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晞里
“你大學讀哪里?”“中國傳媒大學。”
“啊,太好了,畢業后直接去中央臺!”
……
在很多外人眼里,中傳是一所藝術類院校,只培養播音主持的人才,很多人甚至連中傳有開設工科都沒聽說過。但作為一名在中傳就讀的工科生,我想說,中傳不僅僅是藝校!
中傳的定位是綜合類院校,不僅有享譽在外的播音主持專業,更有師資力量一流的通信工程、廣播電視工程等工科專業,其中通信工程更是國家一級建設學科。有趣的是,人們雖然普遍認為中傳是傳媒大校,但走進校門赫然立著的卻是一棟工科學院的樓(我們稱之為主樓)——信通學院。
人在中傳,生活如何?是否真如外界所言,放肆自由,走在學校里都能看見明星?
我習慣起早,通常校園里沒什么人,但可以看見鋼琴湖旁或是主樓前聚在一起晨讀練聲的同學。此時北京已入冬,早起的冷空氣對嗓子實在不算友好,他們裹著長及膝蓋的大件的羽絨服,哈出來的空氣很快散成白霧。
一天的開始,是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教學樓是在7點開放,但在7點前,就早早地有同學等在外面了。如果你曾去到自習室,如果你曾去到圖書館,如果你曾看到過那些埋頭讀書做題敲字到十一二點才回寢室的人,就知道這里并不像外界想的那般稀有;只是那些努力的人選擇低下頭去不張揚,靜默著等待發光的一天。
中傳大閱城,其巨大的藏書量果真無愧于“城”這字,從天文地理到器械制造,無一不全,所謂汗牛充棟也不過如此。第一次去,居然誤打誤撞地在四樓的文學區找到心儀已久的作家的書,頓感漂泊在外的游子重逢故人的熱淚盈眶!后來想用借書機借書時,機器不巧地壞掉了,向旁邊的一位師姐求助。她是個很好看的女孩子,聲音溫柔,知道這個樓層的機器沒辦法用了后,主動說帶我去樓下試試。
梧桐書屋,是我初到校后,每天早起穿過白楊、梧桐、假山、湖泊,總會去到的一個地方。陽光從南面照過來,在這個季節帶來溫馨的暖意;書屋外面和里面都有座位,露天的座位上撐著一把小遮陽傘。在這里可以看到扎堆討論問題的學生,靜靜對坐看書的情侶,還有獨自抱著電腦敲字的人。
南操,一個運動的絕佳場所,人們在這里踢足球打排球甚至是壘球。我也因從前養成的跑步習慣,每天都會來到這里。曾在這里看到足球賽,那圈在外圍的人群,沸騰吶喊,熱血在任何年紀、任何地點都不會缺席。也見過一位姐姐牽著一個小孩子跑步,孩子小腳“噠噠噠”,步伐很小,頻率卻很高。跑著跑著,一不小心摔倒了。孩子卻沒哭,圓圓的臉和姐姐笑成一團。
想起那日清晨,路過48教樓,陽光透過入秋泛紅微黃的葉子,將樓墻外壁照成暖暖的橙紅,與下半部分的乳白瓷磚形成婉轉的漸變色,把周圍的一切都襯得分外明亮。那是看見希望的感覺。
編輯/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