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飛
(景德鎮學院,景德鎮,333000)
室無瓷不雅,在中式家居生活空間中,傳統陶瓷器物一般作為古典裝飾的一部分,被陳設于博古架、書房等空間,在提升家居空間文化內涵的同時,賦予空間的時代感,以通古今。而今,陶瓷器物在當代家居生活中的地位不僅體現在傳統意義上的博古裝飾,更重要的是如何與空間、生活以及當下的社會文化發生關系,從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和文化美等方面綜合考量,賦予家居空間新的視覺享受和時代特征。本文將通傳統陶瓷器物和現代陶瓷器物的共同點和差異點,結合國內外陶瓷器物在不同空間中應用的案例進行比較研究,從空間美學、心理及設計學等角度,探討傳統陶瓷器物在當代家居空間中的再設計思路,為跨界藝術和其他領域的藝術應用提供參考。
首先,陶瓷材料良好的可塑性決定了陶瓷器物的多樣性。從古至今,陶瓷器物的風格和流派數不勝數,樣式千變萬化;作為器物,嚴格來說多指具有長寬高三維體量感的立體形態,也是常見的陶瓷器物的基本形態,如同心圓類的器型,或者同心圓類的變體或組合形態,也可以是變化不一的有機形態等等。根據器型的不同,可展示的家居空間也有區別,傳統古典器型,如經典的梅瓶、將軍罐或蓮子瓶等大件器物一般適用于空間敞亮、靜謐的環境,產生一種莊嚴、穩重大氣之感;而纖細如凈瓶、花觚或琮式瓶類比較適用于巧而精致的空間,以增添環境的細節,豐富家居環境的觀賞度。現代主義風格和后現代主義風格的家居空間是目前市面主要流行的裝飾風格。現代主義風格一般會以簡約的形式,以大量留白的空間,以低飽和度的色感或是原木風格為主,強調居住空間的簡明干練,樸素大氣,少即是多的設計原則,在陶瓷器物的選擇上盡量使用造型簡潔的或是啞光面釉的器型,其中陶器的質感更符合簡約質樸的空間裝飾,如圖1所示,陶罐的體量巨大,除了本身具有容器的實用功能外,它規則的外輪廓和制作時的淺白痕跡,使器物散發出厚重感和雕塑感,成為家居空間的一部分,達到了整體與局部的和諧,提升了空間的意境。空間意境的創造需要體現出設計的主題思想,意境比氛圍更上一個層次,氛圍讓人感受到,而意境卻能讓人產生聯想,給人以啟示。[1]

圖1
后現代主義風格偏向于以混搭的形式豐富空間環境,營造出風格和內容不同的家居環境,讓生活充滿儀式感和物質感。在后現代主義風格的家居空間中,囊括的元素既有東方古典裝飾,也有歐式家居元素,甚至世界不同地域的文化藝術品,而家居空間的主題內容除了基本生活氣息外,它更接近于一個微型博物館,陳列主人的喜好和收藏。陶瓷的歷史屬性使這些器物的具有廣泛的選擇面,有傳統的青花瓷搭配歐式古典家具,也可以現代主義風格的陶瓷器物配中式風格家私,讓當代家居空間的質感豐富多彩,融估計和中西于一體。
從色彩上來看,陶瓷器物在當代家居空間中既要起到調節空間環境氛圍的作用,同時也要突出空間的視覺中心,強調室內主題特征并提升空間的整體品格。如圖2所示,陶瓷器物的外形簡潔,類似傳統陶罐的樣式,在裝飾上大膽施釉,自然流動感使幾何造型靈活多變,艷麗的色彩具有波普藝術的風格,調動了陶瓷器物造型的韻律感,與大面積留白的寡淡空間產生強烈的對比,極大地突出了空間的視覺中心,強化了陶器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圖2
陶瓷器物在家居空間中的擺設位置決定了器物的陳設選擇。一般來說,陶瓷器物擺放位置多集中于客廳、書房、茶室及餐廳,每個不同空間區域陳設的陶瓷器物也有區別。客廳多以大體量的器物為主,顏色上根據空間環境的主要色調和大小來選擇;書房中多以小而精致的器型為主,增加書房幽雅與靜謐的特點;茶室中可以選擇陶器器物,強調禪茶一味的調性,也可以擺置雅物,如瓷質器物,突出文人美學,營造新中式的生活美學空間;餐廳的器物多以餐具等實用器皿為主,根據家居空間的裝飾風格選擇兩套或以上不同類型的餐具,也可以通過混搭的形式,按主人的喜好和品位組合。
家居空間除了上述幾種常見擺設位置之外,還有諸如工作室、走廊及墻體等空間位置,工作室空間相對特殊,一般用于專業工作或開展興趣愛好的場所,對于陶瓷器物的擺放往往最能體現主人的審美和品位;陶瓷器物的選擇可以更加靈活多變,隨意搭配。墻體和走廊裝飾多以平面裝飾為主,對于立體陶瓷器物的使用,可將器物打散,以點和面的排列進行構成裝飾,墻體懸掛陶瓷器物不宜過多,當代家居空間中以1-2面墻體飾物為宜,過多會分散空間視覺焦點,同時也要綜合考慮陶瓷器物與家具的關系。墻面上布置的陶藝常與家具發生上下對應的關系,可以是工整的,也可以是較為自由活潑的形式,可采取直線或水平伸展的構圖,組成完整的視覺效果。[2]
傳統是歷史到現代的不斷積累和演變,不僅僅只是一味的重復模仿,在傳統陶瓷器物中,經典陶瓷藝術可挖掘塑造的內容豐富,從器型到紋樣,從顏色到肌理,從故事到內涵,有大量可以提取歸納的元素,傳統器物之所以經典,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狀況。如今,在多元的城市文化生活背景下,傳統陶瓷器物已經不能滿足日益繁復的當代家居空間,人們對于層出不窮的新鮮事物依然習以為常,對經典的陶瓷器物缺少文化認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重新看待傳統陶瓷器物,通過在傳統器物基礎上再次設計,以適應社會環境等因素的變化。
在傳統陶瓷器物型與色,故事和內涵的基礎上尋求突破,特別是當代家居空間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給陶瓷器物設計帶來的啟發。如圖3所示,可以直觀地看出該系列花器以傳統陶瓷梅瓶為原型,將原型分割成為四個部分,每部分都保留了原型的外輪廓,同時內空間簡潔明了,每個外形都有半個梅瓶的平面形狀,將立體視覺感受平面化,符合現代主義審美風格,可以同時應用于簡約風和混搭風的當代家居空間。藝術家通過對經典的傳統陶瓷器型進行分割與重組,消解了傳統器型的固有范式,同時保留了經典的味道,新穎而不失傳統陶瓷特點。

圖3
如圖4所示,同樣是蓮子瓶,左側是一個完整的器型,右側是一個透明的玻璃制成的蓮子瓶,內中填滿了青花瓷碎片,由這些碎片“拼”成了另一只蓮子瓶,從形式上看,打散重構所帶來的驚艷跳出原有的經典模式,把觀者的思緒拽入細節當中,使人觀賞時進行駐足思考,在家居空間中使用類似的方式,能夠增添樂趣和器物的把玩程度,主觀與客觀相結合,深化傳統經典的藝術韻味,也賦予空間人文關懷。以上這些設計既滿足了當代家居空間的裝飾需求,又含蓄地保留了傳統陶瓷器物在人們記憶中的印象,重新喚醒大眾對于傳統器物的感知。在這個物質極為豐富、產品琳瑯滿目的時代,我們不難發現身邊滿載歷史記憶的設計有很多,改變并創新傳統陶瓷造型,用現代的設計語言去詮釋傳統的造型文化,人們感受到的是一種經過歷史沉淀的親切感,這不光是現代陶瓷創新的一種新的設計方式,更是一種文化的溯源,而由此體現出的民族性,燦爛了世界各地的豐富文化。無意的感受卻引發出傳統陶瓷造型在現代陶瓷設計中再創新的思考。[3]

圖4
當代家居空間已從重裝修變成了重裝飾,裝飾的輕重可以直接決定一個家居空間的品位,同時可以相對靈活地調整整個家居空間的氛圍,陶瓷器物猶如一個縮小版的家居空間,在功能和裝飾方面與當代家居空間的作用相匹配,陶瓷器物的使用本著簡潔不簡單,多元而不亂的設計原則,左右當代家居空間環境的質感美、色彩美、形式美以及文化美,傳統陶瓷器物的再設計與應用從一個側面體現出社會、文化、經濟和民族特色,反映出當下人們的精神追求和物質享受,而再設計的過程也是我們對于經典文化的再次理解和學習,以多元的思維介入當代家居空間,真正走進符合當下的藝術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