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聯平
金秋十月,是豐收的季節,也是火紅的季節。滿坡的茶園在秋日里熠熠生輝,滿山的楓林紅得如火光一般,透著一股奔放和熱烈。
“皇恩寵錫”貢茶之鄉的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萬寨鄉羅針田村熱鬧非凡,父老鄉親們奔走相告,執手相慶,相互傳遞著一個村里百年未有之喜訊:“不得了啊!不得了啊!孫家的妮娃子要進京上央視拿大獎啦!”
10 月31 日,對于土家族小女孩孫孝妮來說,是一個激動人心而又特殊的日子。她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只是鄉下農村一個普通小女孩,能入選全國2020“特別關注孝心少年”,全國僅20 位,并且當天要隨同團縣委工作人員前往北京,參加中央電視臺“全國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孫孝妮掐了掐自己紅撲撲的小臉蛋,臉蛋生疼,這才相信眼前一切都是真的。
在飛往北京的飛機上,孫孝妮思緒萬千,百感交集。她是第一次出遠門,是第一次上北京,也是第一次坐飛機,人生的諸多第一次讓她覺得什么都感到新奇,什么都值得向往。她看著窗外翻滾的白云和若隱若現的山嵐,不禁想起去年被評為全縣十佳“新時代好少年”時的情景。
2019 年的“六一”兒童節,孫孝妮因從七歲起,就獨自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被評選為全縣十佳“新時代好少年”。當時,她也是一臉驚喜、一臉詫異。在手捧鮮紅榮譽證書的那一刻,孫孝妮既感動又激動,兩行熱淚不禁奪眶而出。
“我能享有今天的榮譽,還得感謝我家的幫扶干部楊叔叔!”此時,孫孝妮對同行的工作人員說道。
今年13 歲的孫孝妮,是羅針田村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孩子,現就讀于宣恩縣民族實驗中學。孫孝妮想要感謝的那位楊叔叔,就是宣恩縣委巡察辦駐村“尖刀班”班長、第一書記楊天林。“我以為巡察干部都很嚴肅很古板難以接近,沒有想到楊叔叔那么和藹可親,他對我家對我都幫助很大,是我家的恩人。”孫孝妮說。
楊天林清楚地記得,他初次來到孫孝妮家時,小孝妮和她的外公、外婆都對他不冷不熱,甚至冷言冷語。“你來干什么?不是來逛一下看一下,就又走了嘛?以后就別來了!”對于孫家老老少少的逐客令,楊天林并沒有放在心上,仍是樂呵呵地說:“您家不要攆我,我還會經常來的!”
7 歲那年,孫孝妮父母離異,這對于孫孝妮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一向活潑可愛的她,一度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有些憂郁。2017 年10 月,楊天林就開始聯系幫扶孫孝妮家。“初次見到孫孝妮,她個子矮小,身體瘦弱,見了陌生人都要躲開,更不敢多說話。”楊天林回憶起第一次見到孫孝妮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當時就下決心一定要真心幫助這個孩子和她的家庭,用真情感化這一家子。
令楊天林沒有想到的是,孫孝妮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父親當時是“倒插門”女婿,遂改口稱外公外婆為爺爺奶奶。用孫孝妮的口吻說,同為66歲的爺爺奶奶都是“病殼殼”。爺爺向家康患嚴重的腦溢血、二級重殘,走路、拿東西都有一定困難;奶奶羅伯階也同時患有風濕病和腰椎間盤突出。
孫孝妮家的土木房子,雖然面積不小,但前后階沿都是泥土,連幾間房子的地坪也是坑坑洼洼,墻壁、地坪、階沿都是泥土裸露。一碰到下雨天,孫孝妮家就是“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屋內到處是稀泥巴。楊天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當即決定要按規定將孫孝妮家納入危房改造對象。
當天晚上,楊天林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覺,一想起孫孝妮家的情景就讓他揪心。第二天,他就將孫孝妮家的情況向“尖刀班”和村支兩委進行了匯報,后來村支兩委就按程序將孫孝妮家納入低保和房屋危改對象。
“我家的房子現在舒服得不行了,墻也粉刷了,瓦片也換了,地坪、階沿都用水泥整好了,既干凈又清爽!”爺爺向家康見到筆者高興地說。“在楊書記的幫助下,我家不僅享受到了低保,我孫女孝妮每年也能享受困難學生資助。”說起幫扶干部的好,老人家如數家珍。
“我家原來吃水也有困難,都是楊書記幫我聯系水泵、水箱,還從鄰村芋荷坪村幫我把水管背回家,現在清涼涼的水可以直接流到鍋里。”
“2018 年村里發展茶葉,楊書記親自為我送來1500 株茶苗。還給我講解茶苗栽培技術和茶園管理技術,今年茶葉就獲得5000 多元收入呢!”
最令孫孝妮和爺爺難以忘記的一件事,是自家修通入戶路的事。眼見別人家的入戶路都修好了,爺爺心里羨慕得“直癢癢”,也想修通自家的入戶路。但由于平常沒有和鄰居們把關系處理融洽,鄰居就給他設了“高門檻”,要他拿出兩萬元補償費才能讓他動工。
孫孝妮見爺爺急得不行,便對爺爺建議道:“爺爺,我們還是請楊叔叔幫忙協調吧!”爺爺當即眼前一亮,隨即就對上門入戶走訪的楊天林提出請求。楊天林二話沒說,就挨家挨戶去給鄰居們講道理、做工作,最終鄰居們只收取了3000 元的補償費。
楊天林見孫孝妮家也沒多少錢,修通入戶路肯定有困難,隨即又動員爺爺的親戚們伸出援助之手,為她家捐助兩萬多元。
立訊公司招工是一個新鮮事物,對于較為偏僻的羅針田村來說,大伙兒都很難相信能否賺到錢。孫孝妮的母親向幫瓊,由于文化水平低,也沒有什么技能,打工也是靠苦力賺錢。楊天林首先想到要去動員孫孝妮的母親,向幫瓊也和大伙兒一樣,對立訊公司并不熱乎。在揚天林一再開導和勸說下,向幫瓊終于同意了。
“媽媽現在在江蘇昆山立訊公司通過業務培訓上班,現在每月可以拿到5300 元工資了,以后工資還要漲呢,你要代媽媽好好感謝你的楊叔叔。”媽媽在電話那頭高興地對孝妮說。
為讓孫孝妮改變沉默寡言的性格,楊天林多次開導孩子,要她自強自立、快樂成長。當筆者看見孫孝妮家堂屋板壁上20 多張獎狀時,就知道孫孝妮是一個品學兼優、自強自立的孩子,她多次獲得“學習標兵”“學習之星”“優秀班干部”等榮譽稱號。“我家孝妮現在也快樂了,學習也好,對我們又孝順,真是我們的寶!”爺爺高興地說。
見孫孝妮獲得“新時代好少年”的稱號,楊天林擔心孩子會因此驕傲自滿,又時不時在孩子耳邊敲打:“千萬不能驕傲自滿,成功只能代表過去,要一直堅持不懈走下去。”
爺爺也對孫孝妮勸導道:“現在有黨和政府的關心,有楊叔叔這樣的好干部幫助,我們自己也一定要更努力才行,千萬不能依賴政府,成為黨和政府的累贅!”孫孝妮聽見爺爺的囑托,連連點頭。
疫情無情,卻顯大愛。當時,羅針田村一名從武漢回來的年輕人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這無疑給全村投了一顆“炸彈”,全村人都提心吊膽地生活著,封村、封路是少不了的事情。

楊天林(中左)和黨員義工一起走訪慰問孫孝妮一家

楊天林(左一)送孫孝妮入學
由于提前沒有儲備太多生活物資,孫孝妮家的生活物品沒幾天就消耗殆盡,全家人愁眉苦臉。“這可怎么辦?這可怎么辦?”兩個老人在屋里轉來轉去,好半天也沒有想出好辦法。還是孫孝妮腦子靈活,立刻又想到了幫扶干部楊叔叔。“我們還是打電話求助楊叔叔吧!”孫孝妮對爺爺奶奶提議道。
“什么事情都麻煩他,怎么好意思啊?況且,現在村里疫情這么復雜,怎么好開口哦!”爺爺奶奶先是搖了搖頭,但迫于無奈,還是不情愿地從兜里拿出手機撥通了楊天林的電話。
“楊書記,楊書記,我……我……”老人囁嚅著不好明說,但楊天林大概猜出了老人的心思,忙安慰道:“老人家您放心,我們會安排專車給你們送生活物資上門的,您報一下,你要買些什么,我記一下!”令兩位老人沒有想到的是,半個鐘頭不到,楊天林就將老人所需的米、面、油、菜等生活物資送上了門。
安排妥當,楊天林便擔心起孫孝妮的學習,便叮囑孫孝妮:“孝妮啊!你今年是小升初的關鍵時候,要想考取一個好的中學,疫情再嚴重,學習也不能落下。”隨后,便手把手教她如何用手機上網課。
后來,楊天林隔三差五就會戴著口罩,拿著體溫槍,帶著生活物品來孫孝妮家看望,同時為她們全家人監測體溫。
小升初的成績一公布,孫孝妮最終沒有辜負楊天林和家人的期望,考上了宣恩縣民族實驗中學。受疫情影響,2020 年9 月1 日開學,新生必須錯峰入校報到。
為了不耽擱孫孝妮正常上學,楊天林開私家車和駐村干部王強一起送孫孝妮入學報到。同學們以為楊天林是孫孝妮的父親,羨慕地說:“你父親開車送你來的啊?”弄得孫孝妮一臉尷尬,忙解釋了半天。
得知縣委宣傳部組織專班來村里給孫孝妮拍攝專題片,楊天林才想起孫孝妮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他忙驅車趕回縣城的家,將自己女兒的衣服選了幾件就走,還去鞋店為孫孝妮買了一雙運動鞋。女兒開始還很埋怨父親,沒有征得她的同意,就將她心愛的衣服拿走送人了,但弄清情況后,便對父親豎起了大拇指。
孫孝妮從北京領獎回來沒幾天,楊天林為解決孩子上學的后顧之憂,便又聯系湖北夷春暉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宣恩分公司負責人丁志安,和孫孝妮家攀上了親戚,丁志安夫妻倆認孫孝妮做干女兒。楊天林擔心這對夫妻會給孫孝妮豐厚的物質待遇,影響她的成長,便一再叮囑這對夫妻,要多從利于孩子學習、培養自強不息的品格上加以關懷。
看著孫孝妮一步步健康成長,家里也如期脫貧,日子漸漸過得紅紅火火,楊天林感觸頗深。“只要真情幫扶,總會贏得老百姓的認可!這就是我們駐村干部的初心!”楊天林在幫扶日記中這樣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