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妹
(廣西百色市靖西市特殊教育學校,廣西 百色 533800)
小農,男,15 歲,是我校培智班八年級智障多動癥兒童。靖西本地人,還有個弟弟,上課不能安坐在教室位置上,注意力難以集中,小農的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很差,想要表達時,只會簡單發音,且用手勢和眼神來輔助,并有讀寫困難等表現。
家庭教育背景。小農出身于普通農村家庭,是家里長子,有一個健康可愛的弟弟,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父母是急躁型,看到孩子智障、好動、不聽話,煩了就罵,急了就打。給予小農和他的弟弟的關愛明顯不均衡,弟弟隨父母住,小農在鄉下和奶奶住,奶奶比較溺愛,并同情孩子的遭遇,什么都盡量去滿足他,舍不得管教打罵孩子。
經常惹同學生氣,會打、推女同學,扔同學的書包,有時還向人吐口水,對老師講粗口話,朝同學丟東西,喝水把水杯的水倒在同學身上。上課時間到處跑,每次都要讓老師生拉硬拽才肯回教室,亂搞學校的公物。
咨詢師觀察和了解到情況:體態瘦弱,言語發育障礙為一級,智力發育障礙程度為三級,身體無其他重大疾病,家族內沒有存在智能不足的成員,也無精神病史。在三四歲的時候接受過言語和智力康復,生活基本能自理。主要存在注意缺陷、活動過多、行為沖動等多動癥。
1.生物性原因:男孩,15 歲,身高只有0.9 米,身高遠低于同齡人很多。早產,生產過程長導致缺氧,智力低下,言語發育障礙一級。
2.社會性原因: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父母把弟弟帶在身邊,把小農放在老家和奶奶同住,奶奶較為溺愛;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沒有得到及時得到理解、關注、關愛。
3.心理原因:由于小農智力低下,自身心理調節能力弱,容易產生情緒暴躁,注意力缺陷、多動行為等情況。
根據小農的問題,與小農協商制定了雙方認可的咨詢方案,確定采用認知行為療法以及行為療法強化法,幫助他解決行為上的問題。
制定咨詢目標:減少欺負同學的次數,以及講粗口話的次數;增強專注力時間,減少多動行為,和睦同學,不欺負女生,不做破壞學校公物的行為。
針對小農的行為和心理問題,雙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氣氛中共同商定咨詢方案,確定采用認知行為療法和行為療法給予治療,以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
小農由班主任帶來咨詢,通過攝入性會談搜集了大量的臨床資料,形成了初步診斷,與小農及其班主任共同確定咨詢目標,制定實施方案,介紹咨詢方法、原理以及過程。結合小農的自身的多動行為,讓小農意識到自身存在多動行為等不良行為。
1.認知行為療法 借助團體游戲活動幫助小農參與集體,融入集體,通過集體內的人際交互作用,幫助小農觀察、學習其他同學,幫助小農養成一個做事情遵守規則、融入集體、團結同學、關心同學等良好行為。經過三周的心理治療結束后,小農現在每天都和同學玩在一起,上課也知道了要守規則,要團結同學,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在課堂亂跑的次數以及亂搞動作的次數明顯減少了。
第一目標咨詢結束。
2.行為療法之強化理論
根據行為主義強化理論:認為個體的適應性行為是習得的,我給予小農呈現積極的、令他喜歡的強化物,使他適應性行為發生次數增加。我制定了代幣獎勵法方案,并制作“伸大拇指”卡片充當代幣的物品,小農可以用大拇指卡片換取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求助者的代幣內容表的:
1、我的代幣表

2、我的報酬表

當他得到了他想要的禮物時,心里特別高興,上課隨意走動的現象、欺負同學、說臟話的次數明顯減少。
經過一個月四次的心理咨詢,求助者良好的行為逐漸養成。第二咨詢目標結束。
經過兩個月七次的心理咨詢,我結束了對小農的心理咨詢。之后我對小農及其班主任、家長進行回訪。小農現在情緒穩定,不會隨意推打同學,上課小動作和亂跑現象消失。注意力也可以保持長時間,表現特別積極。總之,本個案的輔導是有明顯效果的。我們必須找準改變學生不良習慣與行為的教育教學方法,并有計劃、有目的地去實施,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