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鉦汶
摘要:針對2019年末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三個方面,以及三大產業的各細分產業理論分析其對中國經濟形勢的影響。從微觀各主體角度并且依據微觀經濟學對其產生影響的原因進行分析,在對各行各業各微觀主體和經濟現象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并依據各經濟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經濟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關鍵詞:新冠疫情、經濟形勢、三大產業
1研究背景
2019 年末至 2020 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襲擊對我國各大產業都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第三產業影響最大。但對其他產業的不利影響也不容小覷。
2新冠疫情對中國三大產業的影響
2.1疫情對第一產業即農業的影響
首先從供給端來說,疫情在冬末春初爆發,眾所周知,農業的“春耕”時間即將到來,而受到疫情的影響,一方面交通不便。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應對疫情,大多數農村采用了封村或封路的措施,一些在其他村子租用土地的農戶難以進行生產活動,另外一些生產大戶,需要雇傭大量勞動力,而本村的勞動力不足,不能滿足生產需要,無法開展農事活動。而在一些疫情較嚴重地區,一些需要由政府或有關部門提供科技等方面援助的農業活動也被迫停止。其次,從流通端來說,疫情導致許多城市“封城”,而且許多物流公司停止了運行,這也就導致了有些地方的農產品無法運出,同時許多地方也有短缺,農民將面對較大的損失。許多地區農產品的價格漲跌明顯,主要還是封路政策的結果。不過,在近期,三部委聯合下達緊急通知,落實農產品“綠色通道”。最后,從消費端來說,有些地區的農產品供給不足,導致價格大幅上漲,雖然疫情的源頭尚無定論,但是一些中藥材價格必然會應時上漲,一些秋冬季成熟的農產品或者運用大棚種植的反季節蔬菜,本來春季是農民銷售旺盛的時節,但受到疫情影響,許多采購商人減少了采購活動,而相應的物流公司也無法提供服務,運銷出現嚴重問題,有些地區或有些種類的農產品出現了滯銷。部分不理智的采購囤積行為,會導致人們的需求遠大于市場的供給,價格的提高是必然。但是,也正由于當地的農產品價格上漲,使得農產品的線上銷售渠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被需要,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產品銷售的轉型升級,農民的農產品有了更大的經濟腹地,對農業整體發展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傮w來說,農業產品的價格會短暫上升,但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在政府與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恢復正常水平。
2.2疫情對第二產業即工業的影響
首先從輕工業的角度來說,主要家電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會受到打擊,這屬于線下實體店遭受的打擊,家具行業和電子行業也是這樣,盡管現在手機的線上銷售已經十分火熱,但是我國主流手機品牌銷售渠道主要還是靠線下出售,有些國產品牌的線上銷售占比甚至不到百分之十。從重工業的角度來說,首當其沖的產業就是與石油有關的產業,因為在不久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宣布不減產,導致石油價格大幅度下跌,而中國與石油相關的產業,又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受到的沖擊較大,不利于行業穩定。而重工業由于在疫情期間長時間的停工,導致生產不足,資金鏈斷裂,借助國家與央行的幫助,大部分企業可以渡過難關,但其不開工對工人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重工業開工是必然的趨勢。而且許多需要重工業產品的企業同時也在停工,所以重工業企業也沒有收入來源,同時對國外的企業有著不利影響,許多國家的相關企業不得不關停,對中國的外貿出口有很大的不利影響。但由于重工業的收入彈性較大,所以在復工以后,很快就能扭轉劣勢。總體來說,我國的工業盡管短期內受到了較大影響,但是從總體來看還是向好。短期內工業企業可能會虧損,但是在開工后,會很快得到恢復。
2.3疫情對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的影響
(1)消費行業在疫情前期,人們受到恐慌情緒的影響,會大量的囤積各種物資,所以短期內消費有所上升,但是由于超市等交易場所一直保持供應,且在政府調整下價格不會有太大波動,所以在恐慌過后,人們前期囤積的物資還未消化完,但交易場所一直保持供應,所以超市等業態會受到不利影響,大量貨物無法被消費,造成浪費。疫情期間,人們的消費信心和預期指數會斷崖式下跌,但是在疫情過后,會發生報復式反彈。而且第三方電商平臺會獲得益處。
(2)餐飲、酒店和旅游,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關產業,且受疫情影響的趨勢基本一致,所以一起進行分析。受到疫情影響,人們對于旅游以及餐飲等人群密集的地區會減少需求,所以,這些產業受到的影響是最嚴重的,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周邊東南亞等游客來源主要為中國游客的旅游地區也會受到重大打擊。
(3)交通運輸業。在疫情期間,公路、鐵路、民航和水運四個維度都會受到很大的沖擊,公路客運與水路客運在春節期間與2019年相比,分別下降13.4%和 26.4%。
(4)物流行業。在交通運輸業業績慘淡的同時,物流行業卻異軍突起,盡管疫情減少了人口流動,但是物流行業卻逆勢而上,在疫情期間,日均寄遞和日均投遞量都大幅度上升。尤其是運輸醫療物資和后勤物資,為物流行業注入了活力。
(5)金融行業。盡管疫情對于金融來說是利空的,但是在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幫助下,中央甚至發放了特殊債券,所以金融行業和證券市場并沒有像歐美那樣大起大落,盡管有所下降,但是穩中向好。
(6)游戲行業和網絡教育行業,這兩個行業都是軟件行業且是影響較大的行業。
3結語
總體來說,在疫情期間,三大產業都面臨著很大的下跌壓力,但是國家和政府出臺的相關措施和戰略布局有力地緩解了疫情的沖擊,所以雖然有所下降,但是總體上穩中向好,在疫情結束之后,都能很快恢復到原來水平。同時,中國疫情已有效控制,但是國外卻開始大面積爆發,這對于中國各大產業之下的企業和個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利好消息,所以中國的經濟發展趨勢會在短期內震蕩,長期向好。
參考文獻
[1]本報評論員.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寧夏日報.2020年
[2]本報記者?吳麗燕.一線書寫初心?戰“疫”踐行使命.閩南日報.2020年
[3]山東省樂陵市政協?肖俊勇.黨旗飄揚海天闊?花開遍地別樣紅.人民政協報.2020年
[4]中國海上搜救中心應急管理處?姜超.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爭做先鋒.中國水運報.2020年
[5]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中心秘書長?魯傳穎.新冠疫情開啟“數字外交”元年.環球時報.2020年
(甘肅農業大學?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