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倩玉
每去往一地,李詩都會去逛當地的博物館,也會想買“最有那個歷史階段、最有那個地方特色”的博物館文創。
上一次,她在伊斯坦布爾現代博物館里挑中了一個沒有鼻子的愛神塑像。為什么要買一個沒鼻子的擺件,她解釋,“當地來來回回的文化沖突,很多古跡在歷史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壞?!边@些古跡被博物館做成文創產品后,原樣保留了破碎的面貌,反倒使歷史得到更好的講述。
李詩認為,“一個文創可以代表一個博物館或城市的旅行記憶。”就像現在每次看到這個沒鼻子的愛神,都會感覺重回伊斯坦布爾。
在更多人的家里或辦公桌上,人們用瀨戶內海買來的膠帶,買大英博物館的杯墊和香薰,故宮博物院的系列盲盒端正擺放……博物館正以文創的方式,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不知道給朋友送什么禮物的時候,逛逛博物館文創店,多半會有收獲。
最近登上微博熱搜、被網友搶空的盲盒,并不來自剛剛上市的泡泡瑪特,而是來自河南省博物院。
失傳的寶物考古系列盲盒是河南博物院出品的博物館文創,玩家打開盲盒,只見一個“土坨子”,要用附贈的“洛陽鏟”摳掉外層的土,再拿小刷子把灰一點點刷干凈,最后才得到盲盒里的“寶貝”。為了模擬考古的未知性,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鑒、銀牌、銀元等都可能被挖到,款式多達30余種,還在不斷增加中。
不過這款盲盒開始一直不溫不火。2020年4月,河南博物院還在官方微信賬號發文“營銷”這款產品,就有讀者留言拆穿“官方淘寶店才331個粉絲”,簡直無情。
至于考古盲盒最近是怎么火的,就要追溯到12月初,當時一位豆瓣網友在小組內分享了自己開盒的全過程。
有豆瓣網友在小組內分享自己購買考古盲盒及開盒的全過程,先后挖出了兔首印章和青銅虎符。
一系列操作讓圍觀網友發現,不僅土里的“寶物”精美異常,關鍵是鏟鏟鏟的過程太有儀式感了,考古學家那味兒馬上來了,紛紛表示謝謝有被種草,當即把河南省博物院的淘寶店買到斷貨。
突如其來的火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一臉問號,一邊挖土補貨,一邊還寫了推文,滿屏的為什么是考古盲盒?為什么會這么火?
不僅是考古盲盒,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為博物館文創產品買單。阿里零售平臺數據顯示,2019年實際購買過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消費者數量已近900萬人,相比2017年增長超過4倍。
化妝品、服飾、文具、美食……博物館文創早已不是那些旅游后買回家里“吃灰”的寬大文化衫、無聊紀念品。人們購買文創的“場景”和“玩法”也在發生變化,除了抽盲盒、搶預售,一些消費者甚至會帶著線上購買的文創產品,前往各處打卡。
90后的張雨鐘情于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逛完還愛買。光是各個博物館出的不同花色、大小各異的帆布袋,“就收集了n個”。
在她的桌上,既有Bund One Art Museum帶回來的金屬徽章,也有成都當代影像館買回來的貝爾納·弗孔書簽,還有從德國的博物館淘回來的玩偶騎士……
對她而言,購買這些文創產品并不僅僅為了“好看”,也不是“跟風”趕潮流,很多時候,這些小物件能喚起她對于旅行地文化、生活或者歷史的點滴記憶。買過的每個好玩文創的背后,她幾乎都能說出一段當時了解到的故事。
為了支持博物館搞文創,國家文物局等部門近年來“費盡心思”。2014-2018年,至少9份支持博物館文創發展的政策文件先后發布。
其中就有2015年正式實施的《博物館條例》,明確博物館可以從事商業經營活動,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游等產業相結合,為博物館們“下?!备銊撟魈峁┝朔珊椭贫缺U稀?/p>
而提及國內的博物館文創,最成功的“選手”非故宮莫屬。據故宮前院長單霽翔透露,早在2017年,故宮方面的文創年收入就達到了15億元。
2008年底“故宮淘寶”剛剛上線,彼時也僅僅是售賣一些旅游紀念品,與其他景點沒太大差別。直到2013年,我國臺北故宮率先推出了“朕知道了”紙膠帶,幾乎是在同一時期,“故宮淘寶”也以顛覆性的“萌”姿態出現在大眾面前。
自此,一場延續數年的博物館超級IP之旅正式開啟,從印著“朕不能看透”的眼罩,到寫著“朕亦甚想你”的折扇,再到各種花樣百出的產品……賺足了青年人的眼球,掏空了消費者的口袋。

2019年9月4日,北京,故宮淘寶體驗館中的故宮文創商品。
但如今打開橙色軟件,你會發現賣故宮文創的店鋪遠不止一家“故宮淘寶”。2016年,“故宮博物院出版旗艦店”“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網店先后開張。隨后幾年,又陸續出現了“朕的心意”“上新了文創”“故宮文具旗艦店”“故宮角樓咖啡館”在內的一系列主打故宮IP的網店……食品、文具、咖啡、日歷應有盡有,一水兒的正紅,看得人眼花繚亂。
雖然都有故宮背景,但最早玩故宮IP的故宮淘寶,其實是由北京尚潮創意紀念品開發有限公司運營的,而后來出現的故宮出版、故宮文創則是由故宮本宮直接運營。2018年底,被網友戲稱為“庶長子”的故宮淘寶和“嫡次子”故宮文創幾乎在同一時間推出了不同的口紅產品,讓數萬網友一邊搶購,一邊腦補了一場故宮文創倫理大戲“二子奪嫡”。
但不論是長子次子還是嫡子庶子,故宮文創的IP價值、創新能力和吸金本領都是有目共睹的,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們看到機會躍躍欲試。
2018年以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敦煌研究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敦煌莫高窟、上海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館紛紛上線網店;雍正、乾隆、梵高孜孜不倦的“帶貨”,四大才子、大唐仕女還在一個個“出圈”……
2019年8月,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和天貓聯合發布的《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19年,僅在淘寶天貓逛博物館旗艦店的累計訪問就達到16億人次,是全國博物館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有1億用戶是90后。
論及2018-2019年最吸引眼球的博物館文創,很多人都會想到口紅。除了故宮口紅,早在2018年2月,中國國家博物館就與歐萊雅合作,以《千秋絕艷圖》為靈感推出5個色號的口紅,與西施、王昭君、趙飛燕、楊玉環、李清照一一對應,性格迥異的中國美人設定,吸引無數眼球。
2019年,大英博物館和姿色推出聯名款口紅,2020年,敦煌博物館和Beauty Dom聯名推出的落日鳴沙口紅……
只是到了現在,博物館口紅已不是什么新玩法,消費者購買的熱情似乎也有些退潮。故宮淘寶售價99元的星空口紅已不在店鋪銷量榜的前十當中,敦煌博物館的聯名口紅也未見出圈,博物館們不得不嘗試開發些新產品以刺激消費者。
口紅退榜,盲盒上位。除了最近火到買不著的河南考古盲盒,故宮去年推出的“貓祥瑞”系列盲盒也一度引發搶購熱潮。
陜西歷史博物館推出的“青銅小分隊”系列盲盒,以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皿和紋樣為基礎創作出Q版手辦。連2020年剛開張的三星堆博物館文創也推出“三星堆祈福官神”系列盲盒,成為其店鋪最熱銷的產品。
只是一口紅俱口紅,一盲盒俱盲盒,再加上數不清的膠帶、絲巾、書簽、帆布包,消費者的熱情不知能維持多久。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曾對24家“入淘”博物館進行排名,發現排名前列的基本都是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這樣的知名博物館。2019年,故宮文創的銷售總額,是其他11家博物館收入總和的近3倍。
與當前博物館文創“熱供給”形成鮮明對比的,似乎是消費者的“冷需求“:大部分店鋪月銷僅數百筆,許多消費者甚至根本不知道有這樣的店鋪存在,線上店鋪似乎開了個寂寞,就如冷冷清清的線下店一樣。
越來越多博物館渴望借由文創產品“火出圈”,但很多產品在做的仍是簡單的復制或模仿。以前是將圖案印到文化衫上,現在是把內容印到絲巾或者帆布包上。
膠帶、手機殼、扇子、書簽遍地,普通的小物件加上“文創”二字價格就要翻番,甚至有些產品質量堪憂。不論線下還是線上,并不是開了文創店,就能坐等人們前來消費了。
對于消費者而言,大家也不是人傻錢多非來不可??赡軙榍閼奄I單一次,但不可能次次掏錢。唯有真正有歷史、有特色、有創意的博物館文創,才能受到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