促進。這就要求我們除了要在細節上去觀察老人,還要靈活面對老人的各種行為,從中體現的人文關懷亦是我們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的初衷。
猶記剛來到福利院老年科一病區時,又累又臟的工作,讓我很不適應,我護理的對象多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不僅要為大小便不能自理的老人進行仔細清潔,遇到不愿意配合的對象,有時候還要忍受對方的無端責難。我一度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然而,一位服務對象讓我的決心不再動搖。這是一位長期偏癱在床的七旬老人,在為她服務的過程中,我發現對方的肢體仍有活動能力,于是我積極為老人進行康復訓練。在經過我無數次康復訓練后,老人病情有了明顯的起色,看到她現在能慢慢坐起來,我既為她高興,也感到自豪,我也正是由此在養老護理的道路上留下一個又一個堅實的腳印。
每次工作結束后及時歸納總結,是我的一大工作法寶。我將護理對象的身體、心理情況記錄下來,再根據這些情況,制定專門的護理計劃,并不斷調整,直至見到真正成效。
通過這次大賽,我有幸觀摩到了各省優秀選手的表現,我深知自己要提升的地方還有很多,要更多向大家學習照護老年人的方法,更好地提升自己。我將用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在工作實際當中,為更多老人提供專業服務。
養老護理是一份有溫度的職業,我會一直做下去。陪伴、守護、溫暖每一個老人,為護理這份平凡而崇高的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江蘇省連云港市社會福利中心 耿民民
我是連云港市社會福利中心的一名養老護理員,從2016年至今,我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堅守了5年。從市賽到省賽,再到決賽,一路走來,我憑借著良好的發揮,獲得了全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倍感榮幸。
“比賽場地模仿真實環境,每個場景里的‘模特老人’都有對應的身份、性格、家庭狀況等設定,變成了有需求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參賽選手是從全國各地選拔出來的高手,優中擇優。”這場全國性的大賽給我留下了很多印象深刻的“復盤”點。“把生活、基礎和康復照護的技能練習到‘滿分’遠遠不夠,還要掌握人文關懷、心理支持和認知癥評估等全方位的技能。”比賽中,我用甜美的笑容、流暢的操作、兼具關愛和技術的服務征服了評委。“我的兒子是抗疫醫生。”這是一項“比賽障礙”,有選手一下子不知道怎么應付。我脫口而出:“您的兒子真棒!您也要加油做康復訓練,成為他的驕傲!”富有同理心的應對,贏得了裁判和其他選手頻頻點頭認可。
實際上,比賽中的表現也是我平時工作狀態的縮影。5年的時間,從一開始去適應,到如今我已深深愛上了這份職業。從護士到養老護理員,很多人不理解我的選擇,但自進入老年公寓的那天起,我就明白了身上肩負的責任和擔當。
連云港市社會福利中心分為自理區和失能區,我的工作區域是任務最繁重的失能老人生活區,大多數老人都是臥床不起,需要提供24小時全天候護理。不久前,中心接收了一位喪偶且無兒無女的失智老人。剛入院時,老人情緒十分不穩定,哭鬧且有自傷或傷人的行為,很多護理員都不愿意照護她。我沒有猶豫,接下了這位老人的照護工作。起初,老人不搭理我,還向我吐口水,有一次甚至拿起一杯開水潑向我。看著濕答答的衣服,我只能默默地擦掉眼淚。換上干凈的衣服,我依然微笑著和老人溝通,哄著、逗著,幫老人洗澡、換衣服、換尿不濕。就這樣,一天天的陪伴、一次次的護理,我真誠的服務換來了老人的接納,他開始配合我的照護。
因為工作的特殊性,我放棄了很多和家人相處的時間。疫情防控期間,為了公寓老人能夠得到更好地照顧,我舍小家顧大家,主動要求參與封閉管理,每天幫助老人用視頻電話和家人溝通,疏導老人情緒。我覺得情感的溝通有時甚至比專業技能更能安撫老人的心,我用耐心和責任心陪伴公寓老人度過艱難的封閉管理時期。
第一次參加全國性的技能比賽就獲獎了,我真的沒有想到。很享受比賽的過程,也很珍惜每次比賽取得的經驗。這次大賽讓我學到了不少新知識,在護理水平上也有了一定提升。希望能和同行們一起學習、進步,更好地服務老人。
我非常喜歡的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創造幸福。”在為老服務的路上,我將努力去踐行。

江蘇省南京市點將臺社會福利院 丁亞男
我叫丁亞男,1988年1月出生,本科文化,主管護師,高級養老護理員,2010年4月參加工作,現為南京市點將臺社會福利院(以下簡稱“福利院”)康壽區護士。
感謝民政部大賽組委會提供了展示我們養老護理人風采的平臺,讓我們有機會與全國優秀的養老護理員們共同競技、發現自身不足之處、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促進養老服務水平提升。
作為江蘇隊的一名選手,我非常感謝江蘇省民政廳給予的幫助和支持,為我們安排一對一對的國賽培訓教練,同時有省內優秀選手不間斷陪同集訓練習。在參加省賽期間,感謝南京市民政局為我們邀請院校老師做指導,并封閉式集訓。感謝福利院的領導和同事們的大力支持,我的教練吳玲老師,一直從市賽陪我到省賽、國賽。
每天清晨第一縷陽光還未露出痕跡的時候,我們已經在培訓教室練習了多次,每晚窗外早已熄燈,而我們依舊感嘆當日任務尚未完成的時候,卻已早已過去半夜。休息前的洗漱期間也是我們選手之間提出問題的好時機,一番推敲,然后便躺在床上回憶總結當日不足之處和新思路、新方法。有時候想著想著就睡著了,有時候想著想著天亮了。訓練的過程,我們每個選手都專心致志、刻苦拼搏、毫不松懈。
我負責的區入住的80多名老人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智力障礙,不少老人經常大小便失禁,我為這些老人分別建立護理檔案,制定個性護理計劃。辦法總比困難多。日常工作中,我善總結、常摸索,努力學習前沿養老護理理念與技能,并將其融入到養老照護中去。我有一本厚厚的護理檔案,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每名老人的基本情況,以及我為他們定制的個性化護理計劃。每一項服務都需要細心、耐心和愛心,還要不斷地總結,持續改進照護計劃。
近幾年,我作為福利院技術骨干多次參加省市級職業技能大賽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與此同時,我還為全院50名護理工作者進行現場演示教學,參與培訓講課10多班次,累計近1000人次。我的經驗有成功有失敗,我愿意在分享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成長。
【寫在最后】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一份成功,都來之不易。作為一名養老護理員不容易,成為一名出色的養老護理員更加不容易。
現在加入養老服務行業的人越來越多,年輕人也越來越多,這表示老人晚年后會得到更多人的照顧與關愛,這也是作為養老人最愿意看到的。
希望未來有更多年輕人加入到養老行業中。
最后,向全國的養老護理員們說句:大家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