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陽 陳孟鴻 鐘 偉 譚 超 周 偉 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在傳統住宅領域,以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流,近年來基于國家和行業極力推廣,工業化的鋼結構住宅體系正在蓬勃發展。鋼結構具有施工精度高、速度快、環保、抗震性能好等多方面的優點,不同于混凝土結構建筑在設計、生產、施工環節的割裂,鋼結構建筑必須各方主體通力配合,實現設計、制作、安裝、維護的一體化,對此加強裝配式鋼結構施工技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黃金期疊加住房商品化改革推進,建筑業經歷了長期高速增長,形成以現澆混凝土為主流的住宅建設技術路徑和產業鏈,一定程度上構成了路徑依賴。但目前面臨著兩大影響因素:一是行業勞動力緊缺;二是環境保護硬約束。一方面傳統現澆混凝土建筑對砂石骨料等原材料需求過于巨大,另一方面我國每年建筑垃圾排放總量持續上升,占城市垃圾30%~40%,成為嚴重影響環境的污染源頭之一。
2019 年底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上,住建部明確將大力推進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試點作為2020 年重點工作之一。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是指通過標準化設計、規模化生產、裝配化施工和智能化管理建造而成的鋼結構建筑,具有自重輕、建造工期短、節能環保和抗震性能強等優點,因而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本文主要圍繞高層裝配式鋼結構住宅施工展開詳細分析。
混凝土裝配式、鋼結構裝配式都屬于裝配式建筑,均能以現代專業工人代替傳統建筑工人,大幅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但是鋼結構具有更多新優勢,具體如下。
在建筑性能上,鋼結構在韌性、抗風性、抗震性方面明顯優于混凝土結構,是建筑中最安全的結構材料,雖然其在隔音、防火、防腐方面劣于混凝土結構,但可通過多層復合墻、防火材料、防腐涂料解決問題。如圖1所示為鋼柱防火做法。
在建造環節上,鋼結構建筑節點處采用高強度螺栓連接,較好地適用于裝配式建筑且沒有隱蔽工程,質量好壞一目了然,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在節點處仍需使用混凝土灌漿,施工質量難以檢驗和掌控。
在節能環保上,鋼材生產的總能耗較混凝土材料更低,在施工階段能節省大量資源,即便建筑拆除鋼結構也可回收再利用,既能用作建筑材料,也能轉化為戰略資源儲備,而預制混凝土結構最終形成建筑垃圾。
在建筑應用上,鋼結構適用于高層、超高層建筑,可以完全將建筑設計理念轉化為現實,而混凝土結構在建筑高度和承重設計上仍有較多限制。此外,鋼結構建筑承重柱更少,建筑內空間便于調整,在相同建筑面積下鋼結構建筑空間利用率和得房率更高。
本項目為某住宅工程,總建筑面積約109064.23m2。1#~4#樓為7 層框架結構住宅,5#~7#樓為22 層鋼結構(含鋼管束、鋼管柱、鋼梁)住宅,8#~11#樓為26層框架PC樓(含PC疊合板、飄窗、樓梯),項目裝配率超83%,PC 率達21%。其中,5#~7#樓為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每棟樓單節(3 層為一節)構件數量如下:鋼管束8 件,鋼管柱15 件,鋼框梁204 件,單節合計227 個構件。其中最重構件達4.437t,標準層層高為3.15m,地下1 層,地上22層,地上總高度為71m,為鋼管束混凝土剪力墻—鋼管混凝土柱—鋼框梁結構,2~22層為標準層。
4.2.1 準備工作
(1)吊裝專項施工方案審核審批,安全技術交底和培訓。(2)塔吊選型和布點(根據總體施工組織設計,前期必須布置完成)。(3)吊裝機具的準備:吊具、繩索、料斗、安全繩、爬梯、焊機等必須滿足鋼結構吊裝施工的需求。(4)編制勞動力配置計劃及施工進度計劃。(5)檢查進場鋼結構構件的外觀,審查構件質量證明文件,審查吊裝單位和特殊工種人員的資質。(6)基準控制線的測量定位和交底及場地清理準備。(7)明確現場的道路組織和堆場布置。
4.2.2 基礎結構預埋
鋼結構基礎預埋件的預埋精度會嚴重影響上部鋼結構的偏差,雖然預埋鋼板頂部較寬,能夠對約10mm 內的偏差進行調整,但是作為高層鋼結構住宅的基礎,必須確保預埋準確。故在基礎施工過程中,必須對軸線和標高進行嚴格控制,進行三方確認,確保無偏差。
在基坑底部結構穩定處(如塔吊基礎)設置臨時標高控制點,并對鋼結構吊裝施工單位進行技術交底和數據移交,在鋼結構完成基礎預埋件后,測定板面標高的同時,也要復核其預埋件的標高和軸線位置。
4.2.3 鋼管束、鋼柱、鋼梁吊裝
鋼結構主體施工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鋼結構主體施工流程
(1)鋼管束吊裝施工前,對鋼管束具體軸線、邊線在預埋件面板上進行彈線明確,并且在角部焊接限位角鋼,確保鋼管束位置準確并能夠快速落位,校正后臨時固定。(2)鋼柱吊裝施工前,將預埋的高強螺栓清理干凈,根據定好的軸線和標高吊裝就位,校正后臨時固定,基礎階段鋼柱外側加包150mm厚的自密實高強鋼筋混凝土。(3)鋼梁吊裝前,鋼柱和鋼管束必須校正和臨時固定,鋼梁自下而上依次安裝,待鋼梁、鋼管束墻和鋼柱骨架整體吊裝完畢,必須全部校正再用高強螺栓連接梁柱等連接部位,鋼梁兩端同時連續施焊(鉸接端除外),再撤去臨時固定裝置,使鋼結構骨架完整成型。
4.2.4 焊接及探傷
鋼結構焊縫必須進行打磨除銹或二次復焊,每節鋼結構施焊作業完畢后,由專職質量員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再由專業檢測人員根據規范要求進行焊縫探傷檢測,檢測合格后再進行下一道工序作業。
4.2.5 自密實混凝土灌芯
每節鋼結構吊裝完成后,鋼柱和鋼管束內腔采用高強自密實混凝土灌芯,自密實高強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廠家根據設計要求和原材料情況,由實驗室單獨試配而成,確保灌芯混凝土質量。
鋼管束/鋼柱內灌注混凝土時易造成空鼓的因素:(1)混凝土坍落度不足,流動性差;(2)粗骨料粒徑偏大;(3)樓板插筋位置導致骨料卡??;(4)鋼管束/鋼柱內存在隔板(加勁板);因此,混凝土灌芯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坍落度和骨料粒徑;樓板預插筋可采用邊灌芯邊插的方式或局部后植筋的方式;內隔板事宜由要鋼結構廠家進行設計深化,加大隔板內孔洞。同時,混凝土灌芯過程中必須自下而上對鋼管束和鋼柱進行敲擊,聽聲辨識混凝土灌注的飽滿度。
4.2.6 樓面混凝土澆搗
鋼結構三層為一節吊裝完成后,自下而上開始逐層搭設支模架(鍵槽式鋼管支模架)鋪設模板,綁扎好樓板鋼筋后再進行樓面混凝土的澆筑,由于采用鋼結構墻柱梁,只有樓板和樓梯混凝土采用現澆形式,兩層樓面混凝土完成后必須拆除水平隔離層,才能繼續進行結構板施工。
由于塔吊附著在鋼結構主體上,而附著部位的結構板混凝土不能及時跟上,塔吊的運行易導致現澆結構樓板變形而產生開裂現象。因此,施工進度不宜過快,待現澆結構樓板的強度達到70% 或以上后再進行上層施工為宜,或采用鋼筋桁架板(栓釘在鋼梁上焊接固定),穿單向鋼筋再澆筑混凝土成型。
綜上所述,裝配式鋼結構體系是我國建筑體系發展的重要方向,鋼結構住宅屬于工業化建筑,與住宅產業化要求相符合,是提高勞動效率、提升建筑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建筑生產方式。在高層住宅建設中,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進行鋼結構設計,并規范落實鋼結構安裝與相應的混凝土灌注等工序,切實保障建筑整體結構安全可靠,有效提高住宅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