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之后氣溫逐漸升高,對配件的考驗季節又要來了,在購買配件、散熱器,以及選擇機箱,配置風扇的時候,肯定要考慮到各個配件的溫度耐受能力,例如想要盡量小巧的機箱可能就要犧牲散熱風扇能力,那么處理器真能扛得住嗎?旁邊的內存又能耐受嗎?
從主要廠商提供的產品工作溫度上看,主板的耐溫出乎預料的高,其最高溫的區域通常是在供電單元部分,與處理器比較接近,好在處理器本身就是第二耐高溫的配件。
另外,越新的產品雖然常常發熱量(TDP)更高,但因為更高的集成度等問題,可能反而更不耐熱了,比如銳龍5000的已發布型號中,銳龍5600X 和銳龍3000一樣,最高工作溫度為95℃,另外三款更高定位、更大發熱量的型號最高工作溫度反而只能耐受90℃,所以需要更加注意散熱。此外大部分DDR3內存裸條的最高工作溫度可達85℃,DDR4內存裸條卻下降到70℃,所以主流DDR4大都披上了散熱片以加快散熱,讓穩定工作溫度重新回到85℃。
這里還要注意的一點是工作溫度和非工作溫度不同,這樣可以保證電腦在儲運時經受一些惡劣環境。但要注意,如本刊2020年第22期《低溫并不是盟友 冬季電腦使用指南》中提到的情況,經歷了超過工作溫度的過低、過高溫度,那么最好先給電腦加熱或冷卻后再開機使用,否則輕則性能受限和運行不穩定,重則出現硬件損壞。
筆記本電腦配件因為沒有外殼,散熱條件更差等原因,所以常常被設計了更強的耐熱能力,比如銳龍處理器的較新移動版本最高工作溫度達到105℃,比臺式機版本更高。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散熱條件不好的高集成度桌面電腦會使用筆記本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