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笑談》拓展閱讀——
即使在最小的花園里,也能看到園蛛的蹤跡。它們都算得上是天才的紡織家。
我們所觀察的蜘蛛往往爬行得很慢,所以我們應該索性坐在矮樹叢里看。那里的光線比較充足。讓我們再來給自己加一個頭銜,叫做“蛛網觀察家”吧!世界上很少有人從事這種職業,而且我們也不用指望從這行業上賺點錢。但是,不要計較這些,我們將得到許多有趣的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比從事任何一個職業要有意思得多。
我所觀察的都是些小蜘蛛。讓我們就在這只小蛛面前停下吧。它正在打基礎呢。它在迷迭香的花上爬來爬去,從一根枝端爬到另一根枝端忙忙碌碌的,它所攀到的枝大約都是十八寸距離之內的。太遠的它就無能為力了。漸漸地,它開始用自己梳子似的后腿把絲從身體上拉出來,放在某個地方作為基底,然后漫無規則地一會兒爬上,一會兒爬下,這樣奔忙了一陣子后,結果就構成了一個絲架子。這種不規則的結構正是它所需要的。這是一個垂直的扁平的“地基”。正是因為它是錯綜交叉的,因此這個“地基”很牢固。
后來它在架子的表面橫過一根特殊的絲,別小看這根細絲,那是一個堅固的網的基礎。這根線的中央有一個白點,那是一個絲墊子。
現在是它做捕蟲網的時候了。它先從中心的白點沿著橫線爬,很快就爬到架子的邊緣,然后以同樣快的速度回到中心,再從中心出發以同樣的方式爬到架子邊緣,就這樣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一會兒左,一會兒右。每爬一次便拉成一個半徑,或者說,做成一根輻。不一會兒,便這兒那兒地做成了許多輻,不過次序很亂。
無論誰,如果看到它已完成的網是那么的整潔而有規則,一定會以為它做輻的時候也是按著次序一根根地織過去,然而恰恰相反,它從不按照次序做,但是它知道怎樣使成果更完美。它這樣突然地變換方向是有道理的:如果它先把某一邊的輻都安置好,那么這些輻的重量,會使網的重心向這邊偏移從而使網扭曲,變成很不規則的形狀。所以它在一邊安放了幾根輻后,立刻又要到另一邊去,為的是時刻保持網的平衡。
你們一定不會相信,像這樣毫無次序又是時時間斷的工作會造出一個整齊的網。可是事實確實如此,造好的輻與輻之間的距離都相等,而且形成一個很完整的圓。不同的蜘蛛網的輻的數目也不同,角蛛的網有二十一根輻,條紋蜘蛛有三十二根,而絲光蛛有四十二根。這種數目并不是絕對不變的,但是基本上是不變的,因此你可以根據蛛網上的輻條數目來判定這是哪種蜘蛛的網。
想想看,我們中間誰能做到這一點:不用儀器,不經過練習,而能隨手把一個圓等分?但是蜘蛛可以,盡管它身上背著一個很重的袋子,腳踩在軟軟的絲墊上,那些墊還隨風飄蕩,搖曳不定,它居然能夠不假思索地將一個圓極為精細地等分。它的工作看上去雜亂無序,完全不合乎幾何學的原理,但它能從不規則的工作中得出有規則的成果來。我們都對這個事實感到驚異。它怎么能用那么特別的方法完成這么困難的工作呢?這一點我至今還在懷疑。
安排輻的工作完畢后,蜘蛛就回到中央的絲墊上。然后從這一點出發,踏著輻繞螺旋形的圈子。它用極細的線在輻上排下密密的線圈。越往外它就用越粗的線繞。圈與圈之間的距離也比以前大。繞了一會,它離中心已經很遠了,每經過一次輻,它就把絲繞在輻上粘住。最后,它在“地基”的下邊結束了它的工作。
這些螺旋形的線圈并不是曲線。在蜘蛛的工作中沒有曲線,只有直線和折線。這線圈其實是輻與輻之間的橫檔所連成的。
蜘蛛不停地繞著圈,一面繞一面把絲粘在輻上......
有兩種蜘蛛,也就是條紋蛛和絲光蛛,做好了網后,還會在網的下部邊緣的中心織一條很闊的鋸齒形的絲帶作為標記。有時候,它們還在這一條絲帶的封面,就是網的上部邊緣到中心之間再織一條較短的絲帶,以表明這是它們的作品,著作權不容侵犯。
(選自《昆蟲記》,法布爾著,張麗譯,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版,本刊有刪改)
鑒賞空間
康拉德·勞倫茲說:“所羅門王能夠和鳥獸蟲魚交談,但他需要借助一枚指環。這事我也會,雖然我只能和幾種我特別熟悉的動物交談,可我不需要魔戒的幫助!活潑的生命完全無須借助魔法,便能對我們訴說至美至真的故事。”《動物笑談》選自《所羅門王的指環》,這是康拉德·勞倫茲專門為大眾介紹動物行為的一本科普著作,書中將科學知識與文學趣味巧妙結合,將讀者引入有趣的動物行為學世界,使人們認識到大自然的美好,認識到動物行為學的意義所在。
《蛛網的建筑》選自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所著長篇科普文學作品《昆蟲記》。作者用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筆調,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他所觀察和研究的昆蟲,既傳播了科學知識,又傳達了他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和尊重,從而引發我們對人類與動物關系的思考,讓我們懂得:尊重和保護動物就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和保護人類自己。
讀有所思
1.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我們可以設置一條貫穿全文的主線,合理地安排選材的先后次序。《蛛網的建筑》這篇文章的主線是什么?文章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蜘蛛織網的經過的?
2.品析《動物笑談》和《蛛網的建筑》這兩篇文章語言的共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