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3月10日文章,原題:對美國農民來說,中國正“回歸”且比以往更龐大美中的激烈貿易戰曾迫使美國農民嘗試擺脫對其最大市場的依賴,但貿易戰爆發三年后中國再次成為美國農產品的大主顧。兩個最大經濟體從去年開始暫時“停火”后,美國農民正把創紀錄的農作物收成和肉食運往太平洋彼岸的中國。農產品出口激增正為美國農場經濟的好轉提供動力、令美國農企的利潤提升。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對華農產品出口猛增至5550萬噸,占美國所有農產品出口量的1/4。如今中國正比美中貿易戰之前購買更多美國農產品,美國農業官員預計中國需求會進一步增長。
美中貿易關系的恢復正在美國各地的農田和糧倉中蕩起漣漪,托舉起曾因加征關稅飽受困擾的美國農企。北達科他州種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的加克勒說,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激增,他終于能向貸款銀行顯示其農場將實現盈利,“看到中國重返這個市場,著實令人歡欣鼓舞”。與許多農民一樣,他曾對中國寄予厚望,并將6000英畝農田的一半用于種植大豆。貿易沖突爆發后,美對華大豆出口暴跌74%。油籽價格也一落千丈。美國的農民、行業團體開始匆忙討好中國以外市場的買家,包括歐洲和東南亞。
業內高管和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迅速從疫情中復蘇、以及在發生嚴重豬瘟后重建國內存欄量的努力,正進一步提升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需求。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美國去年對華大豆出口量同比猛增53%,占美國大豆出口總量的一半以上。美國對華玉米出口則飆升至前年的20多倍,創下歷史新高。今年前8周,中國買家購買的美國大豆量增至去年同期的近3倍,油籽價格同比上漲64%。美國農民有望今春種植創紀錄的玉米和大豆。一家企業表示將向其大豆設施投入4.75億美元,擴大在俄亥俄州和艾奧瓦州的加工廠,并使其在堪薩斯州和密蘇里州的一些裝載作業實現自動化。
但美國農民和農業官員告誡,中國迅速回歸絕不能叫停美國向世界其他市場買家示好的努力。密歇根州豬農普利基恩說,中國大舉購買美國豬肉令人興奮。但他擔心這股熱潮將隨著中國國內豬肉生產反彈而消退,“我們不能只依賴一個伙伴”。拜登政府的農業部長湯姆·維爾薩克表示,對美國農民來說,中國的強勁需求和更高的大宗商品價格是好消息,“壞消息是由于(美中)關系的復雜性,任何時間點都可能發生或將沖擊并影響此類購買的事情”。▲
(作者杰西·紐曼,崔曉冬譯)
環球時報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