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給剛出生3周的孫子洗澡時發現其頸部一側有一腫塊,有些硬,去醫院檢查后,被診斷為先天性肌性斜頸。請問,先天性肌性斜頸該怎么治?
河南焦作 劉長青
先天性肌性斜頸俗稱“歪脖”,是由胸鎖乳突肌內的纖維瘤病所致,在出生時或在生后的前兩周內捫及腫塊。右側較左側常見,病變可以累及全部肌肉,但更多的病變只累及胸鎖乳突肌的近鎖骨附著點。腫塊在生后2個月內最大,以后其體積維持不變或略有縮小,通常在1年時間內變小或消失。如果腫塊不消失,肌肉將發生永久性纖維化并攣縮,如不治療將導致永久性斜頸。
先天性肌性斜頸的治療包括非手術療法和手術治療。
非手術療法:在醫師指導下,由父母行患兒頸部被動牽拉活動,頭部先向健側牽動,然后下頜轉向患側,每個動作緩慢進行,每天做頸部被動活動3~4次,每次10分鐘左右。另外,哺乳時患側靠在母親胸前。逗引嬰兒時,站在患側一邊也是牽拉胸鎖乳突肌的一種方法。經一年左右的保守治療,76%~86%的患兒可得到矯正。
手術治療:經保守治療無效或未經治療的1歲以上患兒,由于肌肉已纖維化,面部出現畸形,只有通過手術才能矯正其畸形。手術最佳年齡為1~5歲。5歲以上者,因繼發畸形較重,面部變形較難恢復。
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骨科 朱倫慶