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Cooney Charles
當涉及到高效管理多云環境時,企業客戶應該關注大量的網絡和應用程序指標。
對企業而言,趨勢是遷移到多云環境,其中包括運行在本地的工作負載,以及由多個云提供商(例如,AWS、微軟Azure、IBM/Red Hat、谷歌云平臺等)運行的公有云中的工作負載。Gartner預測,2021年,超過75%的大中型企業將采用某種形式的多云和/或混合IT策略。同樣,IDC預測,到2022年,全球90%以上的企業將依靠本地部署/專用私有云、多個公有云和傳統平臺的組合來滿足其基礎設施需求。
IBM Cloud產品管理總監Briana Frank說:“隨著企業越來越多地采用多云,他們必須考慮哪些KPI(關鍵績效指標)能夠最好地衡量他們在管理多云環境方面是否成功。”
Frank說:“有各種各樣的KPI可以幫助評估成功與否,包括財務指標,例如成本、投資回報率以及總體擁有成本降低的變化率等。”Frank補充說:“然而,企業應該不僅僅局限于財務指標,還應該考慮其他關鍵問題根源的衡量標準,比如停電和安全漏洞造成的停機。”
VMware云管理業務部負責產品營銷的副總裁Roy Ritthaler說,適用于多云環境的KPI包括衡量成本和計費、網絡和應用程序性能的指標。
Ritthaler說,優化多云成本和消除浪費是IT和業務部門的關鍵目標,衡量指標應包括預算跟蹤和詳細的支出分析。
Ritthaler說:“還應該提供發現隱藏成本、標記異常情況、重新分配云支出以便實現回扣和退款等功能,并主動為購買和交換預訂以及節省計劃提供建議。”
常見的多云KPI包括查看所有未標記資源的成本,例如,可能正在使用資源的數據庫。標記資源可以包括很多項目,例如,資源的所有者、其運行環境和項目名稱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最有效地識別、管理和支持資源。
Ritthaler說,其他財務KPI還包括按需運行的基礎設施所占比例,以及已退款總賬單所占的百分比。
Ritthaler說,實現多云網絡中鏈路安全狀態的可視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有太多的組件需要單獨考慮。
Ritthaler說:“通過一個單一的監控和守護工具來發現不良行為或者不安全的狀態。功能包括監控數據流以檢測漏洞,設計以應用程序為中心的安全特性,以及生成可參考的防火墻規則以實現應用程序的安全。”
Ritthaler說,一些常見的KPI包括按部門衡量每月的安全事件、安全疏忽的次數,以及按小時衡量的糾正安全違規行為的時間。
Extreme Networks公司的首席技術官Nabil Bukhari說,安全至關重要,因此需要掌握訪問策略,管理QoS,并在如此多樣化的系統群中提供一致的測量能力。Bukhari說:“應用程序是多云環境的關鍵,但掌握網絡性能指標(如延遲、數據包丟失)也很重要。”
其他與網絡相關的KPI包括測量響應時間、帶寬使用情況和吞吐量等。
Ritthaler說,網絡監控必須包括跨物理和虛擬環境的端到端網絡可見性,它是利用基于流的數據流監控功能來實現的,包括NetFlow、sFlow和SNMP設備監控功能等。
在應用程序方面,每一應用程序都有其自己的性能指標需要監控,而且有一些工具可以將這些應用程序與運行它們的基礎設施聯系起來,從而可以查看基礎設施端到端的情況,這一點很重要。
Ritthaler說:“很多企業已經擁有多個應用程序性能監視工具。然而,這些工具并不支持端到端的可見性,你需要解決跨不同部門的問題。應能夠把這些工具整合到一個解決方案中,在出現問題時,發揮各部門協作的力量。”
Ritthaler說,一些常見的應用程序KPI包括APM(應用程序性能管理)軟件包提供的用戶體驗測量;配置與使用的資源量(如CPU和內存);響應時間;以及連接數量等。
Ritthaler說:“應用程序往往分布在多個云上,通常會選擇最簡捷的路徑。在這方面就不適合采用文檔了,而這正是自動發現的用武之地。應用程序發現功能工作在多云架構上,可支持企業了解其應用程序在哪里運行、與誰交互、存在哪些應用程序依賴項,以及它們是怎樣受到保護的。”
專家指出,合規是管理層需要關注的另一領域。
Ritthaler說:“合規KPI要求不斷檢查云資源配置,并根據云、行業和自定義安全與合規標準對其進行基準測試。需要跟蹤合規評分、違規行為和解決問題的進展情況。”
Ritthaler說,客戶應使用日志和指標來主動監控并排除原生云服務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建議補救步驟,從而保護混合云和公有云服務。
本文作者Michael Cooney是《網絡世界》的高級編輯,25年來一直撰寫IT領域的文章。
原文網址
https://www.networkworld.com/article/3596794/top-metrics-for-effective-multicloud-management.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