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 ?要: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全球能源危機的加劇,形勢日益嚴峻,如何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進一步拓展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以及環境地質勘察方面的質量,成為新能源發展的重要背景和基礎。在水利工程與環境地質勘察中,只有不斷提高勘察技術的整體水平,才能為發展新能源提供有效保障。水工環作為水文地質勘察,工程地質勘察,環境地質勘察的結合體,在水利工程、煤炭工程和工程建設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重視水工環地質勘察,為我國的建設和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下主要介紹了水工環地質勘察和生態地質勘察的主要內容,以及水工環地質勘察的主要方向,簡要論述了新技術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中的實際應用,以及有關方面提供一些啟示和參考。
關鍵詞:水工環;地質勘察;技術分析
目前,在我國水工環地質勘察中,人們對各種類型的地質勘察資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技術也得到了較好的應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水文地質學中引入了更多的新技術,但有些技術還存在一些問題,必須重視其后續發展,明確其應用要素。此外,我國由于相關的地質機制和體系不完善,在開采過程中許多資源出現問題,正在開發過程中逐漸面臨著地質資源枯竭、一些重大的地質礦業缺少勘察成果等等。從總體上來說,與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想反,地質事業相對比較落后,而開發礦產資源也引起了生態地質勘察環境破壞等各種嚴峻挑戰,因此,這就需要地質勘察人員有足夠收集信息的能力,不斷地學會運用各種勘察技術和設備,實時分析地質狀況,及時解決問題,為保證地質勘察工作的有效完成。
一、水工環地質勘察的基本現狀
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非常大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也破壞了環境,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產業結構的轉變與升級,而部分城市規劃方案與現有土地資源無法滿足城市發展與人口容納的實際需求。針對于此,則需要通過有序開展水工環地質勘察作業,為城市規劃方案、資源利用計劃的制定提供清晰、準確的地質勘察數據加以參考。尤其是在當前可持續經濟發展的提出以及全球環境急劇變化的情況下。目前的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都作出了相對的整改,與之有關的一些研究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綜合探究成為當今國際形勢下水工環發展的必然選擇。特別是我國不斷加強水文地質環境分析,使地質勘察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在找礦工作中,由于受傳統思維的影響,我們始終沒能把環境保護放在首要任務。此外,國家還大力支持水文地質科學技術的發展,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經費,使整個行業提高技術研發體系的效率。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國水產養殖地質勘察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作體系和發展框架。但是,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地質事業也同樣面臨著眾多新難題的挑戰,而水利工程地質勘察行業還存在著發展滯后、專業人才短缺、設備落后、科技成果轉化緩慢等問題。我國在水利工程環境地質領域雖然有許多新技術,但各種新技術的實際應用相對緩慢,需要進一步重視。
二、水工環地質勘察的重點內容分析
水工環作為水文地質勘察,工程地質勘察,環境地質勘察的結合體,在地質勘察與研究中,其主要內容可以部署在水文、工程、環境等方面。首先是水文地質勘察,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水文地質勘察的重點應是對水環境的科學評價,并對水文地質環境信息進行全面的采集,同時還要明確地下水源分布位置、水源流向路線等各方面的內容,以避免水的過度消耗和影響其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研究人員應該能夠靈活運用多種信息技術,綜合收集水文地質環境信息,以及確定地下水分布和流動路徑。通過這些勘察技術手段,可以獲得更多的水資源信息,從而達到水生態平衡。其次是工程地質勘察,施工前必須針對項目工程進行全面的地質調查和資料信息的收集,充分了解施工區域的地質構造條件。一方面,可通過地質勘察獲得相關的信息可以為后期的設計、施工部門提供間接使用的重要資料和依據,結合數據可分析和預測在自然條件和工程建筑活動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地質作用和工程地質問題。另一方面,利用現有的地質勘察技術可以充分保證設施建設和后續使用的安全性。再次是環境地質勘察,必須掌握環境地質勘察工作主要內容,明確其技術要求,應用地質學和地理學原理,合理利用地質資源,改善人類生存環境。過去我國長期處于經濟發展狀態,這將導致環境惡化,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平衡。現階段可借助環境保護法,水環境影響評價法,進一步完善水環境地質勘察工作,將相應的工程建設地質環境進行科學評價,更多的了解工程建設對環境地質勘察工作的影響,便于進行更細致的工作規劃,同時,環境研究要關注區域環境災害和地質問題。因此,更宜靈活運用各種先進的勘察方法進行認真勘察,以確保區域地質環境的安全,避免次生災害的發生、威脅生命等各類事故。
三、當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是人才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水文地質勘察技術人員在水文地質勘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專業勘察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水文地質勘察的質量。如果缺乏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就難以更有效地開展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更難以充分體現水利工程地質勘察的重要作用和意義。然而,根據現代水文循環地質勘察,搜尋隊伍缺乏技術人員,難以保證搜尋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二是缺乏足夠的資金保障水文地質勘察安全,需要足夠的資金進行水文地質勘察,以保障水利工程可靠的后勤保障,但在進行水文地質勘察時,資金困難也比較明顯,這不僅對人員的激勵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影響到水文地質勘察規劃的科學合理,影響到水文地質勘察的效率和質量。三是水工環地質勘察的重要性沒有充分體現。如果地質勘察工作僅僅獲得了數據而沒有通過有效方法將結構轉化為實際生產力,而對于與勘察相關的因素和問題考慮的不多,那么該項工作的意義將會大打折扣。水文地質勘察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尋找資源,提供更廣泛的資料,分析生態地質狀況,通過提高水文地質勘察水平,支持國土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預測,而缺少對環境影響方面的評估,但這在城鄉規劃建設過程中往往被忽視,水利工程地質勘察的重要性沒有得到充分認識,不僅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而且造成了許多水文地質災害,需要不斷改進。
四、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新技術措施
近年來,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手段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水利地質勘察的技術水平,并兼顧了當前綠色經濟的發展趨勢,勘察工作越來越重視節能環保,也提高了人們的環保意識,勘察結果得到充分利用,這些變化越來越顯示出我國對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承諾,不同時期,根據地質勘察工作的特點和服務意識,許多先進技術在水文循環地質工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1)3S技術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地質環境,現代信息技術得到了充分利用,以控制和減少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大大降低了員工的勞動成本。特別是3S技術在地質勘察中的優勢更加明顯,可實現對各種空間信息和環境信息的快速、機動、準確、可靠的收集、處理與更新。地理信息系統(GIS)能夠更有效地分析各種勘察數據,為這些數據的有效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據。遙感(RS)可以用于實時動態研究,獲取更全面的信息,大大提高了搜索工作的可預測性。全球定位技術(GPS)已廣泛應用于水工業循環地質中,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和質量。
(2) 無人機偵察技術的應用充分融合了無人機和遙感技術,可以進行大范圍的勘測,了解和掌握該地區的地形地貌,勘測效率極高,在不影響地形地貌因素的情況下,可以深入到人類無法進入的區域。然而,無人機方法基本上適合于研究地表地形,在低地深部飛行設計時仍有相當大的缺陷。因此,在水文地質勘察中,無人機偵察技術必須與其他技術有效結合,地下深部勘察才能保證效益、質量和信息的精準性。
(3)在水工環地質勘察中,物探法、水質測量法的應用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物探技術允許詳細分析實際購買的搜索工作參數,提高數據的準確性,應用過程成本很低,避免破壞自然環境;因此,勘察方法在水工環地質勘察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電磁地震勘察方法作為一種重要的勘察方法和電磁勘察技術,得到了有效的集成。這兩種技術在實踐中有著不同的依據和方法。電磁勘察以電磁波為主,地震勘察以彈性波為主,兩種勘察技術的充分結合可以大大提高地質勘察水文循環的整體水平。然而,在電磁地質學的實際應用中,有許多方法可以描述如下,首先采用聯合技術進行建模,工作人員可根據現有地震資料,利用電磁反演進行建模,充分了解和掌握巖性和未知界面,提高勘察效率和精度。二是聯合采集技術,將電磁勘察與地震勘察充分結合,對同一目標進行更全面的勘察,獲得了豐富詳實的勘察資料,綜合論證了各種勘察成果,大大提高了其有效性和準確性。但在實踐中,必須始終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根本原則,秉承環境保護理念,聯合采集過程中獲取的參數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有必要對各種硬件和參數進行有效整合,提高其兼容性,保證偵查的效率和質量。在水文循環地質勘察中,主要有化學分析和物理分析兩種方法,實現了兩種方法的結合,在具體的水文循環地質勘察和環境地質勘察中,應充分考慮地質勘察的實踐,科學技術對勘察分析儀器選擇的影響,近年來,水質檢測技術作為水文地質勘察最重要的技術手段之一,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該技術在水工地質勘察中的應用應引起重視。
結束語
由于資源負荷不斷增加,地質勘察水文循環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利用各種新技術的優勢,提高勘察的效率和質量,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并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提高對新技術的開發和掌握,消除傳統水工環地質勘察的弊端,保證水利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提高水工環地質勘察的精度與作業效率,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完善相關機制,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水工環地質勘察的精準性,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廣泛的能源供給持續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胡志文, 歐陽燕, 羅湘. 水工環地質勘察及遙感技術在地質工作中的應用[J]. 江西建材, 2012(05):187-188.
[2] 付麗莉. 淺析水工環地質勘察中的技術應用[J]. 華章, 2010, 000(032):190-191.
[3] 趙海波, 鄭白歐. 水工環地質勘察問題防治對策分析[J]. 河南科技, 2013, 000(012):204.
[4] 文建設. 淺談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措施[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4, No.278(016):114-114.
[5] 蔣宗滿. 試論水工環地質勘測工作中的技術應用[J]. 文摘版:工程技術, 2016, 000(004):P.19-19,52.
382650190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