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視域下我國農業企業社會責任的提升策略——評《農業企業社會責任動機及其行為研究》

《農業企業社會責任動機及其行為研究》
作者:馬少華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ISBN:9787109220683
社會經濟水平的迅速提升,使兼具社會與自然雙重屬性的企業概念出現于社會,并在不斷發展中成為構建現代化社會經濟體系,強大市場經濟主體的主要因素,在整體市場經濟系統占據不小地位。因企業具備雙重屬性特征,所以其不僅要在科學范圍內追求社會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還應從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注重社會整體進步與發展。就現目前情況來看,農業雖是長期支撐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主要產業之一,但因其企業化建設時間較短,各方面經驗與研究都較為不足,且發展重點基本偏向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農業企業建設發展仍是以傳統模式為主;再加上各種農藥濫用、自然資源過度開發,以及不符合統一標準的農產品種植形式等問題,導致農業企業出現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不利于現代農業企業的發展。本文基于我國農業企業社會責任研究,結合馬少華編著的《農業企業社會責任動機及其行為研究》,從生態環境視閾探析我國農業企業社會責任的創新實踐。
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的《農業企業社會責任動機及其行為研究》,是以農業企業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動機、行為及最后結果為主主線,介紹了中國農業企業發展歷程、構建特點、運行原理等,重點論述了農業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規律與特征,是一本可讀性較強的專業論著。該書明確農業企業所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為內生動機條件下,根據實際研究情況提出,農業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動機、行為選擇和最終效果,呈現一種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即動機決定行為選擇,行為選擇影響最終成效,加深人們對農業企業社會責任的了解,使其意識到農業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現實意義。此外,該書還從普通大眾視角,利用簡而得當、通俗易懂的表述形式,全方位闡述農業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重要性,以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社會聲譽、內部績效和社會利益發展的影響,利于讀者快速掌握農業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必要性,進而主動推進農業企業社會責任實踐。
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水平提高,大眾對精神生活需求的標準也越來越高,對生活、學習、工作環境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建設營造良好生態環境,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重要任務之一。國家重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農業企業若要在新時代站穩腳跟,就必須要在生態環境視域下強化自身發展、提高綜合競爭實力。農業企業不僅要通過強化經濟提高競爭實力,還要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積極踐行構建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鑒于此,農業企業可實行經濟與企業社會責任雙管齊下的實踐發展模式,加強企業可持續性發展,從而助力生態環境的建設與發展。作者參與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DIA200344)過程中,意識到生態文明建設既對國家教育事業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也可為社會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好生態環境,因此,農業企業提升自身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時,需注意從生態環境視域出發,創建符合生態環境建設需求與時代發展潮流的實踐形式。
由上述內容可知,生態環境創建環節中,農業企業作為現代社會體系重要組建因素之一,必須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積極順應生態文明、和諧社會建設發展趨勢。從目前農業企業發展現狀與企業社會責任所涉及內容來看,可通過以下策略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實踐,以助力社會建立全新生態環境。第一,應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法律法規,充分發揮政府引導與監督作用。農業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淡薄,是阻礙農業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提升的原因之一,所以,地方政府必須規范農業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最大限度發揮政府引導、監督作用,使農業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得到加強,并激發農業企業堅定履行社會責任的決心;第二,將節能減排、降低環境污染、營造生態環境,作為優化農業企業發展管理硬性要求。生態環境視域下,農業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不但要實現社會經濟利益最大化,還需將建立生態化工作環境也視為企業發展應盡社會責任,并通過降低農藥使用率、統一農產品種植形式、優化員工工作待遇等形式,對農業企業進行合理約束,使其能自覺自主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第三,轉變傳統企業價值理念,積極接納全新企業管理發展理念,完善、創新企業考核評價體系與問責審計機制。農業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提升要求管理者必須更新管理發展理念,所以,農業企業須需具有企業管理新理念,促進企業內部考核評價體系改革,通過建立健全新型問責審計機制,共同監督農業企業社會責任實踐。
(鄭程挺,林瑞芳,余昭弘,福州外語外貿學院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