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10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閉幕。會議通過了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關于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關于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報告的決議、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提案委員會關于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政治決議。委員們一致贊成并堅決支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出關于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
路透社10日發表的分析文章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與去年相同,今年政協會議會期縮短為6天半。盡管討論的內容有所增加,但日程縮短似乎并未影響到會議質量。這篇文章寫道,2021年的兩會在年初疫情有所反彈的情況下如期召開,顯示出中國對疫情防控的能力和信心。今年兩會還增加審議討論“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的內容。
香港《南華早報》分析稱,今年兩會對于中國而言尤其重要,因為這標志著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啟,而且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巴基斯坦《每日時報》的一篇文章稱,此次兩會上討論的中國下一個五年計劃對巴基斯坦而言也是一個機會。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對巴基斯坦而言是個好兆頭,中國最近宣布的經濟增長計劃與消除貧困的成果,都將對巴基斯坦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隨著巴基斯坦與中國的經濟互動不斷加強,進出口貿易、技術交流將幫助巴基斯坦實現全面經濟發展。
除“十四五”規劃這一重要議題外,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期間,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政協各專門委員會積極建言獻策,此次大會共收到5913件提案,立案4940件。
此次大會還先后三次開設委員通道,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內蒙古師范大學校長阿拉坦倉等23名委員在委員通道接受海內外記者的“隔屏”提問,議題涉及經濟政策、科技發展、脫貧致富等方面。
新加坡《聯合早報》注意到,此次會議期間,舉行了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表彰儀式。報道稱,這是中國政協首次給政協委員頒發年度優秀履職獎,旨在表彰在履職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委員。《聯合早報》稱,獲獎的20名委員中,有3名獲獎原因與“愛國愛港”精神相關,他們分別是凌友詩、屠海鳴以及耿惠昌,其中凌友詩為臺籍香港政協委員。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1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僅僅一年,我就目睹了中國如何控制住疫情,以及中國的政治制度在應對全球公共衛生方面的優越性。”他說,隨著中國發展進入新時代,他相信此次兩會將繼續改善中國的營商環境。來自廣東的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則表示,經歷了艱難的2020年后,她感受到更強的責任感。黃細花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每屆兩會都是世界觀察中國的窗口,今年尤其特殊,因為將出臺新的五年計劃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
在閉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發表講話說,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人民政協要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作出積極貢獻。▲
環球時報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