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艷 舒茂國
[摘要]在全球化時代,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人才。醫學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途徑之一是加強研究生的英文應用能力,而專業英語詞匯是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基礎。本次在整形外科專業研究生入學初期開展英語詞匯教學,針對本專業內高頻次出現的希臘和拉丁詞根進行教學,并進一步介紹這些詞根的在整形外科專業英語詞匯中的構詞方法及其派生詞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擴展詞匯。通過英語詞匯教學,旨在幫助學生快速建立專業詞匯體系,提高閱讀英文文獻的效率,并為日后進行國際交流及撰寫英文專業論文奠定基礎。
[關鍵詞]整形外科;醫學專業英語;英語詞匯教學;醫學教育;拉丁詞根;希臘詞根
[中圖分類號]G64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8-6455(2021)01-0149-04
Exploration on the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of Plastic Surgery
HAO Xiao-yan,SHU Mao-guo
(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Cosmetic Maxillofacial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Shaanxi,China)
Abstract: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one of the goals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is to train high-level talents with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e of the ways to internationalize medical graduate education is to strengthen the English applic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English vocabulary is the basis for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s. We carried out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the early stage of plastic surgery graduate education. We teach the Greek and Latin roots with high frequency in this major, and further introduce the English vocabulary of these roots in plastic surgery. Based on these, we guide students to expand their vocabulary. Through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for this major to help students quickly establish a professional vocabulary system, improve their efficiency in reading English literature,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writing English professional papers.
Key words: plastic surgery; medical English;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medical education; latin root; greek root
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醫生的國際交流越來越頻繁,醫學教育國際化也成為醫學研究生教育的趨勢。雖然多數臨床醫學生在本科階段已經接觸到了醫學英語,對于醫學英語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具體到各個臨床亞專業,尤其像整形外科專業這樣的在本科階段的基礎醫學教育的內容中涉及不多的學科來講,學生對于亞專業相關的英語詞匯儲備不足。醫學生在進入研究生階段后,面臨的比較突出的困難是要在短時間內閱讀大量本專業的英文文獻,了解專業醫學動態。而學生認為閱讀專業文獻起始階段最耗費時間和精力的是專業詞匯的學習[1]。目前研究生對于專業英語詞匯的學習通常依賴于自主學習,逐個生詞查詢記憶,耗費了大量時間,也消耗了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筆者科室在本專業研究生入學初期開展了整形外科專業英語詞匯的教學,旨在幫助學生建立整形外科專業英語詞匯體系,提高閱讀英文文獻能力,進而提高國際會議交流及撰寫英文專業論文的能力,這也是醫學研究生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2]。
各個臨床亞專業的高頻醫學專業詞匯都各有側重。比如內科有大量涉及疾病癥狀和體征專業詞匯。整形外科專業詞匯主要集中在體表組織器官的解剖學名詞及各種手術術式的詞匯,這些詞匯在構詞方面都有一定的特點,掌握必要的詞根和詞綴就能大大提高閱讀英文文獻的效率。
1? 解剖相關專業詞匯的教學
1.1 詞根的學習:體表器官常見的希臘/拉丁詞根。西方醫學起源于古希臘,最早的醫學術語是用希臘語記錄的,后來羅馬人占領了希臘,人們開始用拉丁語著書,同時大量的希臘醫學詞匯進入了拉丁語。所以從詞源學的角度來看,醫學英語詞匯約有70%源于希臘語,25%源于拉丁語,只有不到5%源于古英語,其余來源于法語、阿拉伯語等[3]。整形外科涉及到的英語詞匯中表示特定解剖部位的詞根通常也是由希臘語和拉丁語派生而來。鑒于希臘語和拉丁語對于我國學生來說是完全陌生的語言,在詞匯教學開始,針對這些表意的詞根的教學非常有必要,而且這些表意的詞根與對應的日常英語單詞的書寫形式往往差異很大[4]。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特別強調兩者的差異,有目的地把表意的詞根和日常英語相比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要求學生記憶這些詞根(見表1)。因為詞根是詞的核心部分,詞的意義主要是由他體現出來的[5]。比如鼻子的日常英語為nose,希臘詞根是rhin/o,拉丁詞根是nas/o,掌握這兩個詞根,學生在閱讀文獻中如果遇到rhinoplasty(n. 鼻整形術)以及nasolabial(adj. 鼻唇溝的)就能很好地理解這些與鼻有關的單詞,從而快速記憶。但是如果缺乏這些詞根的基礎學習,學生需要對每個單詞進行反復記憶。并且在掌握了鼻(nose)的希臘詞根Rhino-后,結合本科階段已經掌握的英語詞根如-plasty、-rrhea、-phyma,就能輕松識記一系列單詞,例如rhinoplasty(n. 鼻整形術)、rhinorrhea(n. 流鼻涕)、rhinophyma(n. 酒糟鼻)。通過閱讀美國版Plastic Surgery總結發現:nose的兩個詞根在使用方面也各有傾向。英文構詞中表示鼻怎么了,常用的是希臘詞根rhino作為前綴,如前面列出的rhinoplasty、rhinorrhea、rhinophyma;而在表示與鼻相關的解剖定位時,尤其是在與其他表示解剖部位的詞根連用時一般使用拉丁詞根naso-,如nasopharyngeal(adi. 鼻咽的),nasolabial(adj. 鼻唇的)。此外鑒于醫學英語起源的方式,以及當下醫學英語更向現代英語的靠近的趨勢,有時候會出現“一語三式”,即同一個醫學概念有三種表達形式[6]。整形外科部分名詞對應到英語也存在“一語三式”,比如面(face),希臘詞根是prosopo-,拉丁詞根是facio-。面癱這一概念可以用現代英語facial paralysis表述,同時結合表達“癱”這一意思的后綴-plegia,面癱也可用prosopoplegia或facioplegia表述。
1.2 整形外科專業詞匯的派生特點:筆者科室在教學的時候利用面部3D打印模型,先對學生進行臨床解剖教學,識別各個解剖結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7],然后引入面部軟組織創傷的MCFONTZL分類系統,將醫學英語的教學與臨床教學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系統的學習英語詞匯。按照這個分類系統將面部分為maxilla(上頜)、chin(頦)、forehead(額)、orbits(眶)、nose(鼻)、temple(顳)、zygoma(顴)、和lip(唇)(見表2)。表示這些具體部位的形容詞一般由其詞根演變而來。例如temple-temporal(adj. 顳的)、nose-nasal(adj.鼻的)、chin-mental(adj. 頦的)等。這些表示具體部位的形容詞加上一些后綴又可派生出很多詞匯,如temporalis(n. 顳?。?、nasalis(n. 鼻?。?、mentalis(n. 頦肌)。此外這些形容詞加上學生熟悉的單詞如骨(bone)、神經(nerve)等就構成相應的英語解剖詞匯,如temporal bone(鼻骨)、zygomatic bone(顴骨)、facial nerve(面神經)、mental nerve(頦神經)等。此外整形外科還非常注重更加精細的解剖,尤其是解剖之間的比鄰關系,以及兩個解剖結構構成的整體解剖學概念。所以醫學詞匯中有大量由兩個表示具體解剖部位的詞根構成一個特定詞匯。如craniofacial(adj. 顱面的)、maxillafacial(adj. 頜面的)、nasolabial(adj. 鼻唇溝的)等,其中涉及到鼻、唇的詞匯的相對較多。例如與唇相關的labiomental(adj. 唇頦的)、labiomandibular(adj. 唇下頜骨的)、labiobuccal(adj. 唇頰的)等;與鼻相關的nasolabial(adj. 鼻唇溝的)、nasociliary(adj. 鼻睫的)、nasolacrimal(adj. 鼻淚的)、nasopharyngeal(adj. 鼻咽的)、naso-orbital(adj. 鼻眶的)、Labiomental(adj. 鼻頦的)、labiomandibular(adj. 鼻下頜的)、labiobuccal(adj. 鼻頰的)等。這些派生出來的形容詞加上不同的名詞就可以表述很多醫學英語術語,比如,nasolabial fold(鼻唇溝), nasolabial flap(鼻唇溝皮瓣)等。引導學生反復練習這些構詞方法,掌握構詞方法后試著推測中文解剖對應的英語表述,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專業口語交流能力。
1.3 結合表位置的前綴及單詞擴展英語解剖詞匯:從構詞角度來講醫學英語詞匯多是由詞根、前綴、后綴和連接元音構成。整形外科專業詞匯也遵循著這些構詞法。例如前綴+連接元音+詞根的方式構詞,以及詞根+連接元音+后綴。在了解和記憶表1及表2的詞根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整形外科專業解剖詞匯的構詞特點進行教學。在閱讀或者撰寫整形外科的臨床文章時,常常要理解或描述某一具體解剖的位置、層次和毗鄰關系。因此表示方位的前綴和單詞使用頻率較高。要注重學習和理解表示方位的詞匯,并能準確應用。教學時引導學生從已經熟悉的單詞中提取出前綴,并加深理解。比如從學生已經認知的preoperative(術前的),postoperative(術后的)中提出前綴pre-及post-,他們作為前綴分別表達…之前,…之后的意思。采用詞綴+解剖詞根就可以表達這個詞根所描述部位的前或者后。例如septal(adj. 眶隔的),可以派生出preseptal(adj.眶隔前),postseptal(adj. 眶隔后),以及preauricular(adj. 耳前的),postauricular(adj. 耳后的)。在此基礎上就很容易準確寫出隔前間隙(preseptal space)、耳后皮瓣(postauricular flap)等醫學術語。
面部的解剖特點是以骨性腔隙為中心,腔隙的頭側為上,用前綴super-表示,如superorbital(adj. 眶上的)。在表達“下(below)”的意思時,infra-,sub-,和hypo-均可表達下的意思。比如infraorbital(adj. 眶下的)、submental(adj. 頦下的)、hypoglossa(adj. 舌下的)。其中“sub-”來源于拉丁語,而“hypo-”則源自希臘語。再結合表1中學習到的表示“舌”的希臘詞根glosso-及拉丁詞根linguo-,結合前面的派出詞的構詞,閱讀時很容易就理解hypoglossal nerve(舌下神經),和sublingual gland(舌下腺)的意思。雖然這些詞匯的詞形變化較大,但使用較為固定,初學者只需熟記即可。此外在表述腔隙的周圍用peri-,例如:periorbital(adj. 眶周的),perioral(adj. 口周的)。在其他解剖位置,詞綴+形容詞的來表述具體位置也非常普遍,比如inframammary(乳房下)。準確的理解這些方位術語可以擴展出很多詞匯。
方位詞匯的教學也要強調其與日常口語的聯系和區別。一些常在口語詞匯中使用的表達前(front)、后(back)、內側(inside)、外側(outside)、周圍的(around)等的日常英語,在正式的醫學書面用語中則分別用anterior、posterior、internal、external、circumflex來表述。這些方位術語對于血管神經等解剖名詞的表達至關重要。表示層次的如淺表的superficial,深的deep。知道這些基礎知識不光可以推測出英文的意思,在口語表達時也可以直接通過推測準確地表述出來。比如較難記住的旋髂淺動脈(superficial circumflex iliac artery),旋股外側動脈(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此外,方位術語有時涉及到復合位置的描述,如敘述某結構位于某結構“前外側”或“前內側”時,可用方位詞綴+方位詞的合成構詞進行組合,如前外側(anterolateral)或前內側(anteromedial)。
2? 各種手術術式詞根和詞匯的學習
整形外科是對人體組織、器官畸形和缺損的修復與重建,所以一大類術式的命名特點是組織/器官詞根+詞根(表述手術方式的詞根)。整形外科常用的手術方式詞根主要是成形術-plasty,切開/切除術-(c)tomy,縫合術-rraphy,松解術-lysis-。在掌握組織/器官的詞根及術式詞根的基礎上,就能擴展很多專業詞匯(見表3)。
在全球化時代,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人才。蔣碧梅等提出提高醫學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途徑之一是加強研究生的英文應用能力[8]。研究生對于專業英語的掌握不能僅僅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應該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習習慣和學習策略,這將大大縮短學生學習的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通過開展本專業的英語詞匯教學,幫助學生短時間內識記大量的詞匯,快速提升研究生閱讀本專業的英文文獻的能力,并且幫助學生建立整形外科專業英語詞匯體系,為今后的國際交流和醫學專業論文的寫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明萱,彭效祥,趙榮蘭.基于需求分析醫學碩士學術英語培養的策略研究[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27(4):693-696.
[2]尉桂英.如何使醫學生建立起醫學英語詞匯體系[J].教育教學論,2019,6(23):161-162.
[3]尹媛,妮艷紅.從詞源學角度探索醫學英語詞匯教學策略[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27(4):688-693.
[4]張善強,金海峰,紀慧,等.人體解剖學常用醫學英語詞匯使用技巧淺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0(8):46-48.
[5]江鳳霞,孫巖.詞素構詞理論中的構詞規律在醫學英語術語教學中的運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30(2):56-57.
[6]陳遠亮.基于ESP和CBI理論的醫學教育詞匯課程內容探討[J].醫學教育管理,2017,3(2):34-36.
[7]李學盛,張明.3D打印頜骨技術在口腔頜面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美容醫學,2020,29(3):143-145.
[8]蔣碧梅,肖獻忠.提高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國際化水平的思路與途徑[J].科技資訊,2019,17(23):133-134.
[收稿日期]2020-05-11
本文引用格式:郝曉艷,舒茂國.整形外科專業英語詞匯的教學探索[J].中國美容醫學,2021,30(1):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