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喜
前些年我在派出所工作時,轄區內發生了一起鄰里之間互毆導致輕傷的刑事案件。接報案后,民警初步調查了解,現場除雙方當事人外,唯一的目擊證人是一對母子。孩子只有四五歲,因不能正確進行語言表達而無法作證,孩子母親則礙于熟人情面拒絕作證。民警隨后多次到村里取證,但因關鍵證人不作證,案發現場無監控視頻,且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后拒不供述,致使這起看似簡單的刑事案件陷入僵局。案件查處遲緩,引發受害人不滿,頻繁到派出所討說法。
案件不能即時辦結,這可急壞了辦案民警。若此案處理不及時,久拖不決,很有可能因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而成為一起夾生案、上訪案,公安機關的執法公信力恐受到影響。好在辦案民警責任心強,不氣餒不放棄,及時調整工作思路,選擇從關鍵證人身上下功夫,積極尋找取證突破口。
所長安排我和一名辦案女民警再次到村里女證人家調查取證。我和正在做飯的孩子的母親攀談,女民警幫忙哄孩子。女民警巧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孩子愉快溝通交流,很快取得孩子的信任,兩人熟絡起來。女民警與孩子打趣地背誦起了兒歌: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稀奇稀奇真稀奇,麻雀踩死老母雞,螞蟻身長三尺六,八十多歲的老頭躺在搖籃里;稀奇稀奇真稀奇,開門狗兒撲向你,抱起狗兒打磚頭,又怕磚頭咬到手!
不一會,孩子用稚嫩的童語,手腳并用地比劃著,描述起了那天兩位鄰居打架的情景。民警借機循循善誘,從孩子斷斷續續的述說中,大致還原了案發的主要經過。那天,兩鄰居因門前樹木栽種位置再次引發糾紛,發生爭吵。撕扯中,李某琴用腳將張某山踢倒,致使張某山頭部受傷被家人送去醫院治療。張家報案后,法醫鑒定為輕傷。派出所受理后,遂立為一般刑事案件開展調查取證工作。
看到孩子比劃著案發經過,加之我們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孩子的母親終于開口告訴了我們兩鄰居打架的經過和她拉架的情況。證人證言、筆錄做好了。案件很快得到依法辦理,案結事了。受害人對處理結果很滿意,還給派出所送來了錦旗。
總結辦案經過,我領悟到執法辦案取證,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注重辦案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作為一名警察,要多學習,不斷積累做群眾工作的經驗和方法,平時的知識積累和群眾工作經驗很可能在辦案中派上用場。正所謂“大檐帽兩頭翹,群眾經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