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電視二臺3月11日報道,原題:酷似大教堂和博物館的中國書店的成功之道巨型的柱子、狹小的凹室、天花板上的反光鏡以及照射在地面上的書冊影像,走進位于成都的一家書店(如圖),你會產生正置身于某個大教堂的錯覺。來這家書店的人有的是為了欣賞建筑結構,有的是為買書,也有人為了擺拍。一位女士表示,在挑選感興趣的圖書之余,她來到這家書店也是為了拍出幾張漂亮的自拍照。還有一些人稱,他們是在網上看到這家網紅書店的介紹,專程前來“打卡”。
這家書店兩層共1200平米的空間內,擺放著約10萬冊各類書籍。書店導購趙女士為我們展示了一些暢銷書籍。她介紹稱,很多柱子上方的“書”其實只是仿真圖片,旨在增加整體視覺效果。
借助這種教堂般的神奇空間結構,這家書店周末的日均客流量達到4000多人。書店負責人楊女士稱,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變化,書店經營方式也做出調整。“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多功能的文化場所。在這里你可以喝著咖啡,度過整個下午時光。”
除了成都,揚州、重慶等許多城市都出現(xiàn)了這種讓人眼前一亮的“概念型”書店。它們的設計大多出自一家上海的建筑設計事務所。該事務所負責人李女士稱,2010到2013年間,中國的實體書店經歷了一輪閉店潮。在參觀了西班牙的一家城堡書店后,他們從中汲取了靈感,設計出這家吸引讀者的書店。
目前看來,這個方法效果不錯,來這家網紅書店“打卡”的顧客中,約七成會在離開時購買書籍。▲
(潘亮譯)
環(huán)球時報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