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妮 程西樓 黃 峰
(西安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陜西西安,710025)
雙層織物是由兩組各自獨立的經紗系統與兩組各自獨立的緯紗系統交織形成上下層,并且按一定的規律將上下層接結在一起,其目的是為了增加織物的單位面積質量和厚度。異經異緯竹節雙層織物則是將異經異緯織物、斜紋織物結合在一起;由于經緯向采用不同紗號,且不同結構的竹節紗與正常紗按照一定規律排列,使布面外觀呈現無規則的條格效應,織物立體感強,具有良好的吸濕性、透氣性、柔軟性、舒適性,被廣泛用于童裝、襯衫、浴巾、寶寶口水巾等,成為人們夏季喜歡的時令服裝面料。經過市場調研,我們公司在ZAX 9100?190 型多臂噴氣織機上開發了系列異經異緯竹節雙層織物,以下就這一品種在開發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及采取的主要技術措施進行總結。
竹節紗是在正常紡紗時,利用伺服電機控制細紗機中后羅拉超喂和用步進電機控制前羅拉變速,瞬間改變牽伸倍數,生成一個粗節(一般為基紗的2 倍~4 倍),形成竹節紗。竹節紗的節粗、節距、節長的設計不僅影響織物外觀和手感,而且影響其服用性能[1]。經試驗優選,我們選擇兩種竹節紗。JC 9.7 tex 竹節紗基紗號數8.64 tex,節粗3.2 倍,節距 254 mm~908 mm,節長 33 mm~43 mm;JC 18.2 tex 竹節紗基紗號數 13.3 tex,節粗2.2 倍,節距160 mm~450 mm,節長 70 mm~120 mm。
根據服飾面料特點,在紗線選用上,表里層經紗相同,均為JC 9.7 tex 紗和JC 9.7 tex 竹節紗,表里緯也相同,均為JC 9.7 tex 紗和JC 18.2 tex竹節紗。經密602根/10 cm,緯密511.5根/10 cm,織物幅寬170 cm。表組織為二上二下左斜紋,里組織為二上二下右斜紋。經紗排列比為2∶2,即2 根JC 9.7 tex 紗、2 根 JC 9.7 tex 竹節紗;投緯順序為表1 里 1,表、里緯排列均為 1 根 JC 9.7 tex 紗、1 根JC 18.2 tex 竹節紗。32 根經紗、32 根緯紗為一個完整的組織循環。表層與里層采用里接表接結法,平均每16 根經緯所包含的面積內,有1 個接結點,經緯各32 根基本循環里共有2 個接結點,織物兩面具有相同的外觀效果,可分別使用,別具特色。織物組織圖如圖1 所示。其中:■表示表經,×表示里經,●表示織制里層時表經浮在上面,▲表示上下層接結點。

圖1 織物組織圖
該產品的正反面均呈現相同斜紋方向,因此從同一方向看里層組織的斜紋方向與表層組織的斜紋方向相反,為防止竹節紗過于集中或者重疊而影響織物外觀風格,經緯紗與竹節紗的節粗、節距、節長設計很重要。經反復對比試驗優選,JC 9.7 tex 紗與 JC 9.7 tex 竹節紗的排列為 2∶2,單看每一層的外觀效果即1 根普通紗加1 根竹節紗,經緯均按此循環排列。
設計雙層組織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織物的單位面積質量和厚度,使織物手感更加柔軟,服用時更加吸濕、透氣,選擇適宜的接結方法很重要,要配置合理的接結點,保證所設計織物的外觀、手感及服用性能,接結點以不干擾織物表層組織及效果為原則。為減少接結點露出幾率,減少用綜,減少接結點,我們在平均每16 根經緯紗所包含的范圍內設計兩個接結點,采用里接表接結法,里經接結點配置在左右兩根相鄰的表經經浮長的中間,同時接結里經還要浮在接結表緯的上、下兩根里緯之上,使接結點在織物反面和正面均能被遮蓋,外觀隱現“菱形”效果。
由于竹節紗基紗與節粗相差較大,織造時易產生斷頭,因此漿紗張力和伸長控制是關鍵[2]。經紗線密度小,單強低,需要合理確定漿紗工藝參數,增加漿紗強力,貼伏毛羽,增加耐磨,保證漿紗質量,避免經紗相互纏繞。由于是異經同漿,兩種經紗均勻排列上漿,要避免混淆。兩種不同細度的緯紗,單強差異較大,合理設計引緯工藝參數,開口量、開口時間、經位置線等是關鍵,減少斷緯、緯縮、橫檔等織疵,保證織機效率和坯布下機質量。
采用KY6081 型整經機。整經是漿紗的基礎,整經質量直接影響織軸質量,影響織機效率。針對經紗特點,采用“中車速,低伸長,三均勻,小張力”的工藝原則,保證整經質量。主要工藝:車速700 r/min,張力2 檔,經軸硬度在邵爾A65 度至邵爾A70 度之間,百根萬米斷頭2 根以內。
根據異經織物特點,選用TTS20S 型雙漿槽漿紗機。漿紗工序是生產的關鍵工序。由于細號紗單紗強力低、毛羽多,竹節紗基紗與竹節處易斷頭,因此對漿液的質量要求較高;既要保證漿紗具有較好的滲透、增強,又要具有良好的被覆,貼伏毛羽,增加耐磨,保證紗線的彈性滿足織造要求。
考慮到兩種經紗粗細相近,生產時最終確定用同一漿料配方。漿料采用PVA 和變性淀粉為主的混合漿,并加入適量液體丙烯及蠟片等。以增加漿液的親和力,以滲透上漿為主,被覆為輔,降低再生毛羽的產生,減少經紗間糾纏,提高經紗可織性。漿料配方:25 kg PVA,37.5 kg JS?2,25 kg XZW?1,25 kg FZ?1,2.5 kg SLMO?96,0.625 kg SB?335。采用“高濃低黏,先輕壓后重壓,低張力貼伏毛羽”的工藝原則,有利于增加漿膜耐磨性,保持紗線強力,避免再生毛羽,確保漿膜的斷裂伸長與原紗相匹配,降低斷頭率。
為區分兩種經紗,在后漿槽(靠近烘房)漿JC 9.7 tex 竹節紗,在前漿槽(靠近經軸架)加食品紅漿JC 9.7 tex 紗,采用不同漿紗工藝配置。開車前,做好漿槽、導輥、烘筒等紗線通道清潔,防止漿斑、斷經和并絞。采取定位引紗,確保異經排列均勻,避免上下層在退繞時纏結在一起。兩種經紗重疊區用布隔離,防止斷頭后兩種經紗混淆。為便于在穿綜和織造中區分兩種經紗,落軸前1 m 和2 m 處加放兩道分絞線。
漿紗起機前,采用“先穿大、小絞,后放漿”的操作方法,保證紗線排列整齊,張力均勻。起機時,預烘溫度控制在80 ℃左右,關閉主烘筒,避免因停車時間長,紗線過分烘干而造成斷頭。正常開車后,車速控制在50 m/min 左右。漿紗回潮率控制在7.0%左右,減少漿紗黏并和脆斷。由于經紗細,特別是竹節紗,以不打扭為準,小張力退繞,低伸長控制,特別是濕區伸長控制在0.2%~0.3%,保證紗線良好彈性[3?4]。
漿紗具體工藝及質量:JC 9.7 tex 紗退繞張力300 N,喂紗伸長0%,濕區伸長率0.3%~0.4%,干區伸長率0.4%~0.5%,卷繞張力1 700 N,托紗張力2 500 N,Ⅰ輥壓漿力11 kN、8 kN,Ⅱ輥壓漿力14 kN、12 kN、8 kN,上漿率11.5%,漿紗回潮率7.1%,漿紗增強率31.16%,減伸率4.29%。JC 9.7 tex 竹節紗退繞張力280 N,喂紗伸長率-0.2%,濕區伸長率0.2%~0.3%,干區伸長率0.3%~0.4%,卷繞張力1 700 N,托紗張力2 500 N,Ⅰ輥壓漿力11 kN、9 kN,Ⅱ輥壓漿力16 kN、13 kN、9 kN。上漿率11.8%,漿紗回潮率7.0%,漿紗增強率29.73%,漿紗減伸率5.13%。
通過采取上述技術措施及優選工藝,最終漿紗質量滿足了織造要求,好軸率達82.7%。
采用DELTA?110 型自動穿經機。地組織綜絲穿法:1、9、2、3、4、5、6、7、1、8、2、3、4、5、6、7、1、10、2、3、4、5、6、7、1、8、2、3、4、5、6、7(加下劃線穿JC 9.7 tex 紅色紗);邊組織綜絲穿法:11、11、12、12(穿紅色紗)。地組織和邊組織均每筘4 入。
因該品種需12 頁綜框織造,在ZAX9100?190型多臂噴氣織機上織造,采用“小開口,等后梁,早開口,大張力”的工藝原則。
4.4.1 開口時間與開口動程
采用早開口有利于開清梭口,減少緯停,打緯時織口跳動少,可減少邊撐疵,有利于提高實物質量。經反復試驗,開口時間確定為280°。在滿足引緯工藝前提下,開口動程的設定盡量采用小開口,有利于減少經紗斷頭,經試驗并結合織軸質量[5],開口動程定為 81 mm、73 mm、65 mm、57 mm、91 mm、84 mm、77 mm、70 mm、63 mm、55 mm、48 mm、41 mm。
4.4.2 經位置線
后梁、停經架位置過低,織口不穩定,布面易產生軋斷紗,織物豐滿度也差;過高,上層紗松,張力小,部分經紗松弛,開口不清,嚴重影響緯紗正常飛行,緯停高。經工藝試驗優選,后梁高度確定為20 mm,前后位置7 格,停經架高度3 格,前后位置5 格,形成上、下層經紗張力相等的等張力梭口,對解決開車印有好處[6]。
4.4.3 經紗張力
為了減少織機緯停,經紗張力相對于總經根數相同的其他品種,要偏大設計,張力系數為2.2,上機張力3 800 N。
4.4.4 引緯工藝
因兩種緯紗強力差異大,為減少斷緯及緯縮,采用“早引緯,降氣壓,延時間”等措施降低緯停,消除緯縮。主噴氣壓0.18 MPa~0.25 MPa,輔噴氣壓0.25 MPa~0.35 MPa。止紗銷作用時間74°~260°,第一緯 80°~260°。主噴嘴作用時間 86°~170°,第一緯 90°,輔助主噴 84°~160°。輔助噴嘴作用時間:第 1 組 64°~128°,第 2 組 74°~138°,第 3組 82°~146°,第 4 組 92°~158°,第 5 組 100°~170°,第 6 組 108°~184°,第 7 組 116°~196°,第 8 組 126°~206°,第 9 組 136°~216°,第 10 組 144°~236°,第11 組 154°~248°,第 12 組 164°~264°,第 13 組 172°~280°,第 14 組 184°~388°,第 15 組 190°~300°。
通過采取以上技術措施,最終ZAX 9100?190型多臂噴氣織機車速670 r/min,織機效率92.3%,十萬緯斷經7 根,十萬緯斷緯13 根,下機一等品率96.3%,織疵率3.1%。
為保證織物質量,對坯布各項疵點嚴加把關。針對該品種比較稀薄,且表里層接結點少、易發生位移的現象,采用剪刀剪布,避免手撕損傷織物。同時,采用人工驗布,減少漏驗疵點,不經過刷布機,避免了經緯紗位移,影響外觀[7]。
構成雙層接結組織的方法很多,其主要在于表里層組織的接結。在設計一個新的雙層接結組織時,接結點的位置設計很重要,否則會影響雙層織物的手感及外觀效應。異經異緯雙層竹節紗織物較一般雙層織物生產難度大,我們通過優化整經、漿紗、織造工序工藝參數,使該品種順利生產。通過該產品的開發和生產,不僅提高了我們公司的新產品研發能力,也為公司贏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目前,我們在開發生產雙層織物的基礎上,相繼又開發了三層、四層、六層等多層組織的織物,均受到了用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