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涵
(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海寧 314408)
嘉興非遺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中烏鎮竹編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獨特的地方特色,也在眾多的非遺文化中閃閃發光。在工業化的沖擊下竹編這一傳統的工藝與現代產品設計觀念逐漸分離,竹編產品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然而,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保護竹編工藝,絕不只是保護這種手工產品形式,更是保護其背后所蘊含的區域人民所特有的精神價值、手工技藝價值以及傳統造物思維價值。而燈具作為一種實用的生活產品,其造型設計是人們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的體現。因此,本文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分別從烏鎮竹編的基本概況,烏鎮竹編在燈具產品中的應用意義、應用思路以及設計實踐四個方面進行研究,旨在通過烏鎮竹編在燈具設計中的應用研究,為烏鎮竹編的活化、衍生作出探索性嘗試。
烏鎮竹編是以陳莊村、古山里竹編為主的一個竹編集群,其歷史可追溯到唐朝,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悠久歷史。烏鎮的傳統竹編器具大部分都是以使用功能為主,這是由于當地的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狀況所決定,也與勞動人民的生活、生產息息相關。
烏鎮竹編以蔑片蔑絲等為材料通過各種編織工藝進行造型的"構筑"過程,在打破竹材性能局限的同時,也構筑了更為復雜的結構以及更富于變化的造型。通過表一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烏鎮竹編產品的造型特點大致可歸結為三點:中心軸對稱、幾何形與有機形并用、常用粗編[2]。
烏鎮竹編產品通過不同薄厚粗細的竹篦進行加工而成,形成寬與窄,疏與密,點線面的構成感,體現著均衡對比,連續重復等形式美法則,其紋樣精美豐富,肌理感較強,其基礎編織方法大體上可以分為:挑壓編、圓面編、絞絲編和裝飾編四大種類[3]。除了“人字紋”、“梅花紋”等傳統編織花紋,還有更具桐鄉特色的創新編織花紋——六目三層穿絲雪花編,具體如圖1 所示。
烏鎮竹編產品要根據編織對象的不同進行選材,從這些不同部位上加工獲得的蔑片或蔑絲相應的有著不同的天然色澤。同時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的變化,水溶性的染料色彩在竹編制品上的涂刷也越來越廣泛。通過表三對16 件現代竹編產品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現代竹編產品分為四大色系:紅色系、竹黃色系、竹青色系和藍黑色系,并且以純色為主,搭配同色系的相近顏色[4]。
現代工業時代把人們從傳統生活中脫離出來,工業時代讓人們生活中與傳統工藝文化越來越遠。喜多俊之曾指出,“了解未來,才開始思索傳統的美好,而未來設計源于傳統工藝”。我們需要通過研究烏鎮竹編技藝,讓烏鎮傳統工藝獲得新生,同時人們對燈具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居住場所帶來光明,而是需要在光的“語言”中感受到人文關懷和精神上得到放松與喜悅。綜觀當下市場中絕大多數竹編燈具產品,依然保留著傳統的造型,與現代的家居環境也顯得格格不入,唯有通過以現代生活美學為導向的形式創新,實現傳統竹編產品造型與現代燈具的實用功能重組。
基于上述對烏鎮竹編的調研和分析,可以發現烏鎮竹編工藝在材料和工藝上都非常適用于現代燈具的創新設計,竹材產生的光影效果有較強的空間感和韻律感,這種效果會隨著編織紋樣的變化而變化無窮,增加空間環境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沖擊力。同時烏鎮竹編產品以幾何形為主,部分為有機形態,造型圓潤、簡潔、中心軸對稱,多用粗編,在配色上以單色為主,搭配同色系的相近顏色。這能延伸出對現代燈具造型的思考,強調燈具產品整體形態上的銜接與一體連接,強調自然事物功能、結構的轉化。在滿足現代人們對于燈具需求的基礎之上,我們可以從烏鎮竹編工藝的基因庫里提取適用于現代理念下的竹編燈具造型設計元素,使用特定的設計基礎創作燈具造型;將特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濃縮于燈具造型之中,進而賦予其一定的意義和文化素養。
我們應該了解烏鎮竹編的內涵與精髓,從文化的層面為切入點,更好的研究和探索現代的燈具設計理念,發掘其創新點和實用性。材料互相間的搭配問題也須體現于物性相宜的原則。烏鎮竹編作為一項非物質遺產,無論從裝飾的藝術視角還是從燈具產品的實用視角,竹編工藝有著很大程度的價值。將中國傳統元素作為傳統文化載體,基于中國傳統元素的內涵特征,推進中國傳統元素與創意思維、現代技藝的有機融合,實現創新一體化設計,使燈具產品的造型、色彩、圖案紋樣等可以充分滿足社會大眾的審美情趣與精神需求,實現現代竹編燈具的實用性、藝術性、文化性的高度統一。
在新時代下,竹編燈具經過再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現代的使用環境和使用人群才能突破傳統竹編制品在現今的瓶頸。在設計竹編燈具的同時,不僅要考慮其文化特性,傳承中國文化,同時還要考慮產品整體的協調性。將現代化的潮流與審美觀念同產品類型特征相結合,做到燈具設計的活化與創新,使燈具本身在表現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又能體現現代風格的獨特設計理念,實現竹編燈具形式的創新,使之與現代審美相迎合。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消費者在選擇燈具的標準上也日益從最初的功能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或者更深一層的文化需求。因此將烏鎮竹編應用于現代燈具設計中需要對烏鎮竹編文化元素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包括文化的意義與文化的形式,從中獲取文化的特征:包括形態、色彩、材質、功能、結構等,并將其融入具體的燈具設計當中,由此展開新燈具的設計研發。同時對燈具與烏鎮竹編的結合進行巧妙的處理和思考,注重各個部分的協調性,注重局部的和諧統一,利用編織技藝的結構與造型的特點,與現代燈具的照明功能融合在一起,如通過編織結構的疏密程度來實現燈具功能價值,將現代的設計理念和編織技藝完美的構成一個和諧的有機整體。最后通過易于編織的竹編單體,如竹編球等造型元素的疊加組合來創造新的產品形態,從而簡化竹編燈具的編織流程、節約人力物力、降低生產成本,輔助以犀牛等計算機輔助造型軟件,設計標準化的燈具模型,從而實現燈具造型的標準化、統一化,提升竹編燈具生產效率,與現代燈具設計生產接軌。

表1 現代竹編產品的造型分析(圖片來源于網絡)

表2 現代竹編產品色系分類(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1 六目三層穿絲雪花編(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2 竹光花影效果圖

圖3 竹編外框

圖4 俯視效果圖
通過前期對烏鎮竹編產品的精神內涵、造型結構、編織手法和色彩規律的分析,提煉出其可運用于產品設計中的設計元素,力圖通過對中國傳統編織技藝的研究,從燈具的結構功能重組入手,將本產品的目標人群定位在20-35 歲的年輕人,滿足臥室生活使用場景下燈具的設計要求。以一種更溫馨、更富中國傳統特色的設計提案回應現代人們生活環境和使用方式的內在需求。
該燈具名為“竹光花影”,分為四個部分:燈座底部,上面連接燈泡,同時有傳統花瓶造型的燈罩,最外層是竹編外框,如圖2 所示。將六角孔編法結構牢固的特性用在竹編外框的設計當中,在富有層次感的同時也不削弱竹編的透光性,如圖3 所示。其外框從頂部整體看下來為一朵盛開的牡丹造型寓意幸福吉祥,如圖4 所示。在材料的選擇上也沒有單獨使用竹作為唯一的材料,也結合使用木材,玻璃,使燈具的表現不單調,在繼承傳統燈具元素的同時與現代生活相結合。
烏鎮竹編正在結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做出有利于自身傳承和發展的改變。燈具是生活的必需品,以烏鎮竹編為來源而設計的燈具,在滿足我們生活需求的同時,也有了烏鎮竹編獨特的文化內涵。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的結合,既提高了生活質量,又傳承發展了傳統文化。探索與研究烏鎮竹編有利于我們加深對傳統造型藝術的理解與認識,有利于我們把握烏鎮竹編在燈具設計中所展現的精神價值、手工技藝價值以及傳統造物思維價值。通過對烏鎮竹編產品的造型結構、材料與工藝、文化符號、精神內涵進行提煉和加工并將其注入到現代設計中,既豐富了設計的多樣性,也為設計師們提供了新的設計元素,同時又為傳統工藝的繼承和發展拓寬了道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