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智 羅一萌
編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為全面反映脫貧攻堅的成果、經驗、亮點,2020 年歲末,湖北省民宗委與《中國民族報》聯合推出“脫貧攻堅、彰顯民宗力量”系列專題報道,集中宣傳民族宗教工作部門在助力脫貧攻堅中的生動實踐和成功案例。本刊轉發三篇,以饗讀者。
對于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樂坪鎮洞口村的鄧烈偉來說,過去的幾年是一段改變命運的時光。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他,有了自己的產業,生活更有奔頭,日子越過越滋潤。這些改變,離不開湖北省民宗委駐洞口村扶貧工作隊的幫扶。
洞口村曾是武陵山深處的一個深度貧困村。多年前,村民們大多外出務工,村子發展十分困難。2015 年以來,湖北省民宗委駐村扶貧工作隊在洞口村安營扎寨,60 名黨員干部結對幫扶洞口村建檔立卡貧困戶60 戶171 人,讓這個曾經貧困的村子加速“蝶變”。
給錢給物,不如建強黨支部。駐村伊始,黨員干部們的黨組織關系就全部轉到洞口村黨支部。通過合理配備村兩委班子,加強黨組織的領導;通過每月組織主題黨日活動,教黨建方法、辦規范活動進行“傳幫帶”,強化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通過走訪慰問困難和老年黨員,增強黨員的幸福感和榮譽感。多措并舉,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增強了洞口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2020 年7 月3 日,湖北省民宗委主任馬萍(中)赴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樂坪鎮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31 歲的鄧烈偉2015 年以前一直在外務工,后來為照顧年邁多病的父母返回家鄉,生活過得艱難。
駐村工作隊了解到鄧烈偉家的情況后,認真分析其致貧原因和致富需求,為其量身定制幫扶方案。鄧烈偉做得一手好臘肉,養蜂也是行家,工作隊決定發揮他的特長,幫助他利用電商平臺,銷售蜂蜜和土家臘肉。工作隊送來電商培訓教材,給他家接通了網絡,還幫助他辦起合作社,吸納更多貧困戶和他一起發展產業,走電商脫貧之路。
這是洞口村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作為整個幫扶工作的“牛鼻子”,產業扶貧拔窮根是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圍繞“產業興、群眾富”的要求,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確保村有主導產業,戶有當家產業;切實推動特色新村建設,按照“特色產業+鄉村旅游”大農業發展思路,拓展農民增收渠道;采取“示范引導、龍頭帶動、技術培訓、以獎代補”的措施,扶持茶葉、果蔬、中藥材等優勢產業發展;積極培育市場主體,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引導農民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之路。同時,鼓勵有條件的農戶發展民宿農家樂、觀光采摘、商品零售等項目。
2019 年,洞口村蔬菜、中藥材種植面積分別達600 畝、250 畝,養殖中蜂490 余桶。產業發展起來以后,駐村工作隊主動走出去,赴武漢、荊州等地打通穩定的銷售渠道,讓深山里的土特產成為貧困群眾實實在在的收入。2019 年,村民收入同比增加39%。
洞口村是康養避暑的核心區域,可村里的文化旅游服務設施不足限制了旅游的發展。駐村工作隊充分挖掘當地的文化旅游資源,加大扶持力度,建設了巖口旅游步道等基礎設施。目前,康養文化中心“同心苑”正在規劃建設,一盤鄉村旅游發展的大棋開始布局。近年來,洞口村76 戶村民經營農家樂,從業人員達160 余人。
駐村工作隊員們也用心用情,把洞口村當成了家。依拉木江·哈吾拉洪是一名“80 后”干部,2018 年主動請纓來到洞口村。駐村期間,他遍訪全村200 多戶貧困戶,宣講扶貧政策,傳遞黨的溫暖和關懷,在電商平臺幫村民賣土特產,用8 萬多字的扶貧日志記錄下洞口村的點滴變化,成為土家山寨群眾的貼心小兄弟。2019 年9 月,依拉木江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

湖北省民宗委駐村工作隊入戶走訪,了解貧困戶生產生活情況

湖北省民宗委消費扶貧
5 年來,通過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靶向幫扶,一項項“真扶貧”“扶真貧”的行動扶到了貧困群眾的心坎上,“扶”出了洞口村的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