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
產后出血是婦產科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通常是在胎兒成功娩出后的24 h 內出血量就達到50 ml,且大部分產后出血因宮縮乏力引起。如產婦出血量多可能引起休克,如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會引發腎功能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甚至還會對產婦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1]。部分產婦因失血量過多引起腦垂體持續惡性缺氧、缺血而壞死,對母乳喂養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針對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產婦有必要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本文就對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產婦提供護理干預措施,以確定護理干預措施對產后出血產婦康復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接診的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中選取86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 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3~38 歲,中位年齡為(28.8±3.8)歲;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8.9±1.7)周;初產婦26 例,經產婦17 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0~35 歲,平均年齡(29.8±3.3) 歲;孕周36~41 周,平均孕周為(39.5±1.8)周;初產婦25 例,經產婦18 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應用常規護理措施,加強對產婦生命體征的監測,嚴格遵醫囑用藥,觀察產婦病情,待產婦病情穩定后指導其保持清淡、易于消化性飲食。觀察組產婦應用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 產后出血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發現產婦產后出血的第一時間需立即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快速進行吸氧、保暖等各項處理措施,告知主治醫師,以確保救治能夠順利實施。在此期間護理人員須立即為產婦建立靜脈通道,以確保血容量充足,同時注意觀察產婦呼吸、血壓、脈搏等各項生命體征和子宮[2]。針對子宮收縮逐漸增強、出血量漸漸減少、生命體征逐漸穩定的產婦需予以有效的心理疏導,有效預防產婦出現緊張、焦慮等多種不良情緒。指導產婦安靜臥床休息,鼓勵進食水,督促產婦排尿,預防產后出現尿潴留影響子宮收縮。尤其是產后2 h 內,應注意監測產婦生命體征和情緒,待情緒穩定后,加強對外陰保護,以免出現逆行感染,同時指導產婦保持合理膳食,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加速產婦機體康復。對于子宮收縮不良的產婦,護理人員可適當按摩子宮,刺激子宮肌纖維,降低產婦產后出血量。止血成功后第一時間告知產婦,叮囑產婦絕對臥床休息,定期查房,以了解產婦病情變化。
1.2.2 心理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可與產婦積極主動交流、溝通,結合產婦的文化背景、家庭情況予以針對性的心理干預,以緩解產婦的負性情緒,并向其介紹治療效果良好的案例,幫助產婦樹立戰勝疾病信心[3]。同時積極與產婦交流溝通,叮囑產婦家屬多關心產婦,以促進產婦產后康復。
1.2.3 健康宣教及子宮按摩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可向產婦講解產后出血的相關知識內容,耐心介紹,以提高產婦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度,預防產婦出現不必要的緊張、焦慮心理。對于因宮縮乏力而產后出血的產婦,護理人員可采取改良子宮按摩方法促進子宮收縮,按摩時間可達30~60min/次,暫停10 min 后再繼續按摩,按摩時間不宜太長。通過按摩能夠刺激乳頭,有利于新生兒出生后早吸吮,加快激素分泌和子宮收縮[4]。在此期間,護理人員注意維持病房安靜、干凈整潔,保持適宜的溫濕度,幫助產婦護理會陰,預防感染。
1.2.4 康復訓練干預 在產婦病情逐漸穩定后,護理人員即可對其進行康復訓練指導。督促產婦盡早下床活動,加強腸胃蠕動。在不影響機體恢復的情況下可適當進行簡單的訓練。在產婦下床活動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提醒家屬始終陪伴在側,以免出現不良事件。舒緩產婦不良情緒狀態,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治療,加快病情康復速度。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產婦的康復效果、止血時間、惡露持續時間、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康復效果判定標準[5]:顯效:產婦子宮收縮能力在1 h 內明顯提高,且出血量明顯減少;有效:產婦子宮收縮能力在2 h 內提高,出血量有所減少;無效:子宮收縮能力與出血量并未見改變??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康復效果對比 觀察組產婦康復總有效率95.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止血時間、惡露持續時間、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產婦止血時間、惡露持續時間、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產婦康復效果對比[n(%)]
表2 兩組產婦止血時間、惡露持續時間、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表2 兩組產婦止血時間、惡露持續時間、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3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產婦護理滿意度95.3%(41/43)高于對照組的76.7%(33/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是婦產科一種常見且多發性疾病。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病情相對嚴重,可危及產婦的生命安全,致使產婦情緒波動明顯,對治療產生不利影響。至今為止,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無特殊預防性止血方法,產婦產后恢復會對新生兒生存質量產生嚴重影響[6]。對于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產婦需立即展開搶救措施,提供全面性的護理指導措施,強化護理質量促進產婦產后身體恢復。護理干預是當前應用較廣泛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隨著傳統護理模式的改進,常規護理措施可確保產婦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護理干預能夠針對產婦的具體情況提供有效的護理內容,以加快產婦產后恢復速度,滿足產婦機體恢復需要。經加強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滿足產婦營養物質基本需要,控制和減少出血量,避免產婦產生炎癥,縮短治療的時間,達到快速止血的效果[7]。同時監測產婦生命體征,預防不良事件發生,確保母嬰安全。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康復總有效率95.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止血時間、惡露持續時間、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護理滿意度95.3%(41/43)高于對照組的76.7%(33/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為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提供護理干預措施可明顯提高產婦康復效果,縮短產婦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有利于改善產婦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